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经》的解说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注意阐发论者所获得的审美感悟,注意揭示诗篇所展现的风俗民性。这些显示出《孔子诗论》已具有文学鉴赏的某些属性。但同时,和先秦其它论著中鉴赏《诗经》的论述一样,《孔子诗论》对《诗经》审美、文化价值的把握又是直觉性的和不自觉的,因此它们都只能算是文学鉴赏的萌芽。《孔子诗论》是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鉴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王棋君 《科技信息》2011,(18):I0148-I0149
《诗经》的经典化过程,是经历了从西周到汉朝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诸子百家对《诗经》的推动,而最有贡献的,当数孔予。这其中一方面有《诗经》本身文学成就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和孔子的认识经历以及他“忠、恕”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正是有了孔子对《诗经》的推崇,《诗经》才能在汉武帝时“政教合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与民族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中国文学起始阶段的最高成就。《诗经》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诗经》衍生出来的成语经过两千多年的使用和流传,已深深植入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成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5.
《诗经》文本作为阐释学语境下的“历史流传物”,经历了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释读变迁,蕴含着丰富的阐释学命题。《诗经》经典的形成与耗散是一个典型的“效果历史”事件,传统《诗经》学致力于《诗经》的经典化阐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古史辨》派则对《诗经》进行了去经典化的颠覆解读。所以古史辨奠定了现代《诗经》阐释的范式。《诗经》不再是僵化政治说教和道德说教的表征,而成为活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删定《诗经》以礼仪为准则,他通过《诗经》进行教化,使儒教的义理深人人心,开创了以诗文形式作为传播、弘扬儒教教义的先河,而且儒教的伦理纲常和名教思想往往又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人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继《诗经》在诗学史上的又一次进步,奠定了诗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书楚语、做楚声、记楚物,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他的作品是楚辞作品中的经典,直接影响了汉代赋体的产生和兴盛.《九歌》作为典型的反映楚地文化和楚辞艺术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10.
孔子、汉儒以来,一直把《诗经》作为政治教科书,而忽略其文学价值。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才开始扭转这种局面,刘勰在前贤评述《诗经》的基础上,承继发展,革故鼎新,就《诗经》的地位、体制、世情、写实、意境、风骨、影响等思想与艺术诸方面的问题,第一次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避难以可贵,刘勰所确立的诗经观,为《诗经》的文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诗经》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难免有许多简古艰涩的古字古词。汉字在不断地发展,汉语在不断地变化,要想使时人明白《诗经》中的古字古词,必须用今字今词解释古字古词,从而出现了古今字。 一《诗经》遭多次焚禁和经长期流传仍维持着古字古词之原样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关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两千年来,有关它的文学、史学、礼学乃至地理学研究层出不穷,但鲜有人由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对《诗经》进行研究。如果从新闻学视角来观照《诗经》作品的采集与传播过程,就会发现先秦采诗活动和现代新闻活动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如采诗人和乐官充当着类似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诗经》作品承担着反映公众舆论和传播新闻信息的社会功能等。因此,可以说,《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茶”与“茶”原非同物异名,一为木属,一为草属,原本异物异名。历代学者认定中国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诗经》,说《诗经》中就已有咏茶的民歌或咏茶的诗句,乃是一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的误解。但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或讲文学与茶的缘份,总是绕不过《诗经》。这就是“茶”由《诗经》“茶”字演化而来,其字形、音、义的定型和确立,大约是在唐代。《诗经》和茶文化的渊源关系,就在于“茶”为“茶”之字源,仅此亦可见《诗经》不愧为华厦文化内涵丰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5.
高艺唐 《科技信息》2009,(20):I0108-I0108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距今已是年代久远,但其中的许多诗歌至今仍广为流传。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无不以其简洁传神的文字,纯真质朴的感情打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16.
黎汝谦《夷牢溪庐文钞》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的集中反映,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以仁、义、孝、敬以及乐善好施等道德标准去品评人物,特别是据《诗经》等儒家典籍去品评贞女节妇,而且,还以儒学标准品评外国士人.其二,主张以儒家思想修身、治学和为文.儒学成为黎汝谦生活行动指南,包括文学创作.其三,以儒家思想品评诗歌,尤其是据《诗经》评诗,并且以儒学标准品评朝鲜、日本诗人创作.《夷牢溪庐文钞》体现的不仅是黎汝谦个人文学创作的儒学化色彩,而且反映了近代中国儒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近代东方诸国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与文学关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诗经》作"正乐"的工作,其目的是要使"《雅》、《颂》各得其所",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从音乐风格的差异明确分《雅》、分《颂》的依据,这是就"辨体"而言;其二是从诗的使用场合、方式等方面使《雅》《颂》"各得其所用",这是就"明用"而言。两个层面结合,正是孔子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研究《诗经》的文章、著作,篇幅远远超出了《诗经》自身的千万倍,其中名篇之多,令人举不胜举。因此,笔者研究《诗经》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本文不是全方位的、而仅试从《诗经》中所反映出的爱情意识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入手,作些社会历史的研究,从而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专栏中之一篇。 (一) 《诗经》的时代,一般认为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从时间上说,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诗经》是这长达约五个世纪中诗歌的总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丰富,致使不少历史学家、思想史学家也极为重视这部书。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又是一部对我国文学和文化以及历史发生过重要影响的典籍。《诗经》研究,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史的航船驶向1949年,大陆的《诗经》研究走上了新阶段。自建国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949~1966年为第一个时期,是《诗经》的普及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诗经》的译注与通俗读物的介绍,使这部古雅的儒家经典从神圣殿堂而走向民间。其代表作是陈子展《国风选译》(春明出版社1955年版),李长之《诗经试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陈子展《雅颂选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袁梅《周代抒情诗译注》(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等,其中以余冠英《诗经选译》(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影响最大,余先生以优美的文笔再现了《诗经》的艺术境界,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赏。金开诚《诗经》(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本较好的通俗读物,对《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传授等重要问题作了通俗的阐释,为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