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辉  戴艺  施光楠  史镇辉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1):107-108,112
将电吸附除盐技术应用到污水再生过程,以弥补现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传统工艺对盐类指标去除率低的不足。选用电吸附工艺将原再生水出水进行部分除盐,然后再与原再生水配水达到最终用户用水水质。结果表明,电吸附对水体中氯化物、电导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80%左右和60%以上,混合水的氯化物浓度、电导率分别在120 mg/L和800μS/cm以下,混合水水质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  相似文献   

2.
籍继花 《山西建筑》2010,36(29):173-174
通过对电吸附除盐原理、工艺系统组成、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技术特点等方面的探讨,确立电吸附除盐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地位,以达到正确应用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岩东再生水厂除盐技改一期工程经严格的单机调试,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电吸附除盐技术,去除再生水中的氯化物、硫酸根等盐类物质效果良好,出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岩东再生水厂的除盐项目总设计规模为12万吨/日,分三期实施,一期为土建规模12万吨/日,设备规模3万吨/日。项  相似文献   

4.
研发出一种城市污水再生与氮磷回收新工艺,其以低成本有机吸附材料作为载体、以固定床吸附法为核心单元,可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物、氮和磷,并可回收氮磷资源制备农用化肥。通过中试(2.2 m3/d)考察了该工艺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再生水水质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稳定、高效地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再生水水质基本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体标准和工业用水、景观用水、地下水回灌、城市杂用水、农田灌溉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失效再生液结晶产品可达到农业化肥合格品国家标准,实现了污染控制、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初步估算该工艺的中试运行成本约为1.2元/m3。  相似文献   

5.
刘祥举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4):71-73,78
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以及再生水利用水质标准的提高,纪庄子再生水厂进行了改扩建。主要是对原有石英砂过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用浸没式微滤膜替代,增加部分除盐工艺,并对混凝沉淀、臭氧等工艺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工程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效果明显,满足了回用水质、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渗析、电吸附和反渗透处理工艺设计,针对皖北地区地下水源氟化物(以F-离子计)、离子盐(主要为SO4-、Na+)超标的情况,提出了3种可行性处理方案,并进行了技术及经济比较.结果表明,电渗析工艺投资较低,运行成本略高;电吸附工艺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但电吸附的设备寿命长;反渗透工艺投资略高,运行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1 目的意义 针对南水北调到京后城市供水水质发生变化和排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工艺研究,为北京市华新源再生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提高再生水水质确定再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为再生水厂的下一步运行、新建、改造提供数据;摸索出最佳运行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8.
兖矿集团采用电吸附除盐技术对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矿井水进行深度除盐处理,工程设计规模8000m3/d,处理后的水用于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循环水补充水。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带载调试阶段,其运行稳定,在原水平均电导率为3367μS/cm的情况下,产水电导率的平均值为1590μS/cm,去除率为52.7%,大于项目设计的去除率达到45%以上的基本目标,基本能够满足电厂对循环冷却水补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吸附技术处理首钢污水厂二级出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吸附技术对首钢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除盐效果好、得水率高、能耗低,在进水电导率平均为1654μS/cm、工作电压为1.5V、流量为1.5t/h的条件下,出水的电导率平均为295μS/cm,除盐率为82.1%,系统的得水率为73.1%,能耗为1.25kW.h/t,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同时,该工艺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再生时无需酸碱,只需将电极短接放电并以原水冲洗即可。  相似文献   

10.
将电吸附技术引入除磷过程,开发了电吸附除磷工艺。运用自主设计的除磷反应器,考察了电压、pH、初始磷浓度、反应时间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U=5 V,p H=7.2,C_P=30 mg/L,反应时间等于10 min。磷元素在碳毡电极中得到富集,含量达到8%,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