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印度阿育吠陀药典〉(API)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续二)》一文,详见表1。本续主要内容提示:前文已述,印度政府是1990~2008年先后完成出版这部具民族医学体系的药典,共分2部:第一部为单味药(monographs)共7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续〈〈印度阿育吠陀药典〉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上)〉一文,详见表1。  相似文献   

4.
阿育吠陀是印度传统的医学,在梵文中意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与中医有些相似的特点,这两种系统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都是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哲学。这两种亚洲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半数草药在使用和特点解释上是相同的,比如药物都有寒热的属性。中医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的理论体系,阿育吠陀医学有三元体液理论。中医有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阿育吠陀有《遮罗迦集》和《妙闻集》。《遮罗迦集》主要内容是基本理论、草药、治疗原则和预防,这点和《素问》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很相似。中医有阴阳理论,而阿育吠陀的理论基础是三个dosha。阿育吠陀的术语好像中医术语一样难以用英语解释。Pitta大概对应中医术语火比较合适,Kapha可以对应痰,Vata可以对应风。Rasa和中医的谷气相似。中医伤寒有六经传变,温病学理论有卫气营血传变。阿育吠陀认为疾病的发展有doshas的积累、doshas加剧发展和doshas溢出三个阶段。中医所重视的血瘀理论,在阿育吠陀不认为是内科的重点问题。针灸在西方的推广、中医师在发达国家开业、中国政府中药出口政策和海外人员来中国学习中医使中医的海外加速发展成为可能。相比而言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做的还不够。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2)
本文统计《印度阿育吠陀制剂》(一部444个制剂,二部191个制剂)和《印度阿育吠陀药典》(二部101个制剂)中收载的645种制剂,对其来源、命名、剂型、药材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主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645种制剂共涉及22类剂型,其中矿物丸剂、油剂、煮散、煅烧物、碱制剂、硫化汞制剂、露剂等颇有特色;50. 36%的制剂药材总数在11味以内,最多达81味,最少为单味;送服物质有蜂蜜、水、牛制品、鲜姜汁、三果煮散液、糖、胡椒粉、黄油等;使用947种药物,其中植物药658种、动物药10种、矿物药17种;用药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荜茇、姜、诃子、胡椒、余甘子、毛诃子、小豆蔻、硫磺、香附子、白花丹等;药用部位要求严格,涉及根及根茎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茎木类、皮类等十大类;辅料涉及水、芝麻、澄清黄油、蜂蜜、牛奶、蓖麻、粗糖、怀特没药、蔗糖、奶牛的尿等28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由此可知,阿育吠陀制剂及其药材种类繁多,特色剂型丰富,临床应用广泛,为比较中印两国传统医药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阿育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梵文中意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与中医有相似的特点,这两种系统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都是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哲学。这两种亚洲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草药在使用和特点解释上是相同的,比如药物都有寒热的属性。中医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的理论体系,阿育吠陀医学有三元体液理论。中医有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阿育吠陀有《遮罗迦集》和《妙闻集》。《遮罗迦集》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理论、草药、治疗原则和预防,这点和《素问》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很相似。中医有阴阳理论,而阿育吠陀的理论基础是三个dosha。阿育吠陀的术语如同中医术语一样难以用英语解释。Pitta大概对应中医术语"火"比较合适,Kapha可以对应"痰",Vata可以对应"风",Rasa和中医的"谷气"相似。中医伤寒有六经传变,温病学理论有卫气营血传变。阿育吠陀认为疾病的发展有doshas的积累、doshas加剧发展和doshas溢出三个阶段。中医所重视的血瘀理论,在阿育吠陀看来不是内科的重点问题。针灸在西方的推广、中医师在发达国家开业、中国政府中药出口政策和海外人员来中国学习中医使中医的海外加速发展成为可能。相比而言,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做的还不够。  相似文献   

