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陈静  黄之杰  张毅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62-2063,206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治疗液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5d,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及61.11%(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纽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治疗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甲组、对照乙组,每组各30例。在个体化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降纤酶,对照甲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照乙组应用降纤酶,连续应用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甲组、乙组(P<0.01),对照甲组,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甲组80.0%、对照乙组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甲、乙组(P<0.05);而显效率三组分别为80.0%,53.5%,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甲、乙组(P<0.01),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7d,14d后纤维蛋白原前后比较:治疗组较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更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适合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组分别于治疗2d及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d、15d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功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纽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明显优于对照组(57.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经CT证实急性脑梗塞62例,随机分成胞二磷胆碱和维脑路通联合治疗组甲组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乙组,并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甲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比乙组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有效率为90.03%,乙组有效率为64.52%,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胞二磷胆碱和维脑路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诺易平,Reviparin)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脑梗死患者均发病48h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香丹注射液作基础治疗,治疗组80例同时加用诺易平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10d。2组治疗前及治疗10及30d时采用中风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血常规吸凝血指标;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第1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30d时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0.01,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1)。各项凝血指标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诺易平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8.
吴晓秋  甘作勇 《临床荟萃》2001,16(23):1059-1059
目的:对照观察纳洛酮与血栓通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纳洛酮与血栓通治疗组3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及意识障碍转醒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6.6%,对照组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意识障碍转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与血栓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疏血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NDS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3组: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丙组在乙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每组30例。然后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和治疗30d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监测,并进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头颅CT、MRI监测。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丙组明显优于对照乙、甲两组(P<0.01),且于第3d就出现明显改善(P<0.05),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丙组96.7%、乙组80.0%、甲组66.7%,丙组明显优于乙、甲组(P<0.05),显效率分别为丙83.3%、乙53.3%、甲33.3%,丙组优于乙、甲组(P<0.05、P<0.01);丙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优于乙和甲两组(P<0.01);治疗前后实验监测丙组、乙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l,P<0.05),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自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未发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明显改善脑血液循环状况,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李建标 《新医学》2011,42(8):547-54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41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7、14、30d分别用欧洲卒中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0d加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患者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4.1%,日常生活能力达到大部分自理以上者占91.2%,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2.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7例,并设对照组59例进行分析。结果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P〈0.01)。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紊(LwMH)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每组22例,分别予治疗前和治疗后20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1%)明显优于对照组(59.0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简便。安全,有助于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肾结石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2例,予以输尿管软镜术治疗,乙组73例,予以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乙组(P<0.01),但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乙组(P<0.01)。甲组对直径≤20 mm及直径>20 mm肾结石的清石率分别为96.2%、87.5%,乙组分别为82.1%、91.2%,甲组对直径≤20 m m肾结石的清石率高于乙组,对直径>20 mm肾结石的清石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2.87、0.16, P>0.05)。结论肾结石直径≤20 m m者应选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肾结石直径>20 m m以及鹿角形结石应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对于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及穿刺困难者仍应该选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23.3%(P〈0.05);第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33.3%;第3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50%;第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P〈0.0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第1周(P〈0.05)及治疗后第3周(P〈0.0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并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脑出血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两组在平均年龄及平均出血量方面相当(甲组平均62岁,乙组平均60岁,出血量甲组平均为48mi,乙组50ml,两组均在起病后12小时内接受治疗,结果:甲组总有效率78%,乙组为8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5),但甲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简单,疗效可靠,有效率与开颅手术相当,但可大大降低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值得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传统中药气雾吸入基础上,结合现代超声雾化吸入与氧疗技术综合形成针药氧综合疗法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河北省中医院2003-09/2005-09入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氧综合疗法,将具有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脑康合剂(主要成分:川芎、薄荷、冰片、丹参、檀香各9g)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药氧液,给予雾化吸入,同时施以针刺治疗,针刺选穴: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留针30rain,1次/d。对照组单纯采用氧针疗法。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参与观察者对照组因资料不全脱落2例,最后进入结果分析238例。①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5%,88.1%,P〈0.01)。③治疗后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④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康合剂胶囊通过调节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组(联合组)31例,单用奥扎格雷组(单药组)31例,丹参组31例,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2次/d,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幅度表明:联合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1)及单药组(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83.8%,单药组为61.3%,丹参组为32.3%,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与丹参联用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康复疗法与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邓记  薛峥  骆翔  杨明山 《中国康复》2001,16(4):208-210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丁咯地尔(赛莱乐)和进口活脑灵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加康复治疗组(康复组)和活脑灵组,均治疗14d,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国产丁咯地尔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粘稠度(P<0.01),总有效率为86.67%,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活脑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组与丁咯地尔组比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结论:国产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所神经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副作用少,与进口活脑灵注射液疗效相当,且价格便宜,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常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感染、脑保护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国产尿激酶50~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8~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宁)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续10d。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在首次溶栓治疗后、治疗后7d、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每次与前次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首次评分较治疗前高,治疗后第7天、第28天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评分较首次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8天的评分与第7天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显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有较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持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