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公共问题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要求全球治理主体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在没有世界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借助国际制度的作用实现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全球合作治理三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治理是应然需求。然而,人类行为对气候的破坏、气候灾害的流动性增加了跨国治理难度,特别是受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领导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仍面临难题。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破解全球气候合作治理难题的路径选择。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治理、坚持实践导向,将推动各国以合作共赢为共同体意识,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承担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助推国际社会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气候公平正义,实现全球气候善治。  相似文献   

3.
公共治理强调作为元治理作用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形成互动性的治理网络,以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治理与社会整体利益存在的勾连关系表现为:公共治理实质上是政府让渡部分权力给公民社会,联合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具有多元利益需求的互动性的治理网络,通过“共治”的网络合作管理模式,促成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公共治理提供了两种层面上的思维性资源,一是实现主体上的多元化,二是干预手段上的柔化.将公共治理引入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其目的是为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全新的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4.
蒲小平 《国际论坛》2023,(3):37-51+156-157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21世纪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参与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其内在理念源于“丝绸之路”平等互利、友好往来、文明互鉴的历史传统,是“改革开放”精神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中国式现代化经验的总结,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全球发展的大国责任担当。倡议实施十年来,合作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合作内容逐步优化升级,合作形式持续推陈出新,已成为深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与广泛参与的全球发展平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各国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摒弃旧式地缘博弈的思维陷阱,开创国际协作发展新范式,超越传统国际经贸合作模式,开辟协同发展新模式,纠正片面发展带来的弊端,提出可持续公平发展新路径。作为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顺应全球发展诉求和全球治理期许,与沿线国家实现战略对接推动共同发展;倡导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凸显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合作收益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各类公共组织为解决组织内部共同事物(或利益)时的制度安排,由于这种公共利益的存在,传统的基于“经济人”的“竞争性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应该发生改变,合作而非竞争,是公共利益组织最优化的必然选择。公共治理理论应建立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通过人类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基于这于认识,文章分析了公共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并对竞争性成本收益和合作收益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合作收益分析是公共治理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人重新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全球公共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全球公共问题是由于国际公共品的特征诱发国际社会行为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倾向,使国际公共品陷入困境所导致。"霸权力量"、私有化和国际机制是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之道。当前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观察全球公共问题及其治理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巴黎协定》在国际环境条约层面明确了国际环境合作机制下的全球气候治理"自下而上"模式,并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重要性。日本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契机,通过制定施行《环境基本法》确立了国际环境合作基本理念,将该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式纳入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通过制定实施国际环境合作的政策,构建了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是以东亚为重心的三层级模式,参与主体涵盖政府及政府间组织、地方公共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日本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在东亚地区所取得的成效,能够为推进东亚区域性气候治理合作共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想型构:合作网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独立管理或与政府的合作管理,治理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运行机制.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民主政治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更涉及到政府与社会二元结构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了全球非政府组织间串连、在不同国家主导下接轨、与联合国系统作多种领域合作,进而在不同领域发挥了各种不同的作用,其达成全球治理的方法也包含了联合国的行动和其他国际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合作的协议。本研究在检验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的同时,观察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国际影响,与全球非政府组织串连、与联合国系统合作并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使非政府组织力量有机会融入到全球治理的架构中去。本研究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性活动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议题。因此,建构一个非政府组织跨国合作的模式,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以便促进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目标,是一件重要而又迫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治理的制度安排和价值理念,一直随着国际社会基础的发展而演进,历经国际体系、国际社会朝着国际共同体阶段发展。在全球性问题和全人类共同挑战日趋严竣的今天,呼吁更高的组织化程度、更契合的合作目标和更发展的价值理念,来指导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发展。与西方个体主义、零和思维、倾向明显的治理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从国际共同体层面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全球治理理念,包括全面系统的整体治理观、广泛协调的共同利益观和合作共赢的共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要求。需要重塑分散的全球治理结构,引导各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利益和价值判断,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治理理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时失败,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政府、市场、社会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对食品安全实施“共同治理”,从而保证消费者获得他们期望的安全食品的过程。因此,将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公共治理分析范式,提出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并构建了新型的食品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跨国界的腐败问题成为国际视野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要彻底根除全球性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主权国家、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全球性腐败问题的有效善治。  相似文献   

14.
王亚琪 《国际论坛》2022,24(2):135-154
机制碎片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治理发展的一个核心特征和重要趋势。但在围绕整体性治理与复杂性治理的长期争论中,实证主义研究路径未能就机制碎片化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向度作出判定,从而无法阐明面对整体性治理机制的低效或停滞,符合全球治理“去中心化”基本取向的机制碎片化发展为何没有实现多元协调和有效治理,反而加剧了全球治理失灵。文章引入后实证主义研究视角,阐释了人类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共同催生的当代全球风险社会下,理性行为体在碎片化的机制复合体中走向“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导致机制碎片化在全球治理中产生负面作用的必然性。全球风险在国际体系系统层次引发的“根本的不确定性”取代个体有限理性,成为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建立合作秩序的主要障碍。为消减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管控机制碎片化,全球治理机制构建的价值应当被理解为向行为体提供应对“根本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空间。以务实性治理实践缓和机制间竞争,以互补性机制协调抑制“规则套利”,以共同发展为导向塑造确定性合作共识,促使各治理主体在机制复合体中聚焦共同治理目标、形成共同责任感、凝聚治理方案共识、提升共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污染犯罪危害范围的日益扩大,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通过环境污染犯罪的全球治理,实现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有效控制。当然,在环境污染犯罪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当在遵循环境权优先、系统治理、区别和合作等原则基础上,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 由于政府管理危机和市场调节危机的出现,同时伴随着现在全球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推动理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研究的热潮.继续全部依赖政府来解决公共问题的做法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原有的单一公共部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从治理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管理问题,着重强调了创新社会治理,并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报中强调要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全球能源安全治理:风险挑战、国际合作与中国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是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目前,全球能源安全治理面临着供应冗余与生产失序、南北差距扩大与运输风险上升、能源消费不振与美国保守主义回潮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应对这些问题的国际合作。然而,目前既有的能源安全治理平台与行动框架呈现出发展不成熟、区域化趋向和偏重消费方的实际不足,导致实践进展迟滞、参与主体有限、运行机制不畅的发展困境。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并为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需要在继续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社会高度协作的平台,国际组织自诞生起便回应了国家间交往合作的需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预期。全球化浪潮推动国际组织以更深更广的维度渗透到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揭示了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当下,病毒蔓延尚未结束,世界格局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心。中国应该把握机遇,遵循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深度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变革,重视国际组织话语权的构建,促进国际组织功能的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信思涵 《国际公关》2023,(14):28-30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际社会的前途命运。作为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具有专业知识的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在弥合各国分歧、统筹各国行动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作用、局限及未来路径进行梳理整合,丰富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相关的理论成果,推动国际组织更加高效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确保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