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指征和局限性.我院从2003年12月~2004年2月,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新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龚凯  蒋米尔 《铁道医学》1998,26(6):388-38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Guo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 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 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  相似文献   

3.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三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指征和局限性。我院从2003年12月~2004年2月,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新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 )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16S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原始轴位图像观察病变血管。结果病变位于腹主动脉4例,累及骼动脉3例,累及股月国动脉20例,累及小腿动脉10例,广泛受累23例。16S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60例中20例行DSA检查及手术治疗,均与16SCTA结果吻合。结论16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月国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检查是制订手术方案的基础。手术方法应慎重考虑,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观察综合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4例(127支血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分别单独或联合采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S).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治疗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84例127支血管采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S)后,血管再通81例123支血管,血管再通率96.85%(123/127).术后复查半年、一年、二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12%(117/123)、79.67%(98/123)、68.29%(84/123).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通过综合介入治疗后,可使患者血管实现再通,改善下肢动脉血流,且近期、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孙伟 《中外医疗》2014,(32):186-188
目的探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0例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进行数字减影成像检查,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情况。结果 DSA检查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220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162段(73.6%),CTA发现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共有216段(98.2%),这里,29段为轻度狭窄,40段为中度狭窄,35段为重度狭窄,112段为闭塞。CTA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血管病变分布腘动脉69段(31.9%),股动脉61段(28.2%),髂动脉33段(15.3%),小腿动脉28段(13.0%),腹主动脉25段(11.6%)。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可切实应用,是一种准确、安全、简捷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表现特征,并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8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 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者49例,占61.2%;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合并管腔狭窄者23例,占28.7%;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目合并血栓者8例,占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其独特性,为临床对其进行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美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40-4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45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仪器选用AgilentDX型彩超,探头频率7.5MHz~10MHz。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5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夏军强  吴平 《农垦医学》1998,20(2):100-101
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OD)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变以下肢多见,常累及下肢大中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肢体坏死。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4例病人施行手术治疗,3例取得理想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人,男3人,女1人,年龄51~59岁(平均54.5岁)。都以下肢缺血表现(如间跛、溃疡、远侧动脉搏动消失)入院,其中两例既往有间被史,本次以急性下肢缺血表现入院,1例伴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塞及脑梗塞,2例术前行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动脉闭塞情况。2,手术方法:2例择期手术,2例急性缺血者…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还有下肢动脉血栓(急性、慢性)引起的下肢动脉闭塞。本文分析的是下肢动脉闭塞症中较罕见的一种一胭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姜山  肖格林  陈双 《海南医学》2008,19(7):36-3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31例中6例行DSA检查,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五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14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8例,1例未见异常。病变的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治疗的16例中15例与MSCT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由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全身性动脉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下肢髂-股-腘动脉最为常见。近年来,我科采用血管扩张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4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症。方法对2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应用PVL、双功彩超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动脉DSA相比,PVL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符合率为73.9%;双功彩超与动脉DSA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VL仍不失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筛选方法,双功彩超可为下肢动脉闭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近、远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02共收治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74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43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14例,腔内溶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结果: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94.02%(109/117),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成功率94.36%(70/74),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成功率88.36(38/43),其中17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弥漫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再通比率。  相似文献   

18.
任重阳 《医学综述》2010,16(14):2188-219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之一,有较高的致残性,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切割球囊成形术、冷冻球囊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延缓截肢时间、降低截肢高度的效果。现对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治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泽宏 《中外医疗》2010,29(2):19-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形态及性质。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2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流束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二相波形或单相波形或无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开通率、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常规组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