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小型猪心肌细胞(CMs)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5-aza、小型猪CMs裂解液二种方法体外诱导人MSCs的分化,单纯培养基(DMEM)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α-actin、cTnT、Cx43和CD3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小型猪CMs裂解液诱导人MSCs所得心肌样细胞(CLCs)表达cTnT、Cx43和CD31;5-aza诱导组MSCs表达cTnT和Cx43,不表达CD31;5-aza培养初期对M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Ms裂解液促进MSCs的增殖。结论小型猪CMs裂解液培养基可以诱导人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很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优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肌细胞诱导分化剂5-aza。本研究为大规模诱导人MSCs向CMs分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在细胞传代时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2、B27的DMEM/F12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并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检测形成的细胞球的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形成的细胞球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进一步分化。结果显示:BMSCs在含EGF、bFGF、N2、B27的培养液中,逐渐形成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球,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星形胶质样细胞及少突胶质样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纯化的BMSCs能分化为NSCs,并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为治疗急性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1999至2014年期间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肝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和“hepatocyte-like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最后选择52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肝组织工程的首要问题是寻找性状稳定具有肝特异性功能的种子细胞,成熟肝细胞获取难度较大,并具有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体外培养困难等缺陷,严重限制了肝移植的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快、易于扩增及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细胞来源。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肝细胞,并具有肝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但如何大量扩增此类细胞的同时又能保持其良好的分化潜能、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诱导分化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卵泡抑素(follistatin)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成人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BMSCs的纯度,用follistatin诱导第三代生长良好的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RT-PCR方法检测诱导前后BMSCs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流式分析获得了纯度较高的BMSCs,细胞表达CD29、CD44、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和CD45。诱导10d后,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体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形态,并且在mRNA水平证明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NSE和Nestin的表达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follistatin可以在体外诱导人的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心血管组织的潜能。方法用5-氮胞杂苷诱导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用VEGF-B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异丙肾上腺素法制成NOD/SCID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标记的MSC。免疫荧光法检测MSC的体内、外分化。结果在体外,经诱导的MSC表达肌凝蛋白重链和肌钙蛋白I,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在体内,标记的MSC表达阳性的肌凝蛋白重链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MSC可分化为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是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胎肝源性细胞(HFLC)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系细胞的效应和机制.方法:药物流产的胎肝源性细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人MSCs,按培养方式不同,分为HFLC和MSCs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及transwell共培养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在不同时段用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肝系细胞标志如AFP、 CK-18和CK-19并进行糖原染色.结果: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免疫细胞荧光法显示分化细胞表达AFP、 CK-18和CK-19,并随分化时间延长表达量增加;同时,分化细胞具有贮存糖原功能,PAS染色显示分化细胞糖原染色阳性.而在transwell共培养组,分化细胞未检测到肝系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糖原的贮存.结论:HFLC与MSCs的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的微环境,有利于MSCs定向分化为肝系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在A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b FGF,B组中加入b FGF和BDNF,C组中加入b FGF、BDNF和BHA诱导培养,D组为对照组,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诱导2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nestin、NEFH和GFAP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发现,细胞均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CD34、CD45和HLA-DR均未见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nestin在A、B、C组均呈阳性表达,NEFH在A、B组呈阳性表达,而GFAP在A、B、C、D 4组均不表达。A、B组n EFH和nestin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与b FGF单独处理相比,b FGF联合BDNF更能有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培养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含10?S)以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尼克酰胺诱导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观察是否形成细胞团;用胰岛β细胞特异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是否含有高浓度游离锌离子;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鉴定诱导后细胞是否分泌胰岛素。结果:第2代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大约10天后,形成细胞团;呈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结论: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切应力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及其在流体剪切力条件下向内皮细胞(EC)定向分化能力。方法选用GFP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细胞的扩增和传代。应用流体剪切力刺激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并观测其对GFP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积极作用,对其结果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计算阳性细胞比例,统计分析。结果GFP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5-8倍。检测诱导后MSCs,结果显示在诱导3 d时出现vWF表达阳性细胞。结论GFP小鼠MSCs在体外的培养扩增能力强,MSCs在流体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化成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条件。方法从胎盘组织中获取MSCs,采用激活素A、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胎盘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及动物实验,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诱导后的细胞具备胰岛β细胞的部分特征,能表达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胰岛素和C肽,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作用。结论人胎盘MSCs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1.
