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2.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德国SIMI°Motion7.50运动分析系统对2007年世界锦标赛赛艇女子单人双桨运动员途中划技术进行二维录像解析,探讨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发现,一桨周期内,由于运动员身体前倾程度以及桨叶入水角度不一,运动员间以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异较大。运动员拉桨初期注重腿部推蹬,躯干不能过早伸展;拉桨后期要求躯干至上肢关节协调发力。回桨阶段运动员肩肘关节和躯干最大角速度几乎同时达到,上肢关节衔接技术要求较高,腿部处于放松状态,不参与发力。躯干在整个回桨过程中基本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3.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第32届夏季奥运会男子赛艇公开级双人双桨奖牌获得者张亮/刘治宇组合(以下简称“张/刘组合”)拉桨动作的关键技术特征,为我国男子赛艇项目技术再突破提出建议。方法:采用Powerline赛艇实船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张/刘组合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周期中的10次模拟测试赛的拉桨动作进行跟踪采集及数据分析。结果:1)张/刘组合整体的左、右桨拉桨功率无显著差异,左、右桨拉桨时间、拉桨节奏、入水打滑、出水打滑、入水角和桨幅存在显著差异;2)领桨手张亮的桨幅、有效桨幅、出水角、拉桨时间及拉桨节奏显著大于跟桨手刘治宇,入水角显著小于跟桨手刘治宇;3)桨幅、有效桨幅、入水角、拉桨时间、拉桨节奏及回桨时间与拉桨功率呈高度相关性,其中拉桨时间与入水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张/刘组合整体的左桨拉桨动作幅度和速度大于右桨,左、右桨拉桨动作幅度和速度存在不一致现象,与国外优秀多人艇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张/刘组合拉桨入水打滑幅度超出合理范围(<6°),影响有效拉桨幅度并降低拉桨功率;3)领桨手张亮拉桨幅度较大,跟桨手刘治宇拉桨节奏较快,跟桨手应适当加大有效桨幅;4)拉桨时间和入水角是影响拉桨功率的...  相似文献   

5.
赛艇回桨技术的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赛艇回桨过程的力学分析和大量的测试,分析研究我国女子双桨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技术动作,提出了改进这些错误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经过对回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提高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优秀女子赛艇选手形态指标与专项成绩间的关系,并进而归纳、概括了其专项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相关肌群的sEMG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表面肌电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同步测试方法,采集6名高水平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表面肌电和运动学的相关数据.结果:1)出拳击打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腓肠肌→股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长头→肱桡肌.2)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明显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3)肌肉做功百分比排序为: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肱桡肌>肱二头肌长头,aEMG计算结果与肌肉做功百分比保持相一致的趋势.4)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的峰值在击打过程中呈现次序性.结论:拳击后直拳出拳击打环节所选肌肉活动呈现从下肢向上肢激活的次序性.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可能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特点的指标.在肌肉做功百分比和aEMG方面,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股二头肌在动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对重要的地位.上肢相关肌群的活动次序与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变化的时序性有着合理的解剖学相关,是产生上肢开放链鞭打动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艇速作为标准,采用系统分类与判别分析方法将赛艇各单项进行分层,对各层次中世界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并且探索了其对艇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层次单项群内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均存在高度负相关;桨频每分钟增加1桨,划距(按艇速层次从下到上)分别减少0.160 m、0.217 m、0.189 m、0.154 m和0.265 m;反之亦然.在各层次单项群中艇速随着桨频变化成倒"U"形变化,在自变量范围内各层次单项群间艇速的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层次单项群的优秀运动员中桨频与划距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能够提高艇速,并且存在最佳值,使艇速达到最大.建议应用不同层次单项群桨频与划距、桨频与艇速的回归方程诊断优秀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利用理想的桨频与划距搭配改进划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女子赛艇集训队21名备战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逐步回归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我国仇秀女子赛艇选手形态指标与专项成绩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其形态特征模型和单项及综合评价标准,以此为训练实践提供依据,并为项目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导向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骼肌在不同速度离心收缩过程中力矩、功率输出及神经支配活动特性。方法12名男性受试着,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上分别以60°/s和180°/s的角速度完成离心收缩,用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受试者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肌电信号。结果屈伸肌群在60°/sec、180°/sec离心用力时力矩、功、功率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都被相应的动员,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都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在自主性离心收缩过程中,随着收缩速度的加快,力矩、做功增加,但肌电活性(iEMG)降低,与向心收缩不同,离心收缩有着独特的力量输出和神经支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是研制一套快速反馈系统,用于测试和分析赛艇技术的生物力学参数。本系统于1989年研制成功,它由无线电发射机、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同步器及其相应软件组成。系统有6个通道,用以同步测量:作用于桨环上的力,桨在水平面内的角位移,艇加速度,运动心率。系统的采样频率为50Hz,有效遥测距离大干500米。系统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计算出50多个技术参数,给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技术模式对桨入水角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论划船训练中的技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划船训练中技术诊断的目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并以建立的划船运动的3个运动学方程和2个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划桨技术诊断模型,结合SF-2船速桨频测量仪的应用,列举出2个成功的技术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时力矩、功随着速度增加逐渐下降,而功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伸肌和屈肌均被最大程度地动员,且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力矩一功率关系以及功率-iEMG关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快速运动时,功率与力矩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iEMG呈高度相关(P<0.01).等速测试与肌电结合可作为监测与评价运动员膝关节神经肌肉交互活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并结合影像解析,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旋转推铅球单支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发力肌肉是左腿起支撑作用的肌肉(左腿股外侧肌和左腿腓肠肌)和维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右侧背阔肌和右腿股二头肌);主要发力肌肉的用力顺序(左腿腓肠肌内侧→左腿股外侧肌→右腿股二头肌→右侧背阔肌中部)是按照由下往上、由左至右进行的;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肌肉的用力范围(即肌肉横跨关节的角度变化值):肩髋夹角为26.3°~52.1°、左髋角为116.7°~168.7°、左腿膝关节角度为120.7°~156.3°、右膝角为79.2°~172.7°、右髋角为112.5°~143.5°;张竣在单支撑阶段右腿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不好,主动肌(右腿股内侧肌)发力时,拮抗肌(右腿股二头肌)没有适时放松,影响了其肌肉做功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赛艇动力学及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新型智能仪表SF2船速桨频测量仪采集数据,依据动量原理,建立赛艇动量方程及动力学方程。指出,桨手在滑座上移动时,人体质心动量变化产生的力在回桨和拉桨期都会各自交替产生动力和阻力,一般拉桨前期产生阻力,后期产生动力,回桨时相反。强调回桨质量,注意延长各段的动力作用时间,缩短阻力时间,加强低频训练和“意”练,让船速和桨频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