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王智  史丽红  徐英丽  杨柳 《人民军医》2004,47(10):600-601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妇女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原因为性激素水平改变,脂(糖)代谢紊乱及血压增高等。1997~2003年,我们检测了女性高血压病139例血脂及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结果验证了绝经者血脂及载脂蛋白平均水平比未绝经者明显增高,为绝经后妇女的冠心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测定15例绝经前健康育龄行经妇女(A组)及23例绝经后健康妇女(B组)的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血糖(G),胰岛素(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绝经后妇女E2,ISI较绝经前妇女明显降低,而G及INS水平明显升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绝经后妇女E2与ISI呈显正相关,而与G,INS呈显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退,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对40例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观察其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15.45±5.91)与对照组(11.56±5.46)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其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发挥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降低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致乳腺癌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肥胖可能起着促进的作用,但具体的作用关系还不明了。近几年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老年和过胖女性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主要决定于该女性绝经后的体重,而非绝经前的体重;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超重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大于体重超重但无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绝经前体瘦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绝经后体胖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中心性脂肪增加的妇女的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肥胖对雌激素生物活性的影响受绝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产物的调节,这种调节或许可解释为何肥胖对绝经前后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Fuller Albright第一次提出雌激素对骨骼有重要作用,他认为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可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生[1].此后,开展了大量关于雌激素对骨骼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37例绝经后妇女,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ma-media thickness,IMT)、粥样斑块,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且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5;r=0.231,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因此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了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剧增。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目前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认为引起PMB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但临床上有近10%~15%由子宫内膜癌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PMB)的原因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60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人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及阴道镜、宫腔镜、病理检查等技术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病变111例(70%),恶性疾病49例(30%)。结论绝经后出血最多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后子宫出血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的相关性。注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死亡的发生。而阴道出血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出血时间长、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汪济凤 《西南军医》2006,8(4):52-53
目的观察使用尼尔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不同给药途径对宫颈扩张的作用。以及副反应程度。为推广应用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将绝经后取器妇女88例,随机分为口服组和局部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阴道用药组对宫颈的扩张作用明显优于口服组,用药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绝经后妇女取器在口服尼尔雌醇的基础上,于取器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难度增大,特别是绝经时间长的老年妇女,若强行取出,可造成宫颈损伤,子宫穿孔等严重后果。我院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取器成功率高,且无不良后果,受术者感觉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肥胖与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乳腺癌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肥胖可能起着促进的作用,但具体的作用关系还不明了。近几年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老年和过胖女性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主要决定于该女性绝经后的体重,而非绝经前的体重;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超重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大于体重超重但无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绝经前体瘦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绝经后体胖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中心性脂肪增加的妇女的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肥胖对雌激素生物活性的影响受绝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产物的调节,这种调节或许可解释为何肥胖对绝经前后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究其原因,对我院2001-01~2001-10,43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绝经期的身心变化,严重地影响了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而绝经远期病变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冠心病则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在绝经早期给予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绝经远期疾病的发生、发展。我国政府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提出要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尿路下段功能失调是妇女更年期及绝经后的常见病 ,并可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1 尿路下段功能失调的主要表现及其发生情况1 1 尿失禁 据报道 ,6 1岁以上的瑞典妇女 90 2例中 ,2 9 %有尿失禁 ,其中张力性尿失禁占 11 8% ,紧迫性尿失禁 7 9% ,混合性尿失禁 9 5 % [1] 。 70 %妇女的尿失禁症状开始出现在绝经的年龄 ,绝经后更为常见。各学者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与绝经开始的年龄的关系不尽一致。有人报道张力性尿失禁始发于 45~ 5 9岁的最多 ,此后减少 ;另有报道始发在 46~ 5 0岁的最…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普遍认为,绝经导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或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随绝经年限延长而增高的特点。临床中相当数量的绝经后女性并不重视骨质疏松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激素替代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预防过早绝经妇女的骨质丢失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缓骨丢失,而且还可使血清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质破坏的标志物较基础水平明显下降,起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作用。本文就绝经后妇女骨质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血脂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老年绝经后妇女49例冠心 病组与59例正常组雌激素水平和血脂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老年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组较正常组雌激素水平 明显降低(P<0.01),TC、TG、LDL-C明显升高,HDL-C降低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绝经 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代谢异常,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性激素及血脂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性激素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5例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 (A组 ) ;2 3例绝经后健康妇女 (B组 ) ;2 0例正常育龄行经妇女 (C组 )的血清雌二醇 (E2 )、孕激素 (P)、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孕酮 (T) ;同时测定了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显示 :E2 ,HDL C水平显著降低 ,T ,FSH ,LH ,TC ,TG ,LDL C水平显著增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 与FSH ,LH ,TC ,TG ,LDL C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HLD 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代谢异常 ,可能为绝经后妇女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绝经状态对于乳腺MRI中背景实质增强和纤维腺组织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11月进行乳腺MRI筛查的1130名妇女。这些妇女中有28名在绝经前和绝经后的一个时间点均进行了乳腺MR检查(中位数间隔49个月)。2位独立的阅片者对绝经状态采用盲法评价背景实质的强化(极少/轻度/中度/明显)和纤维腺组织(脂肪性/散在/不均匀致密/致密)的情况。当存在意见分歧时需协商达成共识。采用符号检验来评价等级类别的变化,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检验来分析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大多数妇女在绝经后的乳腺MRI中表现为背景实质强化和纤维腺组织减少(P=0.0001和P=0.0009)。背景实质强化类型在39%(11/28)的妇女中没有变化,而在61%(17/28)的妇女表现为减低。纤维腺组织类型在61%(17/28)的妇女没有变化,而在39%(11/28)的妇女中表现为减少。年龄、绝经原因和进行MRI的间隔对背景实质强化和纤维腺组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MRI中,大多数妇女在绝经后背景实质强化和纤维腺组织表现减少,背景实质强化改变要比纤维腺组织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小剂量尼尔雌醇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和骨矿含量的影响,我们从1992年10月~1994年10月对36名绝经1~30年的健康妇女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