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子扬(1902~1993年),男,汉族,浙江绍兴人,1918年考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2年毕业,留校在皮肤花柳科工作,任助教,后升讲师,至1934年。1934~1936年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其后在德国参观访问半年。1937~1944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皮肤花柳科任副教授,1944年晋升教授,并继日人三浦修教授当主任,直到1946年。科内的主要工作是临床和  相似文献   

2.
朱仲刚教授,1913年出生,1937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赴巴黎大学圣路易医院,专攻皮肤性病及医学霉菌学专业。1940年回国,1945年起担任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皮肤科主任、教授,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后兼任医学系一部皮肤病学教研室主任,直至1984年。  相似文献   

3.
例1,曹某某,男,65岁,干部,躯干部皮肤片状色沉斑,不痒。发疹2个月于1993年4月8日就诊。例2,赵某某,男,45岁,农民,躯干部色沉斑,不痒,皮疹逐渐增多一年余于1996年11月6日就诊。例3,赵某某,男,19岁,教师,躯干部色沉斑半年,无何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1958年被确诊为LL型麻风,用DDS单疗,1965年判愈。1980年复发,用DDS、丙硫异烟胺、RFP联合化疗,1985年起用DDS、RFP、B663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于1989年12月停药判愈。2003年5月因左足底溃烂疼痛19年经久不愈而去市中医院要求行截肢手术。专科检查见左足底约4/5部位溃烂,呈菜花状增生改变,高低不平,易出血,附脓液,奇臭。后行“左大腿下1/3截肢术”,未做病理切片。2个月后发现左腹股沟处出现一肿块,始如花生米大小,局部无红肿疼痛,后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5岁。因双侧大腿皮疹4年余,泛发全身2年,于1996年5月来我院门诊。患者1989年夏在右大腿伸侧出现红色皮疹,米粒至绿豆大,高出皮面,逐渐扩大成环状,中央留下灰褐色色素沉着,边缘又向外围扩展,未予治疗,数月后自行消退。无自觉症状。1991...  相似文献   

6.
李桓英教授,1921年8月生于北京,原籍山西襄垣。1945年6月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1948~1950年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195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0年8月至1956年12月,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印尼雅司、缅甸性病技术专家。1957年他谢绝了WHO继续聘任的邀请;为了获得新中国的签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她在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学院进修一年之后即绕道莫斯科于1958年底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面颈部褐色斑8年,加重3年,于200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下颌部瘙痒,半年后局部出现淡褐色斑,后缓慢增多,并波及颈部皮肤,无任何自觉症状,故未予诊治。近3年来,褐色斑迅速增多加深并呈网状,同时额、双颞侧、眼周及口周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掘。皮损与日晒及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8.
李君蒂教授,1921年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46年上海同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次年考入上海市警察医院(解放后先后改为上海市公安医院、提篮桥区中心医院、虹口区中心医院及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1952年该院建立皮肤科,他受命兼管。1957年任皮肤科主治医师;1959年任提篮桥区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1975-1976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对上海市11万人进行皮肤病调查。1978年任虹口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1992年退休后仍应诊皮肤科专家门诊、名医门诊至2002年因年迈体弱停诊。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因全身皮肤瘙痒7年,浅表淋巴结肿大1年,于1992年6月12日来诊。患者于1985年冬季感背部皮肤瘙痒,逐渐累及全身,难以忍受。经当地医院用多种抗过敏药物及地塞米松等不规则治疗1年,症状未控制。1993年3月于腹股沟、两腋下、颈部、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0岁,1954年5月发病,1956年7月确诊为LL型麻风病,而作单D治疗。1985年11月经临床检查,细菌,病理检验达临床治愈标准,申报治愈,留院寄养。1996年9月在寄养病人临床复查时,发现面部皮肤红肿,双侧上臂后侧,右背部皮肤可见数块散...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共98例,均为2003年1月~2005年6月宜春市中医院、宜春市四医院的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4个月~11.5年,平均3.7年;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32、5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4年。全部病例均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5岁,已婚,云南籍,因“全身皮肤反复发生鳞屑性斑块、丘疹、斑丘疹伴痒痛8年,泛发性脓疱疹3年,多关节肿痛2年”于2000年5月10日就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2岁。右上肢、右侧胸背部毛细血管扩张约3年,近期皮损颜色加深,右臂易疲劳,于2006年9月21日至我科就诊。既往患双耳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0年,4年前自觉肉芽肿体积增大,患处曾行放射治疗12次。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年,20mg每日2次,血压控制在17.3/12.0kPa(130/90mmHg)。吸烟20年,每日20支,无饮酒嗜好。否认有心脏病、肝病、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河源市1992年~2002年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东省河源市1992年~2002年性病的流行趋势,评价11年来河源市的性病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1年来的性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总的发病率,男女发病率、各种性病的发病和构成比。结果:河源市1992年~1997年性病发病率基本呈下降趋势,1998年~2001年性病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男性发病一直高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和尖锐湿疣是三种主要的性病,每年均占性病总发病数的70%以上。结论:河源市性病发病率在经过1997年的较低水平后,2001年与2002年又达到较高水平,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性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先证者男,56岁。因皮肤皱褶部位反复发生浸渍、糜烂26年,于2004年6月就诊于本院。患者30岁时自觉肛周易潮湿 ,伴轻度瘙痒,对对症处理后可愈合,但皮损反复发作。10年后,双侧腹股沟反复出现浸渍,糜烂。4年后腋窝出现类似皮损,饮酒,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未婚。因甲周赘生物9年,加重6年余于2004年11月23日到我院就诊。9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手中指出现一赘生物,于1997年12月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医,诊断“甲周纤维瘤?”,并行CO2激光切除。但半年后赘生物又重新在同一部位长出,且双足甲周也陆续出现同样皮损,碰破后常出血难止,但无疼痛等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 69岁,发现下腹部皮肤肿块1年,表面出现破溃6个月,于2001年10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0年11月时发现左下腹部皮肤有一个蚕豆大暗红色结节,渐扩大至鸽蛋大,约半年后表面开始溃破,有黄色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慢性炎症。多次给予抗菌素治疗,皮损无好转。2001年6月在原皮损左下方又起一蚕豆大肿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4岁,因双上眼睑内侧橘黄色斑块5年,黑色丘疹2年于2003年10月8日住院治疗。患者5年前双上眼睑内侧出现橘黄色斑块,逐渐增大,不痛不痒,未加注意。3年前在同一部位黄色斑块皮损上开始出现粟粒样大小的丘疹,色黑,可以挤出黄色半透明胶胨状物,3年来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鲍温病伴发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全身多发性红斑8年,颈部红斑溃破并发肿块半年入院。患者8年前不明原因右颈部起一黄豆大痒性红斑,时有灰白色鳞屑,渐增大,表面反复破溃结痂。半年来,红斑破溃未愈,渐隆起呈核桃大肿块,有出血、溢脓及疼痛。近3年来,四肢及臀部起多处红斑,缓...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因全身黄色丘疹4年,多饮,多尿3年于2006年4月就诊。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腋窝及颈部出现数个绿豆大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半年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累及面部和双侧腹股沟,逐就诊于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