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诱发原因甚多,究其机理皆由病邪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所致。脾胃同处中焦,二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燥湿相济,共主气机升降。诚如清·叶天士所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有序,胃痛则不作,升降违和,痛则作矣。故治疗胃脘痛,应着眼于胃,尚须兼顾脾。用药亦宜注意补勿过壅,泻勿过峻,热勿过燥,寒勿过凉。如此,只要认证准确,用药得当,多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笔者治验数例以作印证。1虚寒胃脘痛张某,男,45岁,汽车司机。4年前经常开车跑长途,自恃身体素健,既多食生冷,复不注意胃脘保暖,以致引起脾胃功能失和,胃脘疼…  相似文献   

2.
浅谈胃脘痛的辩证施护赵晓吾,陈署敏,张莉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步。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水谷的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皆可发生障碍,进而出现胃腕脘痛、呕吐、呢逆、泄泻,腹胀等症状。胃脘痛为...  相似文献   

3.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是指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多由于胃失和降或胃络失养所致。现代医学中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下垂等所引起的胃痛。中医理论认为,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虚则湿重,胃寒则生痛。脾胃虚则肌体功能下降,阴阳不同程度的失调,寒湿内存则气机升降失常。中焦有不同程度的气滞或血瘀,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饮食不节、寒邪克胃、脾胃虚弱以及肝气犯胃等因素有关,尤其是气机升降出入。因此,本文从论治依据、调气为法两个方面探讨了胃脘痛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从胃脘痛的历史背景、病因病机、辩治要点、个人经验等方面逐步论述颜勤主任医师对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和学术观点。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种,发病年龄无特殊且易多发,治疗上先辨胃脘痛之虚实,其次其辨寒热,最后分清其脏腑;方法上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认为脾胃之为病,气机升降失常较多,临证须多方辩治,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     
董建华:胃脘痛基本病机为气滞,治疗当分辨气滞、血淤和虚证三型董老认为,脾与胃,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影响的。脾为脏,属阴属里;胃为腑,属阳属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协调,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输转和吸收。因此,董老把“胃宜通降,脾宜升运”,“脾升则健,胃降为和”及“升清降浊”等作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祖国医学对于胃脘痛,历代医集中都有记载,《灵枢》“胃胀者,胃脘痛,妨于食,大便难”。《内经》“胃病者,胃膜胀,胃心痛也”。《类证治裁》“脾胃皆属土,而脏腑分焉。胃主纳,脾主运,胃喜凉,脾喜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在治疗胃脘痛上,是按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皆贵在健运通调。脾胃健旺,气血旺盛,则五脏六腑皆安。倘脾胃受损,气血失调,则百病乃变化而生。临症者,除着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医学争鸣》2005,26(7):598-598
0引言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湿易伤脾,热易损胃,而脾胃同居中焦,易同时受湿热所侵.又因"胃为之市"主纳谷消食,"脾为之使"主转谷化精,故脾胃化纳相助共同完成纳谷转精的功能,当外感六淫、饮食不慎或情志不舒,皆可致胃壅脾滞,在疾病早期胃阳尚旺或邪气较甚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9.
概述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胃脘痛、呕血及吞咽困难等。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肝气横逆,致使中焦气机阻塞,胃失和降则生胃脘痛,胃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以胃家寒热错杂、升降失调、厥阴风木之气横犯于胃气上撞心病机为依据,选用乌梅丸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青海省中医院(810000)陈俭胃脘痛常由情志不遂、肝郁犯胃,或饮食不节,或寒邪容于胃而致胃失和降,气滞寒凝或郁热交阻,则胃脘疼痛。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球部炎症等病变,近年来我科收治胃脘痛患者90例,我...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 ,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进餐后加重 ,据其表现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胃反、胃脘痛、嘈杂、吐苦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日趋深入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李岩等[1] 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中气虚弱、升降失调而致胆汁上逆。邓国强[2 ] 则从情志失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入手探讨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田耀洲等[3] 则认为本病多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所致。倪克中等[4 ]…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在于胃气郁滞,升降失调,不通则痛.其不通之因,或因于实,如气滞、郁热、血瘀、食停、湿阻;或因于虚,如气虚、阴虚、阳虚,临床上虚实往往兼夹.所以只有根据病因病机实施正确的辨证施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贤华 《中外医疗》2009,28(13):80-80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青中年发病率较高,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脘痛其病在胃,主症为痛,实与肝郁气滞有关.胃的生理特点以降为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胃的病理主要是郁滞,如叶天士在论胃脘痛中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消积和胃止痛为主,近年笔者应用<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胃炎6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其病因大多为寒邪侵袭,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以及淤血阻滞,肝火燔灼,胃阳不足等引起.然证之于临床,气机升降失调贯穿在病证之始终.故治疗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兼以调理气机之升降,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兹结合临床所见.约为如下几法,以供同道验证.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内科常见病,以胃脘部疼痛、胀满、嘈杂,暖气反酸等为主症,其病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肝与脾是木土同源,机体水谷的运化,精微的吸收转输必赖肝的疏泄功能协同完成。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皆生”,故调理脾胃,为治疗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的病机特点与治疗思路张小龙(常熟市中医院215500)关键词胃脘痛,病机,治疗方法1“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关键胃为水谷之府,“六腑者传化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这,故和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关键所在,古人曰:“脾宜升则健,...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胃主纳,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寒热失调,或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导致邪气犯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