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储罐清洗专业技术,适于原油、汽柴油、石脑油等介质在常温下具有良好流动性且无剧毒的浮顶、拱顶、卧式、球形储罐的清洗.该项技术采用全过程密闭清洗方式,具有安全、环保、效益高等优点,在日本、北美、中东及欧洲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多数原油生产及加工企业采用人工清洗储罐方式,只有少数几家油田及炼化企业应用了机械清洗技术,该项技术在我国正处于应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是原油储罐机械清洗的专项技术,1998年开始在我国大庆油田推广应用,它采用密闭式清洗工艺,分原油移送、油中搅拌、同种油清洗、温水清洗四道工序作业施工,与传统的人工方法清洗相比,清洗效果十分显著,作业环境无污染,而且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1.原理及清洗流程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是将被清洗储罐底部具有流动性的油品移送至接收油罐,将清洗油供给罐中的油品经加温加压后通过清洗机搅拌、溶解罐内剩余凝固油,经过滤器清除杂质后移送至接收油罐,最后用温水对储罐内各部位进行循环清洗,以达到罐内动火条件。在清洗过程中持续注入惰性气体至被清洗储罐,从而使其内部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8VoL%以下,防止爆炸等危险的发生;配备氧气及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时刻监测被清洗储罐内的氧气及可燃气体浓度,确保机械清洗作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原油储罐的清洗主要采用机械清洗的方式。某炼油厂共有原油储罐12座,因机械清洗产生的清罐污油约6.0 kt/a。清罐污油的铁质量分数高达5 692μg/g,杂质含量高,性质不稳定,难以直接利用。该炼油厂利用SOTU污油处理技术对清罐污油进行净化处理,对污油中的油、水、固体残渣进行有效分离。分离后,净化油的水质量分数为1.6%、铁质量分数为359.8μg/g,满足下游装置的回炼要求;污水的油质量浓度为100.88 mg/L,可直接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固体残渣的水质量分数为25.7%,可委托危险废物回收单位处理。利用SOTU污油处理技术对清罐污油进行净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清罐污油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处理每吨污油可回收效益3 550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为了改变储罐在人工清洗过程中的不环保及高危险性,中国石油储罐清洗开始采取用机械清罐方式代替原人工清罐作业。与此同时,国内原油类储罐机械清洗也开始起步。到了2016年,经过近6年的发展,国内原油类储罐机械清洗已经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成品油储罐机械清洗逐渐被接受,加油站地埋罐及化学品储罐机械清洗也开始逐步推广。可以说机械式清洗正以高环保、高节能、低危险的独特优势,迅速地在  相似文献   

6.
Shan.  SE  周爱莲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7):48-50
如果只是为了增加储油量 ,清除储罐中的油泥则是一种简单的工作。但是 ,为了从回收原油价值中获取利润 ,在原油中使用油泥转换器是更理想的。除油泥的方法可以是化学法也可以是机械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最经济的储罐清洗方法。不打开储罐进行清洗无疑是个优势 ,而不添加化学品、不加热或不使用蒸汽 ,对设施及工作人员来说是较安全的。本文讨论的其他方面除了可把油泥转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原油之外 ,亦可避免空气和土壤的污染。此外 ,还给出几个实例 ,实例中介绍了如何在 37天内通过工艺优化将 746 76bbl油泥转化成原油。同时对清洗工艺也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原油储罐在传统的人工清洗方式下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情况,为防止原油储罐在清洗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原油储罐清洗采用机械化清洗的方法及其污水和废油渣的处理,并对机械化清洗能够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石油储罐机械清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真空抽吸模块设备、换热清洗模块设备、清洗机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石油储罐机械清洗系统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原油储罐机械密封带油更换为囊式密封施工的作业程序和方法,并对如何控制好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出建议,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践,对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油中含有少量的泥砂、水分等杂质,这些杂质沉积在储油罐的底部和附件上,使储油罐的有效容积减少,同时会对罐底板和罐壁板产生腐蚀,造成原油泄漏,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护罐体、减少能源浪费、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规定必须定期对储油罐进行清洗。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石化企业采用人工方式清洗储油罐,只有少数几家石化企业应用了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应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