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天线的电磁兼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出了"天线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对天线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工程研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探讨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电磁兼容性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在海、陆、空、天、弹等载体上的天线电磁兼容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天线电磁兼容的主要设计技术.例举了某机载天线电磁兼容的工程设计.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天线电磁兼容(EMC)问题,需要采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确定天线间的耦合度,据此来优化平台天线布局。文章从天线间距、方向图分布、极化、吸波材料运用、爬行波消除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低副瓣天线、天线小型化、宽带天线、电磁带隙结构(EBG)等增强天线电磁兼容性的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大型、复杂平台上的多天线电磁兼容问题,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天线间的电磁兼容。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四线阵L波段宽带超低副瓣偶极子阵列天线的研制,给出了研制过程中所解决的如宽带偶极子天线单元研制、天线单元间互耦研究、空气板线精密行馈网络的CAD及电磁兼容设计、空气板线精密行馈网络制造和装配等多项关键技术及所采用的技术途径。文中给出了一些设计数据和测试结果。天线近场测试表明,所研制的天线在优于25%频带内天线副瓣峰值电平低于-37dB。  相似文献   

4.
相控阵天线的电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侃  朱瑞平 《电子学报》2012,40(3):571-574
 本文基于相控阵天线的方向图综合原理,对天线辐射近、远场内的电磁环境做了准确而全面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了相控阵天线,特别是大型相控阵天线辐射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从而为相控阵天线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和高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硬件特点,高速数字接口、低电压大电流芯片、多天线多无线系统集成、多FPC的复杂结构、紧凑的PCB布局布线空间、电容触摸屏,这些技术应用造成了越来越复杂的电磁兼容问题。电磁兼容设计通常以标准为导向,而现行的手机电磁兼容标准集中在产品(设备)层次的性能考察,因此这种做法会带来两种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磁兼容(EMC)测量天线可用于电磁兼容辐射骚扰测试和辐射抗扰度测试.天线一般为平面极化,有方向性,为了提高天线的频段范围,通常不考虑效率,有时还对其增益进行限制,所以,EMC天线一般增益不高,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一般机动式雷达,某固定式电子系统频段更宽,天线口径更大,天线内设备日常维护量、维护范围更大,设备抗风指标要求更高;后端电子设备综合布置在若干大型机柜中,热流密度大,需考虑大型液冷机柜结构设计问题和机柜内部设备散热问题;设备工作在海边,需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全机防护要求;系统要经历多阶段测试,需频繁转场至各工作场所工作,宜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实现多阵地灵活架设。本文根据某类大型产品的研制经验,讨论了该类产品结构总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Communication,Navigation,Surveillance,CNS)系统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无线电收发设备,设备种类多,工作频段宽且不同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重叠,由于天线多,受机体空间约束、空间辐射等因素影响使得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突出。为此,首先分析了CNS系统的无线电收发设备和天线配置,然后开展电磁兼容性分析找到CNS系统潜在的电磁兼容问题,最后提出从全机天线布局设计、前端电磁兼容加固、频率管理等方面系统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磁兼容现已成为民用电子设备和军用装备研制必须严格遵循的要求和原则,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也已经意识到:电磁兼容是一个跨专业、分阶段、多头绪的综合技术,必须在统一协调下才能有满意的解决方案,且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后续的设计工作。这种良性的发展需要电磁兼容管理作为支撑,需要电磁兼容设计与验证共同作为技术手段保障,从而最终确保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5米法电波暗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电磁兼容工程中,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许多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可在屏蔽的半电波暗室中进行,这种暗室通常有两种尺寸:天线与待测产品相距3m的3米法暗室及天线与待测产品相距10m的10米法电波暗室。半电波暗……  相似文献   

11.
从磁控管色散关系出发,对其可能产生寄生振荡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大量的磁控管EMC 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问题频点的整改措施,通过小批量的实验结果证实在该频点的噪声水平可以降低7dB以上,从而将磁控管的EMC 高端测试通过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  相似文献   

12.
王红 《通信技术》1996,(3):36-40
阐述了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通信设备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在结构设计中应用EMC技术的经验儿体会,对一些有关EMC的新材料,新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场强电磁兼容安全裕度测试工具的一个替代技术: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文中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分析和验证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中注入功率与产生场强的关系及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模拟高场强辐射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磁兼容测试场地,半电波暗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介绍了半电波暗室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举例介绍了射线法技术,给出了10m法半电波暗室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关注,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及生态环境,各国要求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强制认证,通过对中国、欧洲的EMC测试情况分析,介绍了中国和欧洲移动通讯终端产品EMC测试的具体内容,包括所采用的测试标准,所含测试项目和限值要求。目前中国和欧洲的EMC测试要求不一,对中国和欧洲EMC测试中不同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国内与欧洲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认证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的通用技术要求,如试验布置、免测频段、窄带响应、性能判据等,并对复合无线电设备、多模终端的电磁兼容测试导则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TEMPEST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MPEST技术建立在EMC(电磁兼容)理论基础上,但却有别于EMC,研究TEMPEST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和抑制有用信息的电磁发射,本文通过对TEMPEST技术标准及其产品的介绍,讨论TEMPEST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骆建  董晓波 《电子质量》2012,(11):63-65,74
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及生态环境,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测试。该文对欧盟、中国、北美等地区对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测试标准和项目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和测试要求上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比较,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在面对产品项目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在具体实施时要求灵活地选择测试方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芯片的高速化和集成化,各种电子设备系统内外的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在印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介绍了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和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从PCB的布线技术方面分析研究了改善PCBEMC性能的方法,以降低系统级和设备级在正常工作中的电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参考基准及双80置信度统计技术用于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的电磁干扰测试,通过双80基准技术实现信息终端产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和测试系统的准确性检验。新的方法与Z值稳健统计法和En值法相比,更适合电磁兼容检测结果的统计和监控,在信息终端产品测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