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0-1471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2U·kg-1·d-1,餐前口服瑞格列奈,3~6 m/d,分3次服用;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起始剂量0.4U·kg-1 ·d-1,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Homa-β均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HbA1c、Homa-I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 =2.786、3.449,均P<0.01),Homa-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833,P<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2.126,P<0.01);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4例低血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4.151,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平稳降低血糖至正常水平,并保持血糖稳定,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卡波糖片,起始剂量50 mg/次,3次/d,并于每日3餐主食前sc普通胰岛素,起始剂量1次0.1~0.15 U/k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普通胰岛素改为甘精胰岛素,睡前sc甘精胰岛素1次/d,起始剂量为0.2 U/kg,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SOD、MDA和IL-6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Homa-β和SOD均显著升高,而Homa-IR、MDA和IL-6显著减低(P < 0.05,0.01),治疗组的Homa-β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MDA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6.91±1.26)d,低血糖次数平均为(0.42±0.09)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6±1.84)d、(1.16±0.32)次(P < 0.05,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A组,n=52)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B组,n=56),治疗4周。测定每组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Homa-β、△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增加,HomaI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除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外,同期的FPG、2hPG、HBA1c、BMI、Homa-β、Homa-IR及△I30/△G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使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获得理想控制,且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易行,患者依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54例;利拉鲁肽组5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日用胰岛素总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和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Homa-IR和Homa-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5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徐婷  高祖华  陈丽春 《海峡药学》2012,24(6):136-137
目的探讨胰岛素(甘舒霖30R)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舒霖2~4次/d治疗。所有患者血糖达标并稳定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患者治疗后FBG、2hPBG、TC、TG、LDL、Homa-IR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Homaβ-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异常,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注射甘精胰岛素和口服瑞格列奈,对照组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FBG、2 h PBG、HbA1c、Homa-IR、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HbA1c、Homa-IR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芪降糖片对60例2型糖尿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DM)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使用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DM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病人继续原治疗方案,试验组60例病人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金芪降糖片,每次8~10片,tid。12 wk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血糖达标率及血脂的变化。同时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2 wk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 h胰岛素、C肽升高(P<0.01),且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oma- β上升了11±s 6,Homa-IR下降0.7±0.5(P<0.01)。结论:金芪降糖片对2型DM病人在降血糖同时,亦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结合对2型糖尿病(DM)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使用口服降糖西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DM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金芪降糖片,每次8-10片,3次/d。12周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同时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空腹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h胰岛素、C肽升高(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β升了10±0.6,Homa-IR下降0.7±0.5(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辩证为气阴两虚火旺者,在应用西药降血糖时加用中成药金芪降糖片,还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卢松  王成剑  黄荣曦 《中国药房》2008,19(17):1329-1330
目的:探讨不同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初诊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1),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恢复,胰岛素治疗组较口服降糖药组血糖达标时间更早,观察24周后前者进入"蜜月期"的人数和时间高于后者(P<0.05)。结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显著降低HbA1c,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恢复,但前者血糖达标时间更快,诱导出血糖正常的"蜜月期"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另选取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强化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lc等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婧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0-20,23
目的:评价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空腹C肽水平增高(P〈0.05),餐后2hC肽水SF(2hCP)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恢复,减轻糖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门诊新诊断的空腹血糖(FBG)≥12mmol.L-1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9.5%的12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NPH联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和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FBG、餐后血糖(2hPBG)、HbA1C、腰臀围及体重的变化,以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NPH组下降更明显(P<0.01)。NPH联合口服药组FBG、2hPBG、HbA1C分别由(14.3±2.1)mmol.L-1、(18.6±3.8)mmol.L-1、(11.5±2.1)%降至(6.3±1.1)mmol.L-1、(8.2±1.7)mmol.L-1、(6.6±1.6)%,均P<0.01;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FBG、2hPBG、HbA1C分别由(14.1±2.1)mmol.L-1、(18.4±3.7)mmol.L-1、(11.3±2.1)%降至(7.1±1.7)mmol.L-1、(9.1±2.0)mmol.L-1、(7.7±1.3)%,均P<0.01。NPH联合口服药组体重由(65.2±11.7)kg增加至(66.1±10.9)kg;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体重由(66.0±11.6)kg增加至(67.8±10.8)kg(P=0.01)。NPH用量平均(9±3.6)U.d-1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17±3.3)U.d-1(P=0.0001)。NPH联合口服药组HbA1C达标率(87.5%)优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73.4%),P=0.045。NPH联合口服药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P=0.042)。结论:与预混胰岛素组相比,NPH联合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更好,胰岛素用量少,对体重的影响小,低血糖风险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嘌呤饮食并口服别嘌醇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A降低SUA治疗并不能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萍  陈蝉  蓝海云  吴世凤  梁慧  陈奇盛 《中国药师》2010,13(10):1492-149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ti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PBG、GHbA1ciHOMA-IR、CRP值均显著下降(P〈0.05),Fins、FCP、HOMA—β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与病程、FBG、PBG、GHbA1c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初诊12DM患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