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三因制宜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神内涵。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三因制宜学说在诸多医家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拓展。通过三因制宜学说指导骨质疏松的防治,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3个方面阐述三因学说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三因制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三因制宜学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的防治,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本文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因学说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急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具有流行性,强烈传染性,属中医学“疫病”范畴。运气学说于基于“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探讨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能够预测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指导临床治疗,结合“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针对性的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晋美 《西部中医药》2011,24(2):13-14
通过"三因学说"介绍藏医学的基础理论,指出医务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可借鉴藏医的药物内服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先进治疗手法,以便在临床诊治中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三因制宜学说在形式上存在因时制宜与因天制宜的争议 ,在内容上将“天”、“时”并注 ,从而导致认识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分歧。随着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 ,因时制宜与因天制宜在研究对象及内容上得以明确区分开来 ,摆脱了二者原来相互包含、难以界定的状况。为此 ,笔者不揣浅薄 ,提出四因制宜新论 ,以求教于同道。1 三因制宜学说存在分歧和不足三因制宜是中医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将人的健康和疾病置于自然、社会大环境中来加以考虑 ,且充分顾及到性别、年龄、体质等个体特征差异 ,以此来指导治疗及养生 ,因而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其他理论的基础。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几千年来又指导了中医学的临床实践。藏象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药、预防等方面,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对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都起着重要作用。1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象"一词,首先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所谓"藏  相似文献   

7.
“三因学说”是宋代陈言关于中医病因分类的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核心理论。后世医家多以此病因体系指导养生保健,然大多重视“内、外两因”,而忽略“不内外因”的学术地位。而现代研究证实,“不内外因”对于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指导,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复杂性对各种诊治手段提出挑战。有必要分析三因制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思辨特征与应用,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资料,分析总结三因制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理论与应用。结果:《黄帝内经》中“三因制宜”学说可总结为“因机复杂,宜用三因”“因时制宜,阴阳和合”“因地制宜,五行承制”“因人制宜,纠偏复正”,即妇科恶性肿瘤治疗需分析患者所处地理与社会环境,基于女性独有生理结构和脏腑功能给予个体化诊治方案。这种诊治模式与现代医学“个体给药”思路一致。结论:《黄帝内经》中的“三因制宜”是中医学治疗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诊治妇科恶性肿瘤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70-73
三因制宜,亦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指导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将人置身在自然界中,从宏观的天地时空以多维角度映射到“人”这一微观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呈现出对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个体禀赋差异的复杂变化过程,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把握三因制宜思想的具体内涵,将针灸辩证、取穴、补泻的原理和方法与三因制宜思想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三因制宜思想的内涵及在针灸中的用法和意义,以期充分发挥三因制宜思想在针灸临床诊疗中的特色,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气相求"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方法:借助《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明确"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引述《易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以探讨"同气相求"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结果:"同气相求"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并推动了中医推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结论:"同气相求"影响着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使这些理论形成独特的体系而较全面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藏医三因五源学说是藏医药的理论核心,贯穿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治疗。本研究通过三因学说和五源学说的浅析,阐明三因学说是针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贯穿人体的生老病死。而五源学说是针对药物的特性,即衍生出的味、化味、八性、十七效等。疾病的治疗需要通过三因五源学说阐明其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天麻的鉴定方法与药理作用。方法:根据中药天麻的来源、形状、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鉴定方法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药理作用。结果:天麻具有"红小辫"或者"鹦哥嘴"的形状特征,具有保护脑神经细胞、抗感染、镇痛、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结论:可通过系统的鉴定方法鉴定天麻真伪与质量,经分析发现天麻抗感染镇痛、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医神主学说在亚健康防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反映了生命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这一客观规律,从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养生防病的学说,即为“中医神主学说”。它在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研究神主学说在亚健康防治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中医学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地位,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而且可以为中医学术发展带来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基本理论中"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学术价值。方法:从中西医学比较视角入手说明了两者在哲学基础和认识论方面的巨大差异,分析自18世纪西风东渐以来近代科技主义认识论在思维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认识中医学的根本原因。并以笔者所在的学科———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例,以内经原文为对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坚持中医学核心思想的原创性和独立性是继承、发展其学术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魏明刚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13,(10):2148-2150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证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病变在不同阶段的辨证分析和治疗,几乎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依据充分,用药精当,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辨证特色。《三因极-病证方论》则是在其基础上扩展其外延,丰富了其内涵。因此,学习《金匮要略》"水气病"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纵观《金匮要略》成书至今,可以看到其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金匮要略》既为中医学基础学科,又因其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兼具临床学科的性质。在其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中药方剂加味当归补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较好的效果。今后,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历代文献论及消渴病机,多以肺燥、胃热、阴虚为主。近些年,湿邪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验证。此文依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中有关湿邪形成的原因,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湿邪对消渴形成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选方用药作出指导,以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7.
介绍史锁芳教授基于五运六气学说治疗咳嗽病经验.五运六气学说基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论研究气化运行规律,借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辨证论治的有力补充.史锁芳教授在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方面颇有心得,治疗咳嗽病屡获良效.提出五运六气学说指导下的咳...  相似文献   

18.
藏医五源学说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源学说在藏医学理论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藏医理论之源,藏医学的其它基础理论,如三因学说和寒热学说等理论无不基于五源学说,因此,研究和估价藏医五源学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概括说明五源学说在藏医人体、疾病、药学方面的应用以及五源学说与三因学说、寒热学说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三因制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原则,其通过时间、人物、地域的不同,来指导临床用药。男科疾病在病因病机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因不同男科病种、体质、地域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更好的提高男科疾病的效果。课题组在临床中对男科疾病运用"三因制宜"辨证方法论治,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男科疾病疗效的关键,同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也是男科疾病治疗的一大方向。而将"三因制宜"的辨治理论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枝瑰丽的奇葩,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发展至今上千年历史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藏医药理论。其中三因学说、五源学说、寒热学说组成了藏医药的核心理论。现对藏医药三大学说的起源、内容、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藏医药的精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