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μmol/L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灯盏花素10,2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苗  蒋春明  陶娜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1985-1987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干预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PDS组、A组(葛根素终浓度为50μg/mL)、B组(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g/mL)、C组(葛根素终浓度为200μg/mL)五组观察。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TGF-β1分泌显著增加,添加葛根素再干预的A、B、C组TGF-β1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与PDS组比较,A、B、c纽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MTT法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②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N、PAI-1及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30ng/ml时,可以改善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腹膜透析液组FN、PAI-1、TGF-β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生长因子组FN、PAI-1、TGF-β1蛋门水平均显著减少。腹膜透析液组高糖上调腹膜间皮细胞FN、PAI-1、TGF-β1 mRNA的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组使FN、PAI-1、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改善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使腹膜间皮细胞FN、PAI-1、TGF-β1的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活性氧(ROS)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制备AOPP-HSA模型,原代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水平,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HPYCs中TGF-β1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AOPP-HSA能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同时增加细胞内ROS的生成,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P〈0.01),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预处理细胞,可明显地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同时显著地抑制AOPP-HSA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其中维生素E(50μmol/L)组和NAC(10mmol/L)组抑制更加显著。结论体外制备的AOPP可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部分可能通过内源性RO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此过程,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可显著降低细胞ROS的生成量和显著抑制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此研究揭示抗氧化剂在防治腹膜纤维化发生过程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诱导后转化细胞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分为五组(每组设3个样本):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液)、单纯TNF-a(1000ng/L)诱导组和TNF-a(1000ng/L)诱导加低、中、高剂量辛伐他汀(2.5、5和10μmol/L)组。采用MTT(单四唑)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内TGF-β1和CTGF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CTGF的蛋白质水平,细胞沉淀用BCA蛋白检测方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TNF-a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活性(P〈0.05),并能显著降低TNF-a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CTGF的表达(P〈0.05),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炎症状态下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从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者大网膜分离培养出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加入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通过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端粒的检测以观察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干预作用。结果与仅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相比,腹膜透析液致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减少4~5代,生长速率降低42%,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69.1±0.3)%],端粒长度缩短(4.35±0.12)kb比(5.45±0.10)kb,t=2.228,P=0.000]。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中分离培养出腹膜的间皮细胞接近衰老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间皮细胞衰老进程延缓。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延缓腹膜透析液所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的衰老进程。为临床上延缓腹膜纤维化,改善腹膜透析的远期疗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内表达,并探讨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40g,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将2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20mL生理盐水;低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1.5%葡萄糖透析液;高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4.25%葡萄糖透析液,均为1次/d。4周后,向大鼠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mL,4h后于大鼠右下腹缓慢插入带有多个侧孔的10号静脉留置针,缓慢低位引流腹透液,量取引流液。③实验评估: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以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测量腹膜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腹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纤连蛋白。结果:2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糖透析液组、低糖透析液组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并且高糖透析液组超滤量明显少于低糖透析液组(P均<0.05)。②高糖透析液组腹膜明显增厚,表面粗糙,间皮细胞肿胀,脱落,间皮下有大量血管生成以及胶原纤维沉积,还可见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与其他组比较,腹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③高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低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④大鼠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与纤连蛋白表达量、腹膜厚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6,0.83,P<0.05)。结论:葡萄糖透析液可诱导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上调,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与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实验证明,Rho/ROCK信号通路在转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视紫红质蛋白激酶抑制剂4-氮基吡啶类化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2007-03/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为德国Calbiochem公司产品.转化生长因子β1为美国R&D公司产品.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第2代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 10 μg/L;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 μmol/L.转化生长因子β1+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其中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 μmol/L)提前孵育2 h进行干预处理后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48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RT-PCR方法检测E-钙黏素、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素、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钙黏素明显下调,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明显上调;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显著下调α-SMA和波形蛋白的表达(P<0.05),但不能上调E-钙黏素的表达.结论:转化生长因子p1能够诱导腹膜间皮细胞的转分化;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转化生长因子B1诱导的大鼠腹膜问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9.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CEI抗腹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药物干预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②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JUN/AP-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后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解决办法。