Mesangiopathies produced by glomerulopathic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s (GLCs) acting on the glomerular mesangium produce two characteristic lesions: AL-amyloidosis (AL-Am) and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LCDD). In both cases, the pathology is centered in the mesangium, where initial and progressive damage occurs. In AL-Am the mesangial matrix is destroyed and replaced by amyloid fibrils and in LCDD, the mesangial matrix is increased and remodeled. The collagen IV rich matrix is replaced by tenascin. In both conditions, mesangial cells (MCs) become apoptotic as a direct effect of the GLCs.

MCs were incubated in-vitro with GLCs and animal kidneys were perfused ex-vivo via the renal artery with GLCs, producing expected lesions, and the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were added to both platforms. Each of the two platforms provided unique information that when put together creat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A “cocktail” with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ng factors was used to study its effect on mesangial repair.

MSCs displayed remarkable phenotypic plasticity during the repair process. The first role of the MSCs after migrating to the affected areas was to dispose of the amyloid fibrils (in AL-Am), the altered mesangial matrix (in LCDD) and apoptotic MCs/debris. To accomplish this task, MSCs transformed into facultative macrophages acquiring an abundance of lysosomes and endocytotic capabilities required to engage in phagocytic functions. Once the mesangial cleaning was completed, MSCs transformed into functional MCs restoring the mesangium to normal. “Cocktail” made the repair process more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的一种新兴的种子细胞。目前认为低温冻存是长期保存细胞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究冻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脐带的华尔通氏胶组织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冻存6个月后,复苏第2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并传代培养至12代。对第12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它的成骨能力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骨钙素和骨涎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来 确定。 结果与结论: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细胞仪显示培养的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73、CD105和CD90,但是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和CD45。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是90%。细胞周期显示P8的细胞有75%处于G0/G1期,25%处于S+G2M期。经成骨诱导液处理的第12代细胞显示出比对照组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1)。此外,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的细胞对骨钙素和骨涎蛋白的染色呈阳性,并形成矿化了结节。冻存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在成骨诱导液中能被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3.
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以及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浓度为20、50、100、200μl/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5、24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固缩,核质比减小,有细长突起形成,部分细胞间可见网络状连接。巢蛋白阳性细胞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染色最强,而NSE和GFAP阳性细胞在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阳性细胞数量最多,染色最强,MAP-2抗体染色只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和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出现少量阳性细胞。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以及作用不同时间均对BMSCs的活性产生影响。结论:在黄芪作用下,BMSCs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标志物,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表达神经元特异标志物和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方法 收集306例冻存的健康胎儿脐带,采用华尔通胶组织块贴壁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复苏冻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至10代。对第10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其成骨能力分别通过钙结节和骨涎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来确定。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73、CD90和CD105,但是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是90%。细胞周期显示,第10代的细胞有80%处于G0/G1期,20%处于S+G2/M期。成骨细胞刺激因子诱导干细胞的骨涎蛋白染色呈阳性,并形成矿化的钙结节。 结论 冻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细胞刺激因子下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负调节特性,能在不同层次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或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望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容易、免疫原性低等优点,目前尚缺乏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成熟方案。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传3代后,采用两步法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第1步,加入含100 μg/L β-神经生长因子,4 nmol/L ActivinA,10 mmol/L 尼克酰胺,25 μg/L表皮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7 d;第2步,将诱导液换为含10 mmol/L尼克酰胺,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时间为14 d。对照组单纯加入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 结果与结论:诱导2周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聚集成团,诱导3周后,葡萄糖刺激试验阳性、PDX-1和Insulin基因表达。而对照组细胞无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阴性。实验成功地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了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潜能。 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神经干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向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低血清诱导方法。方法用低血清培养体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每3 d半量换液,7~10 d后消化成单细胞用扩增培养基培养,每3 d传代1次。结果人胚胎干细胞呈克隆样增殖,边缘呈锯齿状,表达多能干细胞标志OCT4、SOX2和NANOG。诱导3 d后,克隆间隙出现体积较小的成纤维样细胞,增殖能力强,经两次传代后可获得形态一致的长梭形细胞。这些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细胞均表达CD105、CD90、CD73、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且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结论用低血清诱导法能快速获得较高纯度的人胚胎干细胞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但诱导后细胞是否具有肝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尚不清楚。 目的: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对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是否具有肝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性进行初步验证。 方法:选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作为诱导培养基,进行如下分组:单纯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作为阴性对照组,QSG-7701人肝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组,基础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标准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处理3,5,7 d诱导组;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对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角蛋白18和色氨酸2,3-加双氧酶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经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随诱导时间延长梭形干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干细胞3,5,7 d后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8和色氨酸2,3-加双氧酶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P < 0.01)。实验结果提示在体外经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具有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肝样细胞,并具有部分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