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种。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实验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28例皮肤性病科患者进行检测,将这2种方法作比较,并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老年人血清梅毒抗体假阳性率偏高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1 600例检测者,其中老年组1 000例,对照组600例。两组血清经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其中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复检,比较两组血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假阳性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TP-ELISA假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基础疾病、人类宿主相关的螺旋体及其他内源性干扰因素,可能是造成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发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朱守兰  邢丽华  杜华杰  周淑芬 《武警医学》2011,22(9):786-787,79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8例老年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分别进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检测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ing,RPR)检测,对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TP- ELISA阳性标本,用TPHA法检测阳性48例,阳性符合率48.98%.RPR法检测阳性44例,该44例仅16例用TPHA确证阳性.结论 老年人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只提示其体内有抗类脂抗体或抗TP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感染梅毒螺旋体的绝对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旭东  马艳华  周少聪  张莉 《武警医学》2012,23(9):756-757,760
目的评价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临床血清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法作为对照标准,采用CMIA法检测4686例血清标本,并用Kappa检验评价两种检测方法对同一个样本的化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4686例血清标本中用CMIA法检出阳性率5.48%,TPPA法检出阳性率5.14%。以TPPA为金标准,CMIA法敏感性为99.17%,特异性为99.60%。其中CMIA法检测血清S/CO值>4.00的215例,用TPPA确认214例阳性,阳性预测值(PPV)为99.53%。结论 CMIA法可替代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于CMIA法检测S/CO值1.0~4.0的需进一步复检。  相似文献   

5.
梅毒抗体初筛检测113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性传播疾病,也是通过血液传播性疾病之一。因此,对受血者输血前、手术前备血及拟行微创检查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时,梅毒抗体是必检项目。TPHA血凝法检测最为准确,但由于其检测烦琐、费用较高,一般仅作为其他初筛检测阳性者的验证之用。2003年9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替代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检测梅毒抗体1134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正红 《西南军医》2011,13(1):51-52
目的探讨金标法以及TRUST滴度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甲苯胺红滴度法(TRUST)对147例临床样本进行初级筛选试验,并对初筛结果阳性的49例血清进行金标法梅以及毒螺旋体检验。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滴度法(TRUST)试验阳性的49例样本中,金标法阳性46例,二者的符合率为93.88%。结论 金标法与(TRUST)滴度法其灵敏度、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联合应用于临床中梅毒的检测,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实验室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组织到我院体检的高危人群采用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结果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2010年共129份血清样本(上半年61份,下半年68份),ELISA法共检出阳性16例,阳性率为12.40%,有2例经TPPA法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89.15%。结论:本地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实验室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预防、检验和治疗策略,控制梅毒的性传播途径,降低梅毒感染带来的危害性;同时证明ELISA检测法特异性好,可作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确认。  相似文献   

8.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近年来梅毒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在输血前及手术前安全筛查中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其自身病原体筛查的范畴。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早期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因此选择特异性、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43例梅毒假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雁  杨围  毛跃  赵德军 《西南军医》2006,8(5):48-49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检测一直是梅毒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假阳性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引起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外多采用梅毒病原体为抗原致敏红细胞(TPHA)法检测螺旋体抗体,国内多采用牛心拟脂混合抗原的胶乳试验(USK),由于胶乳颗粒细小,凝集结果判定困难,抗体定量步骤繁锁。本文报道一种牛心拟脂抗原致敏红  相似文献   

11.
CT诊断迟发性神经梅毒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梅毒系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神经症状的1种疾病,神经梅毒的MRI及CT表现仅有少量文献报道,现报告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迟发性神经梅毒(梅毒树胶肿)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咽部分泌物咽拭子取材和负压吸引鼻导管取材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咽拭子和负压吸引鼻导管两种方法取咽部分泌物,分别用GICA法、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部分泌物中的流感抗原。结果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中GICA法检出流感A阳性3例、B阳性2例;免疫荧光法检出A、B阳性各3例,其中5例与GICA法相同。GICA法中,咽拭子取材检出流感A、B阳性各2例;鼻导管取材检出流感A阳性3例,B阳性2例,两种取材方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取材法检测流感抗原可信、可靠且较负压吸引鼻导管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8-2009年性病门诊138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验、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38份血清中,98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132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梅毒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量絮状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自动反应素试验(APT)等,对普及快速、准确诊断梅毒,虽有各自的优点,但总体而言这些试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较差,易出现漏检和误判。2003年3月-2006年11月,我院对327人份静脉血采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法(TP-ELISA)检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TP法与ELISA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应用3TP法与ELISA方法分别对85份确诊病例与体检正常TPHA方法确证为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的人员血清180份进行同时检测,检测结果进行χ2统计分析。结果总计265份标本检测3TP法阳性符合率100%,假阳性2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8.9%;ELISA方法阳性符合率98.8%,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98.9%。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TP法与ELISA方法均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特点,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TP法可以替代现行的梅毒血清学筛检的ELISA方法;3TP法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可实现对血清梅毒抗体的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金标记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敏感度。方法对平时收集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的0.05 IU/ml相似文献   

17.
1482名新兵吗啡、冰毒、HIV和梅毒复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新兵吗啡(MOR)、冰毒/甲基安非他明(MAM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复检情况。方法对1482名新兵进行相关检测,MOR、MAMP和TP检测采用交体金法,HIV1+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1482名新兵中,MOR阳性2例,MAMP阳性2例,TP阳性2例,阳性人员作退兵处理。结论2006年冬季本部所招新兵中,无HIV感染者,MOR、MAMP和TP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了0.13%。因此,在新兵到达部队后,必须严格进行MOR、MAMP、HIV和TP复查,以确保身体健康、高素质的青年补入部队。  相似文献   

18.
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表现(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另1例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PA法)阳性,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2例脑梅毒树胶肿的MRI表现较典型,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直径约2.0-2.5cm,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周围水肿明显;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邻近脑膜强化,且最大病变层面显示病变的边缘与周围脑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确诊一般需依赖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出现MRI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觉和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1例血清和脑脊液密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另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梅毒树胶样肿。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1例脑实质性梅毒表现为右侧颞叶内侧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DWI及FLAIR呈高信号。1例脊髓树胶样肿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并与背侧脊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对其的认识很重要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血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然后侵入干骺端和骨干内,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所致的梅毒。发病可出现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和先天潜伏期梅毒。2岁以内为早期梅毒,2岁以上为晚期梅毒。骨骼是梅毒最常累及的组织之一。X线摄片诊断在先天性骨梅毒中的价值显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