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晶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6-6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的各项分值。结果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经济困难等方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我院81例肝胆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心理状态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及健康习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护理期间生活质量,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采用QLQ-C3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及失眠等不良临床症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蔡莹 《安徽医学》2014,(2):241-243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OPD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训练,对组照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SCRQ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SCRQ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的7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主观营养评分(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及营养知识掌握状况评分、护理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改善情况、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结果(1)2组护理后SGA及MI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护理后营养知识掌握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TP、Alb、PA及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改善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中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及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味觉、身体外观及掉头发评分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仅给予常规化疗。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分别都填写生活质量表(QLQ-C30),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功能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情绪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量表中恶心、睡眠障碍和疲乏项目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某些功能指标,减少化疗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方面的广泛应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我国于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将62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常规临终护理外,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终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按(QOL)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涛 《中外医疗》2013,(30):148-148,1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通过将该院2007年4月-2012午10,j64例尿毒症接受【缸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血液透析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17、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不安情绪,降低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尊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DS、SAS 及自尊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PEFR、25%FRF、50%FRF、75%FR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干预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EORTCQLQ—c30量表各维度及总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其中干预组各指标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董雅娟  田波 《湖南医学》2014,(4):804-80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的108例冠心病伴发抑郁的患者,按先后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4例和心理干预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抑郁得分在干预后较干预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定八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处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及用药依从性、护理依从性和随访观察依从性。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护理依从性及随访观察依从性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按照 Orem 自护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情绪、社会支持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二组患者 BI 评分显著增加,S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护理后干预组 BI 、SA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各 SSRS 评分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二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应用于脑中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4年1-6月诊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分量表(SAS)、焦虑自评分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53.34±9.32分,50.87±8.4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39±8.78分,58.47±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肠梗阻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89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后妇女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于产妇和婴幼儿都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调查问卷及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LSBC)对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出院后基本化疗知识、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与饮食营养及功能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在出院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勇琴  罗丽 《河北医学》2016,(8):1370-137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定,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SF-36各维度评分、Scr 及 BU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F-36各维度评分、Scr 及 BUN 水平较本组护理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选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6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 MLHF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及6min步行试验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及6min步行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