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均很高,加强肿瘤病因、诊断及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的研究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有力帮助。1 IGF家族概况IGF系统是由Daughudy于1957年首先发现的,目前  相似文献   

2.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是20世纪70年代末被发现并成功分离的一种多肽,一级结构显示它与人胰岛素原(proinsulin)有高度同源性,它与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及至少6种IGF结合蛋白(IGFBPs)一起,形成完整的IGFs轴。近年的研究发现,IGF-Ⅱ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癌培养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燕萍  苏勤 《医学争鸣》1992,13(2):84-87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受体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晓晓  陈同钰 《医学综述》2006,12(23):1450-145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资料表明IGF-1R介导IGF-1的活性,促进细胞增殖、转化、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肿瘤细胞的凋亡、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则是由相关因子作用表现的,如Bcl-2家族、整合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本文就IGF-1和IGF-1R与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金荣 《医学综述》2006,12(7):396-39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它可促进细胞分化,刺激RNA、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分化后功能的表达,促进脂质和糖原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临床上可用于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和慢性肾衰竭、分解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6.
潘红娟  江华 《吉林医学》2011,32(16):3218-32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受体在足月胎盘中的表达水平,为探讨巨大儿的发生机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对足月分娩的37例巨大儿和同期37例正常体重儿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进行检测,应用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Fs受体与发生巨大儿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巨大儿组胎盘中IGF-1R mRNA、IGF-2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盘中IGF-1R mRNA表达量增多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F-1R mRNA在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 1R)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 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对54例食管鳞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54例正常组织中IGF -1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中IGF- 1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2.59%、59.09%和20.37%,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强阳性率分别为76.00%、 46.15%和9.09%,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GF 1R在食管鳞癌组 织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 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IGF-Ⅰ及其受体在3组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强表达,IGF-Ⅰ在3组子宫内膜间质弱表达,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不表达。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强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 结论: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颖  齐凤祥 《医学综述》2008,14(14):2208-221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正常肠黏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和IGF-1R的表达,分析IGF-1和IGF-1R的表达程度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IGF-1和IGFIR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局限在细胞质中。IGF-1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4组间经Spearman′s双变量等级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224,Sig双侧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F-1R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4组病例间经Spearman′s双变量等级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170,Sig双侧检验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和IGF-1R在正常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加。结直肠腺瘤的病理类型不同,IGF-1和IGF-1R的表达程度不同,部分可有过度表达。IGF-1和IGF-1R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receptor,IGF ⅠR)对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IGF ⅠR的表达。构建IGF ⅠR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经脂质体介导转入SMMC 772 1肝癌细胞株 ,观测IGF ⅠR正、反义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1)在肝癌组织中IGF ⅠR呈过度表达 (90 .3% ) ,以膜、胞浆混合型表达为主 ,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癌多发结节组高于单发结节组 (P <0 .0 5 )。 (2 )IGF ⅠR反义基因能明显下调内源性IGF ⅠR的表达 ,与 772 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电镜下反义细胞内可见微腺腔、灶性坏死、髓鞘样结构。 (4 )反义细胞G0 /G1期明显增加 (6 3.9% ) ,S期减少 (19.3% ) ,细胞凋亡增加 (5 .89% ) ,与 772 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反义细胞不能在软琼脂中生长。结论  (1)IGF ⅠR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侵袭性行为有密切关系。 (2 )IGF ⅠR反义基因下调 772 1细胞内源性IGF ⅠR的表达 ,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Ⅰ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及甲状腺肿瘤组织的IGF ⅠR水平。结果 在良性甲状腺组织 ,诸如正常滤泡组织、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未发现有免疫活性的IGF ⅠR。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GF ⅠR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且其免疫活性与肿瘤直径相关 (P <0 .0 1) ,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P >0 .0 5 )。结论 IGF ⅠR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受体(IGF2R)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IH)、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2及IGF2R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 6.0系统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阳性表达面积,计算平均阳性反应率.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IGF2及IGF2R的表达均较强,消退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IGF2及IGF2R的表达均较弱,而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组织IGF2及IGF2R均不表达.