7.
阿育吠陀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之一。通过翻译《印度传统医学2018》,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介绍了阿育吠陀的历史和传播、主要特点、管理机构、教学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药品产业发展等情况。印度政府传统医学部是管理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机构,此外印度政府还成立了多个委员会,对阿育吠陀进行统筹和标准化管理。印度现有阿育吠陀本科院校393所,研究生院校137所,医院3 205家,床位44 557张,药房17 419个,注册从业人员443 704人,制药公司7 718家,年增长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通过探讨阿育吠陀及其发展现状,可增进我国传统医药界对阿育吠陀的了解,促进中印传统医药的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对阿育吠陀医学研究的新进展。他们对几种典型的阿育吠陀草药用现代理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药理学研究,临床验证及作用机理的探讨,论术字阿育吠陀医学在现代基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阐释了阿育吠陀医学中有关RASAYANAS、vipaka、vamam等概念的含义,指出了阿育陀药物存在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 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API)7卷在内的全部单味药的要求和分析;二是对前5卷418味单味药(因我们只有第6和7卷药物品种的名录,未得到全书,故暂不分析)与我国有分布和药用的相应传统药物进行主治(疗效)项的比较,同时指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分布地域。结果表明,第1~5卷所载的418味单味药中有299味在我国有分布(含引种或栽培)和药用,包括国际著名的传统药,如番泻叶、檀香、降香、沉香、苏木、诃子和蛇根木等,约占该药典单味药总数(前5卷)的71.5%,其中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正文收载的单味药有56味,另有11味收载于附录;归纳了API所载单味药6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药的发掘、研究、开发和进出1:2贸易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姜原产於印度,在西元前2世纪,经由海路传到古希腊,後到古罗马;又通过陆路,经由波斯(现在的伊朗)运往土耳其及欧洲。在印度传统的医学书籍《阿育吠陀》中,将生姜记载为:“神明赐予人类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阿育吠陀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科学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5 000多年前。阿育吠陀在当代世界仍保留其突出的位置,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大受欢迎。在印度,阿育吠陀被认为是与现代医学同等重要的传统医学。在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前苏联首次表现出对阿育吠陀医学的强烈兴趣,此后,阿育吠陀在俄罗斯一直积极发展。简要论述阿育吠陀医学在俄罗斯自1989年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历史均十分悠久。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其中药用植物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查阅两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共有药用植物及其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两种传统医药体系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化学药物副作用的日益凸显,草本药物愈发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从草药中开发筛选活性成分已成为趋势。印度阿育吠陀草药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宝藏,但其在国际传统医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却无足轻重。探讨提升印度阿育吠陀草药医学国际影响力的方法,为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4.
集印度阿育吠陀各医学典籍之精华而成的医学巨著《八心集》,形成于印度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背景,其于11世纪初佛教后弘期,随佛教一并传入到西藏,并收录于藏文大藏经,对西藏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古印度因古文明诞生极早而举世闻名,通过以藏医经典和史料为主,结合有关汉语文献所载古印度早期吠陀文明时代四大吠陀的起源,从而研究《八心集》及其著者瓦跋塔(Vagbhata)的有关历史。  相似文献   

15.
印度传统医学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西医西药在人类健康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近年来,各国学术界对属于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医学开始重视起来。印度传统医学在东方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类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 阿育吠陀学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Ayurveda这一词由两个词素所组成:Ayur(阿育)和Veda(吠陀)。前者为“生命”之意,后者为“知识、科学”之意,因此,Ayurveda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是古代印度对其传统医学的称谓,至今在东南亚诸国,尤其是在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的医疗保健事业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6~7目在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举办了第16次和汉药研究所特别研究班。研究班主题为传统医药研究的基础及其应用。巾医学疗面的论文有:医食同源的科学背景(荻原幸夫);汉方药利水剂的药理作用(阿部博子);汉方药与糖链生物学(山田阳城);关于汉方医学的诊断方法(松本克彦)。阿育吠陀医学:具有抗HIV作用的阿育吠陀药物的筛选(服部征雄);阿育吠陀的基础理论与五重(Pan-  相似文献   

17.
<正>1尼泊尔传统医药概况作为中国援尼泊尔医疗队的队员,2010年3月笔者来到了尼泊尔从事援外医疗工作。因在国内从事中医行政管理工作,也是一名中医医生,所以来到尼泊尔后对尼泊尔传统医药的现状作了初步的了解。尼泊尔阿育吠陀学源自印度。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  相似文献   

18.
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蝶形花亚科葛属植物作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国家常用药,药用历史悠久,分别载录于《中国药典》《日本药典》《韩国药典》《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泰国植物志》等。全球现有葛属植物15~20种,我国有7种加2变种,目前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有葛根、粉葛等6种;该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香豆素类、葛酚苷类和苯并吡喃类等,目前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240个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抗氧化、降血糖、解热、抗炎、解酒护肝和雌激素样作用等。该研究对国内外药用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草药阿江榄仁树Terminalia arjuna(Roxb.ex DC.)Wight &Am.茎皮及其水提取物自公元前5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中医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都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经络理论。中医经络以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为主体,穴位大多位于经脉循行路线上。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人体经络的主体是三脉七轮。同样是关于人体,但是两种经络学说存在很多差异。探求两种经络学说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入认识和运用经络理论。把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任督二脉和相关穴位与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三脉七轮相比较,初步探求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