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 ,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本组病例均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使用小剂量肝素 1~ 1.5mg/kg ,用特殊胸骨牵开器和MedtronicOctopusⅡ心表固定器及CTS冠状动脉分流器辅助下进行。共搭桥 9支 ,平均 1.8支 ,用左乳内动脉 4例 ,其余采用大隐静脉。结果 :本组 5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包括重度支气管哮喘并胸骨钢丝断裂 1例 ,行气管切开 ,2次开胸固定胸骨并使用支气管解痉剂 ,5d后缓解。随访 4个月到1年 ,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 ,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 1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4年 3月共进行 OPCAB术 15例。男 11例 ,女 4例。年龄 4 3岁~ 80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例 ,双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9例 ,4支病变 1例。其中前降支 (L AD)病变 15例 ,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 10例 ,回旋支 (CX)及对角支病变各 3例 ,钝缘支 (OD)病变 2例。左室射血分数 0 .4 0~ 0 .6 6。探讨 OPCAB术的安全、有效性及手术方法。结果 :无 1例死亡 ,术后仅 1例残留轻度心绞痛 ,余者心绞痛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涛  潘龙毅  冯关力  张珣  王鑫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23-2024
目的:总结1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lng,OPCAB)术的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7月至2004年3月共进行OPCAB术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3岁~80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9例,4支病变1例.其中前降支(LAD)病变15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10例,回旋支(CX)及对角支病变各3例,钝缘支(OD)病变2例.左室射血分数0.40~0.66.探讨OPCAB术的安全、有效性及手术方法.结果:无1例死亡,术后仅1例残留轻度心绞痛,余者心绞痛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共完成OPCAB 19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17例全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该移植术的30例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OPCABG,平均搭桥2.8根,1例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29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无心绞痛及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结论OPCABG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损伤,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术后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男182例,女74例,年龄37~75岁。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87.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9例,稳定型心绞痛162例,混合型25例。结果全组256例平均搭桥血管数(3.18±1.70)支/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20±2.10)h,术后住院时间(11.00±1.60)d,术后(15d内)死亡3例,近、中期随访180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死亡2例,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6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自 1997年 11月 - 2 0 0 3年 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 61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本组男 47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 5 8.62± 8.2 4)岁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 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3 7例。合并高血压 2 4例、糖尿病 19例、脑梗塞病史 4例、左室室壁瘤 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小于 5 0 % 5例。全组 5 9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2例行OPCAB。结果 本组共行动脉桥吻合 62支 ,静脉桥吻合 13 1支。围术期并发症 :低心排 3例 ,肾功能衰竭 2例。死亡 2例 ,围术期死亡率 3 .3 %。结论 确切、准确的适应症选择、手术及适当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8 8年~年月 ,我院共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 0例 ,其中 2例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情况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男性 ,6 2岁。以“反复胸骨后闷痛 7月余”为主诉于1996年 11月住院。临床体检无明显体征。 ECG示不稳定性心绞痛 ;ECT示左室前壁心尖间隔及下壁近心尖处血流灌注明显减低 ;二维超声心电图报告 ,左室前壁增厚 ,前壁前侧壁运动减弱 ,L VEF 6 3.6 % ;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前降支闭塞10 0 % ,第二对角支 30 %轻度狭窄 ,右冠状动脉管壁不规则。住院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左前降…  相似文献   

14.
陈敏  巩固  熊利泽  汪晨  邵继风  熊东方 《医学争鸣》2003,24(14):1314-1316
目的 :通过心肌酶谱的变化 ,评估了解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架桥手术 (CABG)心肌损伤的程度 .方法 :4 8例患者中 2 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架桥手术 (offpumpCABG) ,2 3例行体外循环冠脉架桥手术 (CABGwithCPB) .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后 2 ,2 4 ,4 8,72 ,96 ,12 0h抽取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磷酸肌酸激酶 (CK) .结果 :术后CPB组的AST的最高值 (2 .5 8μkat·L-1)明显比offpump组高 (1.2 5 μkat·L-1,P =0 .0 0 9) .LDH也有相似的现象 ,CPB组 (9.84 μkat·L-1)明显高于offpump组 (8.82 μkat·L-1,P =0 .0 0 1) .术后CPB组CK的峰值 (2 2 .78μkat·L-1)明显高于offpump组 (14 .2 0 μkat·L-1,P =0 .0 3) .结论 :offpumpCABG比CPBCABG有较轻微的心肌损伤 .  相似文献   

15.
杨光  蔡振杰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医学争鸣》2000,21(5):614-616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 三、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1998-10/1999-09行冠状旁路移植术62例,其中包括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2例夹层动脉瘤患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随访1~11mo,手术死亡4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3例,其余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誊 知病患经药物调整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02例无手术死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占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的46%,年龄38-81岁,平均63.7岁。有心肌梗死史41例,糖尿病史29例,肾功能不全史12例, 脑卒中史12例,慢性肺疾患11例。既往曾行冠脉内支架术21例。左室射血分数≤45%者21例。平均每例行旁路移植2.7支。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无围术期心梗、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早期气管插管拔除率为94%;18%的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结论:OPCAB安全、有效,可减少相应并发症,避免常规CABG新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正确掌握OPCAB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术后疗效。方法:检索2002-2008年间国内关于OPCAB与CCAB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1篇,合计病例1 957例(OPCAB组984例,CCAB组973例)。Meta分析提示:OPCAB组术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CCAB组(P<0.05),在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也明显少于CCAB组(P<0.05)。在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结论:OPCAB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比CCAB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冠脉搭桥术:8例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术( C A B G) 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寻找最佳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8 例 C A B G 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心绞痛7 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左室室壁瘤形成及发作性心绞痛1 例。并发高血压病者6 例,糖尿病3 例。 N Y H A 心功能Ⅱ级1 例,Ⅲ级4 例,Ⅳ级3 例。内乳动脉替代7 例,共用大隐静脉桥15 支。结果 1 例,术后因对角支静脉桥出血,行第2 次开胸修补止血。次2 日又因胸骨裂开,第3 次开胸行胸骨再固定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C A B G 成功的关键除病变部位的准确诊断外,桥的获取及良好的心肌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