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主要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生产与使用的同时性上。而且,社会越是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在煤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两个方面,所以从社会减灾防灾意义上讲,除了考虑其自然因素外,还应该从社会经济属性方面来分析才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而GIS(地理信息系统)推广和普及,为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工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在简述地质灾害风险概念和评价方法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基本框架、方法步骤和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的建立,从而为更有效的减少各类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标准变迁中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重要表现是新标准的不断出现,旧标准的修订。标准的酝酿、提出、制定、发布、执行、修订和废止构成了标准的变迁。在标准的变迁过程中科技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科技的发展,使得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标准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肯定科技因素对标准变迁的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应肯定社会、经济与政治因素对标准变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二、社会价值取向与标准变迁科技性是标准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识程度,但标准的社会属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标准从来就以社…  相似文献   

4.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个整体,人性实质上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指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三种关系中,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有意识的存在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征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人性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我国的两代领导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也对人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们的人学思想中充分体现了人性问题,而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性和谐的根本;人『生和谐,社会和谐的源泉!我党历来重视社会的和谐,深知没有和谐的社会,便没有一切。他们都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内部各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来探索和追求社会的和谐,为我们今天系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影响过程是突发公共事件社会经济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具体体现。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社会最直接、最直观的影响,表现在突发公共事件对居民财产、生产设施、房屋建筑以及人类生命健康等有形物质财富的毁损。本研究主要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影响路径,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环境新闻与社会进步发展利益关系密切而备受关注,其发展催生了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标志着社会对自然的新思维。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推进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环境新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于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的构建两个切入点来阐述环境新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绿色作为自然环境的特征颜色,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健康,又代表着生活的安宁与稳定.将其引用到新型建筑工程中,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格局.从本质上讲,基于绿色生态理念发展的新型建筑,要从经济、环境发展、政治、文化及社会五方面入手思考,科学制造和正确选用节能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8.
1.绪论 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与情感积淀中,华夏文明历经磨难仍绵延不绝,文化底蕴愈加深厚.与此同时,日益多元的审美观念逐渐相通,形式美法则由此产生并不断发展.人们将所见事物的色形声等自然属性及其几种属性的组合形式,不断演化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审美规律,此为形式美.形式美法则与华夏文明相容相生,并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以淮河流域双墩文化为例,叙述双墩文创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探讨形式美法则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中国发展成为大众能接受的商品,时间不算很长,所以在最初的时期,车类影视广告中自然是以展示车的外形、颜色、类别这些最为基本的属性为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被人们称为"印象派中的米勒",其作品主要以乡村和农妇为题材。本文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挖掘工艺性及装饰性在作品中的体现,把审美属性与自然属性相联系,创作出自然、淳朴、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对以后的绘画艺术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