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03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患者,给予患者彻底清洗睑缘部,按摩睑板腺,热敷眼睑以及局部用药等措施进行综合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治疗后,最终患者治愈84例(81.6%),好转19例(18.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治疗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消除患者干眼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我院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总有效90.48%,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8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症,采取我院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干眼症伤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锋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38-39
目的观察电脑多功能治疗仪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80例160只眼,其中40例接受电脑多功能治疗(治疗组),另外40例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爱丽滴眼液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5%(67/80),对照组为47.50%(38/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干眼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睑板腺按摩,观察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内容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睑板腺按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S)、泪腺破裂时间(BUT)和睑缘观察评分(LMS)。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3,P<0.05)。护理前,两组FLS评分和BU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LS评分和BUT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L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LMS评分均提升,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进行睑板腺按摩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而言,效果更优,一方面可强化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M22优化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MGD相关性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睑板腺按摩及0.3%玻璃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22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睑板腺分泌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睑板腺分泌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BUT长于对照组,TMH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22优化强脉冲光治疗MGD相关性干眼,可明显增加患者泪膜BUT、 TMH,改善睑板腺分泌,缓解患者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相关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 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病人,在分析其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给予所有研究对象综合性治疗方案,并总结其最佳治疗方法。结果 经治疗之后,有42例达到痊愈标准,18例达到有效标准,1例无效,出现1例失访病例,总有效率达96.77%。结论 干眼症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在正式治疗环节,需要临床医师查明机体病症的诱发因素,予以综合性治疗措施,从而加快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病人康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常颖 《医疗装备》2023,(5):79-81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热敷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型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78例MGD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与试验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热敷按摩治疗),各39例。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泪液分泌长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严重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泪液分泌长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泪液分泌长度、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GD型干眼症患者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热敷按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泪液分泌长度,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降低干眼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曾令娟 《智慧健康》2022,(10):10-12
目的 分析睑板腺热敷按摩配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9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以人工泪液点眼治疗,观察组以睑板腺热敷按摩配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舒适度、BUT指标、泪河高度、治疗依从性、脂质层评级。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舒适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UT指标改善情况更好、脂质层稳定性更好、泪河高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睑板腺热敷按摩配合人工泪液点眼应用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高,各项眼部相关检查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恒温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干眼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期共3年(2020年5月~2023年5月),完成观察对象筛取后,入组即接受病案的常规性治疗(局部按摩),再进行随机处理,筛取50例作为观察组,在睑板腺按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恒温超声雾化治疗,剩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劣势。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泪液分泌长度、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图像评分、干眼症问卷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研究描述的病案,展开恒温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联合治疗措施,可更加鲜活、明确地反馈出效果,改善干眼症状,提升眼部舒适度,促进泪膜恢复,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自行睑板腺按摩与门诊行睑板腺疏通治疗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28例给予自行睑板腺按摩的方法指导(自行按摩组),每次10 min,每天3次,4周后复诊.20例于眼科门诊由医生表面麻醉下行睑板腺疏通(疏通组),2,4周后复诊时再疏通,共3次.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Schirmer Ⅰ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L)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BUT、SⅠt、C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就诊时均诉眼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BUT、C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4周后SⅠt、BUT、C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如能正确地自行睑板腺按摩亦可达到有效缓解干眼及改善眼部不适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干眼症患病情况,为这一群体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在常规健康体检的教师中做问卷调查,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荧光素钠染色,泪液滤纸试验。结果对286人调查,调查完整260人。干眼症83例,患病率28.4%,40岁以上和日使用电脑3 h以上的人群患病高。结论高校教师干眼症患病率高,干眼症知晓率低,应加强眼睛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肺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住院的32例急性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小儿急性肺出血的病因呈多样性,感染、异物吸入及各个系统的原发疾病均可能引起小儿急性肺出血,其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出血16例(50%),占首位。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24例治愈,6例死于继发性呼吸衰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因延髓不可逆损伤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小儿肺出血有多种病因,感染占第一位,早期合理的机械通气和正确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艾滋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CD4计数的临床意义,为儿童艾滋病的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以来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16例儿童艾滋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艾滋病患儿的父亲和(或)母亲有注射吸毒和(或)性乱史,l例病因不清.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50.00%)和营养不良(43.75%)、发热(81.25%)、咳嗽(50.00%)、贫血、肝脾肿大等.2例患儿CD4计数在1000/mm3以上,但已出现肺部感染、贫血及发育迟缓症状;另外2例患儿CD4计数较低,抗病毒治疗1年余,未出现机会性感染表现.CD4计数经治疗均有所回升. 结论 儿童艾滋病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症状重,预后差,患儿CD4计数大多下降,但其数值的高低和临床表现不相一致,因此应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以利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叶青  金颖  张俊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21-2822
目的:通过对89例麻疹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在2003年1月~2005年3月间89例住院麻疹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麻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89例麻疹患儿男∶女为1.97∶1,年龄<8月者占21.34%,最小为49 d。农村及流动人群发病率分别是57.30%、19.10%,无疫苗接种者占53.42%,有肺炎并发症的患儿占94.38%。结论:麻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婴儿麻疹增多,农村及流动人群发病率多于城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孤独症116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16例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 (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 )、家庭因素 (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 )、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 (脑 CT、 EEG、BAEP和 SPECT)做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较普遍的异常 ,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 ,脑部 CT、 EEG、 BAEP和 SPECT辅助检查中 ,SPECT异常检出率高 ,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该组病例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 2 9个月 ,多学科参与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 ,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长越连续效果越好。结论 :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 ;临床易误诊 ,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 ;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方法培养肺炎支原体,并分析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在150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5例,感染率26.3%;其中急性支气管肺炎234例,急性支气管炎161例。395例均有咳嗽,103例伴有发热,49例伴有喘息。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序贯治疗,可以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反复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0年1月~2008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儿共35例,对其城乡分布、临床表现、病情活动性指标以及病情严重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文献报道过的成人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发病年龄4~15岁,平均为(11.5±2.2)岁,确诊时病程7天~48个月,其中位数时间为2个月。临床分型以Ⅱ型为最多占57.1%,首发症状以头痛(51.4%)、抽搐(37.1%)等较为多见;在体征方面高血压94.3%、血管杂音61.4%、无脉或脉弱74.1%,共有22例患儿心脏受累所占的比例约为62.8%;仅有不到一半的患儿出现炎性指标升高,就诊时共有30例患儿处于病情活动期占85.7%,有94%以上的患儿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结论:与文献报道中的成人发病情况比较,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非少见而且较成人大动脉炎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监测血压,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惠儿临床资料。结果:腹型紫癜占全部过敏性紫癜病例的63.9%,均有典型的皮疹及消化道症状,尿检异常44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较常见,但容易误诊,提高对腹型紫癜的认识,结合纤维胃镜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腹型紫癜病情复杂,易导致肠套叠,坏死性肠炎,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并发症,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0.
218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特点,探讨误诊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18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8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儿童,以短暂性抽动症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该组误诊率高达46.3%,误诊原因主要是家长不重视、医生认识不足以及该病诊断的不确定性。结论:正确认识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特点并准确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做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个体化,多数患儿经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该病临床误诊率很高,医师全面掌握其基本表现和临床特点,呼吁家长和学校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减少误诊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