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所论情志致病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新  危玲  李花 《中医研究》2004,17(6):10-12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感反映,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和心理表现.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适度的情志活动乃是人体的生理需要,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康是有益的.正如《灵枢·本脏》所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然而,若刺激过大或过强,超过了正常限度,即超过了人体正常的耐受能力;或是刺激过久,而个体本身又缺乏移情易性的能力,不会或不能转移客观环境的不良刺激,那么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2.
试论《内经》血瘀理论陕西710061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刘素蓉王继红主题词《内经》血瘀/中医病机《内经》虽无血瘀一词,但有“留血”、“凝血”、“恶血”、“血凝”、“血泣”、“血聚”、“血闭”、“结血”、“衄血”、“脉泣”、“脉不通”、...  相似文献   

3.
痿病名源于“萎”。在《内经》之前的文献中已见到关于痿、躄的记载。《内经》论痿,以肢体症状为主,具有筋急而挛和弛缓而不收的双重表现,已基本完成了脏腑分证,并与偏枯(中风)和痱进行鉴别诊断。《内经》关于情志因素致痿的认识,后世医家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宗。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金匮要略》之情志致病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一书22篇,虽无论“情志”专篇,但涉及情志致病者有6篇,条文有8处。《灵枢·口问》篇指出“夫百病之始生者,毕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可见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内脏而发病,也可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亦可影响病理过程而使病情恶化。兹就《金匮要略》之情志致病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离经而行,或从九窍而出,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病证。《内经》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均有论述,并可散见于多篇之中,未成系统,笔者略加论述,以期对有较全面的认识。1 血证的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血证的形成与外感时邪、内伤情志及饮食劳倦相关。出血之因于外感时邪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唾血血泄鼽衄”,“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等等。出血之因于情志者,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相似文献   

8.
李华  董雪峰  李云英 《新中医》2007,39(5):100-1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鼻部疾病及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中医学鼻衄范畴。早在《内经》就对此病有所论述,有衄、衄血、鼽衄、惊衄等称谓,并对鼻衄的病因病机、治则都有阐述,反映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天人相应理论的丰富内涵。笔者就《内经》中对鼻出血辨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痛”的病机,《内经》作了诸多精辟论述,笔者不揣浅陋。纳之如下,以见教于同道,并利于学者之清淅耳。一、脉络缩(足卷)致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主收引,可使脉络缩(足卷)绌急,血运受阳,肌肉拘挛,牵引络脉,而发生疼痛。这种痛往往来势急,性较强烈,得热则易缓解,重感于寒则痛增,即“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无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咳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医之咳嗽,是一个症状,也是一个病,所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通常情况下多咳、嗽并见,习惯称"咳嗽".  相似文献   

11.
《内经》论瘀血揽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经》有关瘀血论述的整理总结,认为《内经》所论之瘀血涵 盖了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血行缓慢及血不循经两个方面,并作为致病因素而导致多种临床常见病症。在治疗上,《内经》不仅提出了治疗总则及辨证治疗原则,还提出了药物、温灸、按摩、刺络放血等多种治疗方法,为后世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治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黄帝内经》中对老年颤证的相关论述,从生理、病理方面进一步探析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从而寻找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黄帝内经》蕴含的丰富深邃思想,为其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情志致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中情志致淤的探讨杨万福刘峰*甘肃临夏解放军第七医院(731100)主题词《黄帝内经》中医病机情志血淤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在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西医和中医共同重视。鉴于血淤证在许多疾病中的广...  相似文献   

14.
崔笛  陈钢 《中医杂志》2011,52(14):1259
基于《黄帝内经》盐胜血理论探析盐与血关系,认为咸走肾,盐使津液渗泄,盐者性寒是高盐致瘀的主要中医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金匮》有关“小便不利”的证治,约有20条。分析其内容,有属水湿内停而致的小便量少;有属小便排出困难,或伴尿痛;有属热盛伤津,或摄入不足,或因泄泻等而致的小便量少;有些可能只是小便颜色的改变,等等。虽统言之“小便不利”,但其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并不相同。现将《金匮》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晗  滕晶 《中医研究》2011,24(9):8-9
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中医学用来概括人类精神、心理活动的重要概念。中医学强调情绪致病因素,多偏重于七情的研究,而对五神的影响所论甚少,然五神实为七情的根源,更值得我们关注此影响因素。《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出五神的名词,但有诸多相关论述。然而其对五神的涵义界定不甚明晰,且有混乱之处,本文遂就此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谢惠玉 《中医研究》2008,21(12):10-12
当代人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但通常的养生观念却总是将摄入补益之品作为延年益寿的首选措施,但养生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笔者注意到《黄帝内经》中大量出现的“荣泣”等词句,发现古人两千年前已经明确地提出“消积”的养生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喜补恶泻”的思维惯性影响下,这个精辟的观念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而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今天,重申这一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肃 《中医研究》2012,25(6):10-12
本文通过系统阅读<黄帝内经>中"因时之序"的内容,从时序含义、四季昼夜及月盈缺变化与机体生理规律(经气,情志,脏腑功能)、病理变化(病理,病位,疾病传变及转归)进行探讨,进而阐述根据四时昼夜特征而调节生活起居以养生防病.在疾病治疗方面,用药药性、服药时间、针刺深浅、针刺穴位、手法都应考虑四季日夜不同而施治,为后世时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较系统的医学文献,是先秦时期医学理论及经验的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从养生到预防、从自然界到人体均有阐述,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就《黄帝内经》之病因观作如下探讨。一、外感六淫六淫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发生异常变化而转变成的邪气。六气原本是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的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当其发生变化而足以能够破坏人体的生理活动时,才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或者机体  相似文献   

20.
读《黄帝内经》话食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帝内经》对食疗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出其对人体生活、病理、养生、防病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