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纹状体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平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行为和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平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行为影响和脑内多巴胺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方法 :应用 6 - OHDA立体定向损毁大鼠单侧黑质DA神经元诱发动物旋转 ,观察平颤汤能否改变其旋转行为并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应用氧化震颤素 ,使小鼠产生震颤行为 ,观察平颤汤能否拮抗其震颤行为 ;应用槟榔碱诱发小鼠震颤行为 ,观察平颤汤组成中白芍、钩藤两组份有无拮抗作用 ,并与安坦作对照。结果 :平颤汤对 6 - OHDA造模的大鼠旋转行为无影响 ,也不能增加其纹状体多巴胺含量 ;平颤汤 144 g/ kg连续灌胃 3d,有较明显的抗震颤作用 ;拆方试验 ,白芍、钩藤两组份未能拮抗槟榔碱引起的小鼠震颤行为。提示 :平颤汤未有兴奋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的作用 ,也不能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 ;但有一定的对抗震颤作用 ,而其拆方两组份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总皂甙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8只,进行移植手术,移植后检测PD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及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0 d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大鼠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 d,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 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及移植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剂诱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铁剂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为阐明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将铁剂定向注射至大鼠一侧黑质,6周后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化学分光比色法检测中脑自由基代谢变化。结果 大剂量铁剂(40μg)可诱发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显著变性、丢失,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中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小剂量铁剂(4μg)无明显致TH阳性细胞丢失作用,但也可使中脑MDA升高。结论 铁剂可造成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铁介导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在P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PD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蛋白酶抑制因子(PSI)皮下注射法制作慢性PD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区TH、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治疗后的PD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GFAP表达明显降低,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药结合组与多巴丝肼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可显著增加PD大鼠中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并有效减少GFAP阳性细胞表达,保护大鼠神经元细胞,增加脑内多巴胺(DA)含量,促进PD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平颤方加褪黑素(MT)对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与MT联合治疗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分5个组:对照组、模型组、MT组、中药组、中药+MT组.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MPTP建立PD模型,用爬杆法和迷宫实验测量大鼠行为学改变和智力状况,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前脑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PD模型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爬杆能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异常可部分改善(P<0.01);模型组DA、HVA、 DOPAC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治疗组DA、HVA、DOPAC含量较对照组低,但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平颤方与MT联合通过调节大鼠前脑DA神经元活性从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首先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将得分相近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慢性应激造模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5-HT、5-HIAA、NE、MHPG、DA和HVA含量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大鼠MHPG与5-HIAA呈正相关(r=0.9576,P<0.05)。模型组大鼠MHPG/5-HIAA比值(2.50±0.69)低于对照组(2.63±0.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大鼠下丘脑内3种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明显下降,支持抑郁症5-HT能、NE能和DA能低下假说,同时发现在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内5-HT能与NE能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而在抑郁症时这种关系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熄风止颤合剂对蛋白酶抑制因子Ⅰ(proteasome inhibitors I,PSI)诱导的帕金森病(PD)慢性动物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大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PSI,制备慢性P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美多巴及熄风止颤合剂进行灌胃治疗,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分别通过TUNEL法、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中药熄风止颤合剂可以改善PD的症状,且中药组大鼠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密度高于美多巴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美多巴组.结论 熄风止颤合剂对PD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取胎鼠海马进行神经干细胞(NSC)的培养、鉴定与标记,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成大鼠急性癫痫模型,于发作后第4天将以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NSC移植入大鼠海马,检测移植后NSC在宿主体内的存活情况,移植细胞对癫痫大鼠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MFS)的影响.发现移植后2个月NSC在宿主体内能够存活,并向移植区周围迁移;NSC移植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Timm染色颗粒明显少于未移植组.认为NSC移植入癫痫大鼠海马后能够存活,并能显著抑制海马齿状回MF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99m Tc- TRODAT- 1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胺 (6 - OHDA)建立完全损毁及部分损毁一侧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 ,以 99m Tc-TRODAT- 1作为配体 ,采用放射自显影观察一侧 PD大鼠模型 DAT分布及其密度 ,高效液相 -电化学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及纹状体 TH阳性细胞及纤维。 结果  6 - OHDA损毁侧纹状体放射性浓集明显低于未损毁侧 ,完全损毁模型的纹状体放射性浓集最低。纹状体 DA含量部分损毁及完全损毁较未损毁侧分别降低 39%和 98%。TH染色可见损毁侧黑质及纹状体 TH阳性细胞及纤维明显少于对侧。 结论  PD大鼠模型损毁侧纹状体 DAT密度降低 ,且与损毁程度有关。99m Tc- TRODAT- 1DAT显像研究可能有助于 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组、Lac Z腺病毒(Ad-Lac Z)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 w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脑内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大鼠的平均旋转次数显著少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损毁侧/损毁对侧黑质的TH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DA、高香草酸(HAV)、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损毁侧/损毁对侧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病毒注射后5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和PBS对照组(P0.05),病毒注射后9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P0.05)。