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除A组余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4.25%百特透析液,试验第1、3、5、7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6ml/(kg·h),B组腹膜纤维化模型组;C组西拉普利10mg/(kg·d)灌胃;D组安体舒通100mg/(kg·d)灌胃。E组联合给药组。30d后收集大鼠腹膜做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查腹膜间皮细胞MCP-1、C-JUN/AP-1的表达,并腹膜透析液计数腹水中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及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给药组(C、D、E组)的腹膜病理改变比模型组(B组)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MCP-1的表达,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都可见其表达,联合给药组腹膜纤维化程度最轻,腹水巨噬细胞计数少,MCP-1、C-JUN/AP-1的表达少。结论联合应用醛固酮(ALDO)受体拮抗剂及ACEI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机制可能为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JUN/AP-1表达,在转录的水平上降低TGF-β活性,并抑制MCP-1表达,抑制腹膜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NS)、低糖透析液组(LG)、高糖透析液组(HG)。4周后,评价腹膜的功能。VG染色镜下测量腹膜胶原组织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TGF-β1及纤连蛋白(FN)蛋白质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大鼠腹膜组织中CTGF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G、HG组与Con、NS组相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0.05);HG组与LG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减少(P〈0.05)。D/Pcr的比较:HG组比Con、NS组升高(P〈0.05);D/DO的比较:HG组比Con、NS组明显下降(P〈0.05),LG组比Con组低(P〈0.05)。HG组腹膜胶原厚度比与其余各组均增厚(P〈0.05);LG组比Con组增厚(P〈0.05);HG组CTGF、TGF-β1、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G组显著高于Con、NS组(P〈0.05)。在Con及NS组中,TGF-β1、CTGFmRNA呈低水平表达,TGF-β1、CTGFmRNA在HG组中表达最高(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糖腹膜透析液,能明显诱导大鼠腹膜CTGF的表达增强,并促使腹膜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钙对体内外人腹膜间皮增殖、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以人腹膜间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HMrSV5)为研究对象,予不同浓度钙(0、0.25、0.75、1.25、1.75、2.25mmol/L)处理该细胞12、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损伤。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临床试验:随机选择47例既往使用低钙透析液(Baxter PD4,含钙1.25mmol/L)的稳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平均透析时间为(18.5±11.7)个月。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以患者刚入选本研究时作为对照组,入选后换用含钙1.75mmol/L的PD2进行透析(其他成份均与PD4相同)4周,其他治疗(降压、降磷、活性维生素D3等)不变。患者使用PD2透析后的每一周末作为一组(分别为第1、2、3、4周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腹膜透析引流液中的FN和LDH,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ECLA)检测CA125。同时检测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结果体外试验:钙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促进HMrSV5增殖,含钙1.75mmol/L组最高;不同浓度钙呈时间依赖性显著诱导LDH上调,其中钙1.25mmol/L组LDH最低(P<0.05);FN亦呈钙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临床试验:4个试验组腹膜透析引流液中LDH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第4周组的FN和LD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CA125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4周组的血清钙高于对照组,血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TH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内外试验中,高钙(1.75mmol/L)可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同时加重细胞损伤,促进FN合成,而生理浓度钙(1.25mmol/L)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能预防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曾虹  周懿    国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1):8261-8268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PDF)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PMCs同步后分为五组:A组即对照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B组即腹膜透析液组(含4.25%PDF的完全培养基);C组即丹参酮组(含100μmmol/L丹参酮的完全培养基);C1组即丹参酮1组(含50μmol/L丹参酮ⅡA的PDF)、C2组即丹参酮2组(含100μmol/I。丹参酮ⅡA的PDF),干预72h后(其中B组、C1、C2组为加热的PDF),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活性氧捕获剂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检测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48h后,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B组上清液丙二醛含量、胞内钙离子、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及C1、C2组显著增加(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组HPMCs的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1),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降低PDF干预下丙二醛含量、减轻钙离子负荷、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保护抗氧化还原酶的活性来拮抗商业性PDF对HPMCs的氧化应激及其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局部水平上调激活下游多种信号途径,其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参与新生内膜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体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分别以0,3,5,10,15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成纤维细胞0,2,12,24,48,72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 Chamber测试细胞迁移。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的增加,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其中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48h增殖较对照组增强最为明显(P〈0.01)。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迁移的细胞数目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盖磊  李惠萍 《临床荟萃》2013,28(7):769-771,779,F000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分离培养正常健康SD大鼠肺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成纤维细胞)、模型组(加入0.5μg/L浓度的TGF-β1的成纤维细胞)、以及干预组(在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5、1、2μmol/L的As2O3),取12、24、48小时为观察时间点。用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Cell-IQ)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As2O3干预组中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抑制,抑制程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各浓度As2O3干预组48小时观察时间点和2μmol/L干预组最为明显(P<0.01)。不同浓度As2O3干预组在48小时观察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4.76±2.16)%、(32.55±2.80)%、(57.41±3.25)%(均P<0.01);2μmol/L干预组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53±2.38)%、(41.29±2.67%)%、(57.41±3.25)%(均P<0.01),并且分别与0.5μmol/L及1μmol/L干预组在这3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2O3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可能起到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在高糖诱导下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细胞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采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Semi—QuantitativeRT—PCR)检测细胞内TGF-β1和CTGF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CTGF蛋白质水平,细胞沉淀用BCA蛋白检测方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CTGF蛋白质水平(TGF—β1,P〈0.05;CTGF,P〈0.01),并下调其mRNA表达(TGF-β1,P〈0.01;CTGF,P〈0.05),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量效关系。【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高糖诱导下腹膜间皮细胞致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