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整块切除原发灶肿瘤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口腔癌症的经典手术之一。然而,由于解剖学原因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中并不常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有时发生咽旁间隙处复发或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因此上颌骨的癌症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病例和方法受试者为1980年-2002年日本神户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72名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原发灶在上颌牙龈处的48例,上颌窦处的22例,硬腭处和上颌骨骨内的各1例,同时回顾性的调查了每位患者的临床病史和治疗过程。结果和讨论48例龈癌患者,34例存活18-129个月,3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颈部转移,4例发生…  相似文献   

2.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除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黑色素瘤,其准确性得到证实,即如果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肿瘤细胞,则该区域中其他淋巴,结也不会受累,只有前哨淋巴结阳性者才进行随后的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使用及存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下颌下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颌下进路切除上颌骨与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下颌下进路对3例侵及上颌骨的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结果 1例行保留眶底的上颌骨扩大切除术,2例行保留部分上颌骨的次全切除术。术后10-14d,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9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下颌下进路行上颌骨切除要,经临床实践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侵及上颌骨后份的肿瘤的治疗,具有切口隐蔽,翼腭窝区术野显露好,能保留部分上颌骨等优点,符合肿瘤外科与功能外科的手术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评估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状况的一种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近年来,已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及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的进行,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唾液腺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月间共收治唾液腺透明细胞癌11例,均行手术扩大切除。3例有颌骨破坏者,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双侧上颌骨部分切除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5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颈淋巴清扫术,对术后软硬组织缺损采用不同方法修复,5例辅以术后放疗。结果:11例术后病理均为唾液腺透明细胞癌,4例颈淋巴结转移。透明细胞免疫组化CK均(+),S-100均(-),9例SMA(-)。除1例前臂皮瓣部分坏死外,1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已随访0.5~5a,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唾液腺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唾液腺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首选局部广泛切除,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放疗主要用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沿下唇正中及颌下入路切除上颌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的特点,探讨经下唇、颌下入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方法24例患者采用这种入路施行上颌骨切除术,即下唇正中至颏下,经患侧颌下至乳突前下方。切口设计避开了上唇及眶下区,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上唇及面中部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面部切口暴露短,且有利于上颌骨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以及同期施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经过0.5~2·0年的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患者无论是采用单一手术或辅以放、化疗均未出现颌面部皮肤的坏死或口角歪斜等并发症,但有术后短期的下唇麻木。结论沿下唇正中及颌下入路切除上颌骨,不但能充分显露术野、完整切除上骨的恶性肿瘤,并能较满意地保持术后面部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舌体鳞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21例未经治疗的舌体鳞癌颈淋巴结N0的患者手术中取SLN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冰冻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准确率。结果 21例中15例成功地显示SIN,且全部集中在Ⅰ、Ⅱ、Ⅲ区,21例中6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且均为SLN转移,SLN活检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准确率为6/6。结论 前哨淋巴结尤其是Ⅰ、Ⅱ、Ⅲ区淋巴结检测对判定舌体鳞癌CN0患者的颈淋巴结有否转移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颌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上颌肿瘤的主要手术,这种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1]。一些肿瘤范围较大则需要采取上颌骨全截术,手术必须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对恶性肿瘤必须完全彻底地切除[2]。这种手术会引起受术者功能障碍及严重的颜面畸形。术后采取赝复治疗,配戴修(赝)复体式人工弥补物(proshesis)的方法以协助患者在术后维持和恢复一定的功能和外貌[3]。  相似文献   

9.
上颌骨缺损矫形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颌骨的后天缺损,可因火器伤、疾病性穿通及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等原因形成,其中以手术切除的较为多见。出于上颌切除病例的增多,术后生存寿命的延长,对其缺  相似文献   