结论人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PD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 注入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腹侧被盖(VTA),经阿朴吗啡(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以及高效液相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旋转实验检测:80只大鼠中32只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成功率为40%,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②免疫组化结果: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和纹状体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减少(P<0.01).③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4和12 w模型鼠右侧黑质纹状体中DA 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6-OHDA 毁损法可有效建立模拟人类PD中晚期的大鼠模型,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为研究PD治疗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运动神经功能改善作用以及移植细胞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方法通过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IV制作脑出血模型大鼠,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对脑出血大鼠移植前后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脑内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后可见其在脑内存活,主要分布于血肿腔周边,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细胞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能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能存活并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大鼠被分成 4组 ,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 6 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 ,2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 ,采用行为学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 ,生化方法 ,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 ,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 ,以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 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 6 羟基多巴胺所制成的帕金森模型动物的旋转圈数、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细胞突起及纤维数逐渐减少 ,并且引起自由基反应增强 ,抗自由基酶减少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Hcy加重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膜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AD)立体定向注射破坏-侧黑质,制成PD大鼠模型,然后将鼠成活羊膜细胞悬液植入受损侧纹状体,并与死羊膜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假移植对照,结果:活羊膜细胞移植可减少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尤其有意义的是在活羊膜细胞移植靶点周围出现了来源于宿主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结论:活羊膜细胞移植能够增加PD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神经纤维的数目,到底是纹状体残存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还是羊膜细胞分泌的营养因子激活了脑的内神经干细胞的生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脑组织移植术作为一种研究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患的方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作为供体的神经细胞不易获得,并难以在宿主脑内长期存活,限制了脑组织移植术的应用。以脑内移植胚胎中脑组织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case;PD)为例,作为供体的中脑组织,其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含量比任何其它脑组织都高,但也只占其总细胞数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 将HoechsT_33258标记的NSCs植入AD模型大鼠海马,移植2、4和6 w后,行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合HoechsT_33258标记和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NSCs在AD大鼠海马中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 移植的NSCs在宿主脑内能够存活至少6 w,沿海马回向两侧迁移,NSCs移植2 w后,免疫荧光检测无明显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Glu)、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反应,而移植后4、6 w,则可见免疫阳性反应细胞.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移植NSCs 2、4、6 w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得到恢复,与AD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NSCs在AD模型大鼠海马内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胆碱能、谷氨酸能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合中药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 (PD )大鼠模型的异常形为、黑质抗氧化系统及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2 4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 :模型组、治疗组 (GSH合抗震止痉胶囊组 )、假手术组 ,分别给予相应处理 ,共 45d ,给药前后均进行行为学测试 ,给药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 2只大鼠 ,分别行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测定其余大鼠黑质区GSH -Px、MDA及活性氧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大鼠旋转行为 (P <0 .0 5 ) ;②治疗组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③免疫组化发现治疗组TH -IR神经元较模型组明显增多 (P <0 .0 0 1) ;④电镜下发现治疗组可部分延缓凋亡进程。结论 :GSH合抗震止痉胶囊能部分改善大鼠旋转行为 ,减轻PD模型大鼠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并对残存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4-3-3γ转基因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用携带人14-3-3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感染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纹状体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 3及14-3-3γ蛋白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变化,并对PD大鼠的旋转行为进行评分. 结果 Ad/14-3-3γ注射PD大鼠纹状体后14-3-3 γmRNA及蛋白均能过表达.Ad/14-3-3γ组黑质TH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和纹状体TH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光密度值与正常对照侧的比值(0.47±0.12和0.61±0.14)显著高于PBS组(0.16±0.13和0.25±0.12)和LacZ组(0.15±0.09和0.27±0.11)(均P<0.01).Ad/14-3-3 γ组注射侧大鼠纹状体区DA含量与对侧比值为0.37±0.14,显著高于PBS组(0.15±0.08,P=0.006)和LacZ组(0.19±0.11,P=0.007);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与对侧比值Ad/14-3-3γ组(0.34±0.12)也高于对照组(PBS组为0.13±0.10,LacZ组为0.16±0.09,均P=0.00).Ad/14-3-3γ组注射侧纹状体中Caspase-3的表达与对侧相比显著降低.行为学评估结果显示Ad/14-3-3γ组大鼠平均旋转次数在第2次注射后的第1周、第2周和第6周均低于PBS组和LacZ组(均P<0.01);而PBS组和LacZ组相比,两组的旋转次数在上述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0.779和0.742). 结论 14-3-3γ对PD模型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是PD基因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