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的IGF2及IGF2R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生期血管瘤组IGF2及IGF2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2及IGF2R可能参与了IH的发生发展机制,甚至也有可能参与了其消退的过程.在婴幼儿血管瘤中,IGF2的表达强弱与IH的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的表达,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平滑肌组织和肌瘤组织中VEGF和IGF-IR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差异无显著意义。IGF-IR在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肌瘤内的表达明显高于肌层(P<0.05)。结论:VEGF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作用不大,可能充当促血管生长因子,为肌瘤提供血供,IGF-IR表达增高,与肌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梁茶  朱斌  唐冰  朱家源  蔡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24-25,2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l,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标本,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IGF-1、IGF-1R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显示瘢痕疙瘩中IGF-1R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27〈0.05);IGF-1R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为弱阳性,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894〉0.05)。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IGF-1明显高于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1及IGF-1R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乳腺癌组织中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 1 受体(IGF-IR)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 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 60 例乳腺癌病人,对比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的表达情 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例数为 51 例,阳性率为 85%,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 17 例,阳性率为28.33%,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 在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5);(2)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表达明显 高于淋巴结阴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肿块大小、ER 、PR 、HER-2 的表达情况,均 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 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组织组)石蜡包埋组织80例患者,正常内膜组织(正常组)22例患者,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3例患者,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α、Erβ、IGF-1R、IGF-2R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织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0%、95.7%、73.8%;强阳性率为100%、93.9%、12.5%.Erβ蛋白质表达在3组中的阳性率为59.1%、78.8%、97.5%;强阳性率分别为13.6%、45.5%、93.8%.IGF-1R蛋白质表达在3组阳性率分别为63.6%、75.8%、90.0%,强阳性率分别为5%、27.3%、4%;IGF-2R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18.8%,强阳性率分别为45.5%、75.8%、12.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0.386,P<0.05,与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Erβ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IGF-1R蛋白质表达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6、0.628、0.546,P<0.05;而IGF-2R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Erα、IGF-2R蛋白质的高表达是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的象征;相反,Erα蛋白质低表达、IGF-1R蛋白质高表达提示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IGF-ⅡR)反义基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构建IGF-ⅡR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磷酸钙-DNA共沉淀的方法,导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经G418培养基筛选稳定的抗性细胞。采用Northern杂交检测对转染细胞内源性IGF-ⅡR基因转录的抑制,观察转染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生长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变化。结果 IGF-ⅡR反义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的内源性IGF-ⅡR基因转录受到有效抑制,转染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并失去在软琼脂上生长的能力,裸鼠致瘤性明显降低,但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 IGF-ⅡR反义基因可以有效阻断IGF-Ⅱ至IGF-ⅡR的自泌/旁泌生长刺激信号环路,一定程度地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8.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 1/IGF 1R)的变化。方法 建立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模型 ,通过阴道涂片筛选各组大鼠 ;血清IGF 1测定采用放免法 ,IGF 1R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1)血清IGF 1水平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 )胰腺、肝脏、卵巢和肾上腺IGF 1R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模型组 <正常组。结论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存在着主要靶器官低水平IGF 1R。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宏才  李威 《广东医学》2007,28(9):1530-153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系统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IGF系统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及其水解酶,其中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 R)最为重要,介导着IGFs的主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在肝细胞癌(HCC)、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CC的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枪测31例HCC IGF-ⅠR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胞膜、胞质均显淡黄色,分布均匀。在HCC中,IGF-ⅠR呈异常高表达90.3%(28/31),以膜及胞质混合型表达为主,其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AFP、HBsAg、HCV抗原阴、阳性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内多发结节或单发结节合并门脉癌栓的HCC,IGF-ⅠR高表达与单结节HC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CC癌与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IGF-ⅠR高表达可能与HCC的侵袭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