10.
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口腔癌及清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03例颈清手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3例中选用肩胛舌骨上清除术式56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12例,占21%,转移至平面Ⅰ者9例,占75%,平面Ⅱ者3例,占25%。采用全颈根治情清除者4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21例,占44%,Ⅰ-Ⅴ平面均可见转移,但90%集中于Ⅰ-Ⅲ平面。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除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黑色素瘤,其准确性得到证实,即如果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肿瘤细胞,则该区域中其他淋巴结也不会受累,只有前哨淋巴结阳性者才进行随后的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使用及存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科自1981年以来先后对2例上颌骨恶性肿瘤,1例下颌骨良性肿瘤颅底广泛性转移实施颅颌面切除术,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曲××,男,63岁。左上颌骨鳞癌术后半年复发,于1981年11月入院。颌面外科所见:左面颊塌陷,颌下淋巴结肿大3  相似文献   

13.
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马莲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4):307-308
唇腭裂患者因先天发育或早期唇腭裂手术继发上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不全及牙颌面畸形,文献报道较多。大量的临床与动物实验表明,医源性因素是导致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受限的主要因素,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限制,牙弓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例较高。如何解决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仍是唇腭裂治疗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颈淋巴清扫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问题目前仍未解决,以至选择性淋巴清扫术的误选率仍较高。因此,努力提高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关于口腔磷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问题,Shear于1976年就提出了“转移机率”预测法,并根据转移机率再决定是否应作预防性清扫术。本文就我科2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 Ⅱb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 Ⅱb类缺损病例9例(男4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后制备颏下岛状皮瓣行同期整复.结果:皮瓣长约为5.0~7.0cm、宽约为3.0~...  相似文献   

16.
应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畸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观察与评价采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畸形修复的效果。方法 搜集我科上颌骨肿瘤患者25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3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15例,全上颌骨切除术10例。全部病例术中即刻行钛网修复,其中10例眶底板全切患者行上颌骨眶面及前壁结构钛网支架塑形重建,其余15例均行钛网支架上颌骨前壁缺损重建。结果 除2例失败外,23例均Ⅰ期愈合,术后2-4周复查肉芽组织覆盖口内钛网面(纤维内窥镜检查),2-3月口内创面完全愈合,10例术后3-4月行中空式膺复体修复,修复后随访,钛网支架无1例松脱及其它并发症,患者外形美观,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畸形能获得满意的上颌骨术后外形;术后利于观察和对复发患者进行早期处理;同期支撑眶底板缺损区,防止术后复视;联合中空式膺复体修复,可恢复患者的语音和咀嚼功能;术式简单适用,效果满意,风险小,适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上颌骨切除后的即刻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上颌骨切除术是治疗上颌骨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遗留的组织缺损将严重损害面部形态并造成功能障碍。因此,施行上颌骨切除后的即刻重建术修复组织缺损旨在恢复面中的1/3的外形和功能。本文根据手术所致上颌骨缺损的分类对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全部切除术以及上颌骨扩大切除术术扣的即刻重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和评价,同时指出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是上颌骨切除后即刻重建中不可替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I(磁共振成像)用来鉴别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研究对24例颈部肿瘤转移淋巴结和14例颈部炎性淋巴结行MRI检查。结果表明: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MRI上,T1加权为均匀略低和等信号,T2加权表现为不均匀的略高信号与高信号混合。转移淋巴结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而炎性淋巴结在T1和T2加权上分别为:等信号和略高信号,且周边欠清晰,边缘脂肪模糊。至目前为止,MRI可被视为鉴别上述两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磁共振(MRI)诊断口腔癌的颈淋巴结隐匿性的效果。方法:41例临床触诊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行MRI颈部扫描,了解颈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情况,并在术后同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1例病人被手术切除的颈淋巴清扫标本内有12例经病理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其中MRI发现9例,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7%,3列假阴性,主要是转移的淋巴结体积小,形态无明显的变化,其内部信号变化不明显,结论:MRI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面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口腔科联合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收治且行面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加上颌骨正中劈开显露6例,一侧上颌骨截骨外旋显露5例,颧骨、颧弓和下颌支截骨旋转显露3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0.5~4a,评价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均达到良好的手术显露,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9例良性肿瘤,无1例复发;5例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1年复发,开颅二次手术后颅内感染死亡;生存1年以上1例,2年以上2例,3年以上1例。结论:面骨移位方式可以为颅底肿瘤的手术切除提供显露良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