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及3种羧甲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CMC-Cu、CMC-Co、CMC-Ag)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考察了金属离子含量对CMC-Cu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CMC-CuCMC-CoCMC-Ag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CMC-AgCMC-CuCMC-Co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原能力依次为CMC-CoCMC-AgCMC-Cu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Cu2+含量与CMC-Cu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壳聚糖膜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生物安全性是小分子质量膜好于大分子质量膜,羧甲基壳聚糖膜好于壳聚糖膜.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壳聚糖膜上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一段时间后细胞有聚集和脱落现象,而羧甲基壳聚糖膜上细胞能很好地贴附、生长,没有聚集和脱落现象.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膜具有比壳聚糖膜更优越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唾液的增加加速了含羧甲基壳聚糖口香糖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论文采用了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咀嚼这种口香糖的机械效果加速了其对口腔细菌的抑制作用,还比较口腔嗽洗液和咀嚼口香糖的抗菌效果,证明了通过咀嚼这种口香糖加速了唾液的分泌.方法:从青岛大学口腔科的老师和学生中选取了12名健康的受试者.在测试前取受试者的唾液测试细菌含量.在测试口香糖的试验中,受试者咀嚼5分钟口香糖然后休息5分钟.在测试口腔嗽洗液时,受试者用10ml嗽洗液漱口30秒后,休息9分30秒.同一天中这些测试步骤在50分钟内连续不断的进行了5次.5次测试后分别在0、30和60min收集被试者的唾液测试细菌含量.在测试唾液分泌的试验中,受试者每天咀嚼三次口香糖持续两天.结果:与使用口腔嗽洗液相比,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口香糖的受试者,在三个取样时间内口腔细菌的含量基本都明显减少,但是在60分钟的取样时间结果有点差异.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明显提高了唾液的分泌量.结论: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目前的研究结果强有力的证明了:使用像壳聚糖以及其衍生物这样的天然物质,对我们的口腔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重要厌氧菌的抑菌性能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重要厌氧菌的抑菌性能。方法 :选择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厌氧菌 11株 ,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放线共生放线菌、中间普氏菌、牙龈嗜二氧化碳纤维菌、黄褐嗜二氧化碳纤维菌、产黑色素普氏菌、白色念珠菌、牙髓卟啉菌、小齿普氏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的 MIC分别为 2 0 ,10 ,5,80 ,2 0 ,>80 ,2 0 ,5,2 0 ,10 ,60 ,40 mg/ml。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对多数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厌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而对产黑色素普氏菌的抑菌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低聚壳聚糖经醚化得到三种取代度不同的N,O-羧甲基壳聚糖(NOA、NOB和NOC),本文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NOA、NOB和NOC对O2和DPPH的清除活性随-OH位置取代度的降低而升高;对H2O2的清除率随-NH2位置取代度的降低而升高;还原能力大小随其总取代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羧甲基壳聚糖锌的亚急性毒性,30只雌雄各半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以两种不同锌离子络合量的羧甲基壳聚糖锌为材料,制取生理盐水浸提液,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小鼠腹腔注射浸提液28 d,测定体重、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相关脏器指数,并进行各器官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基本生理状况均表现正常,实验结束后实验组1雄性小鼠血清ALP和U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2雄性小鼠血清UA含量低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2雌性小鼠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实验组小鼠其它脏器指数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雌雄小鼠心、肝、脾、肺、肾以及胸腺外观观察与病理切片观察均未见明显病变,表明两种羧甲基壳聚糖锌对小鼠未表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聚壳聚糖经醚化得到三种取代度不同的 N,O-羧甲基壳聚糖(NOA、NOB和NOC),本文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DPPH 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NOA、NOB 和 NOC 对O2和 DPPH 的清除活性随-OH 位置取代度的降低而升高;对H2O2的清除率随一NH2位置取代度的降低而升高;还原能力大小随其总取代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口腔颌面部感染细菌的抑菌性能,为在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液体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羧甲基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菌的MIC分别为:20、5、2.5、5、10 g/L。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重要相关细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张竞成  刘兰花 《生物学杂志》2012,29(3):55-57,91
利用废弃淡水龙虾壳制备得到的羧甲基壳聚糖应用到草莓的保鲜,为如何有效地解决废弃淡水龙虾壳提供了解决途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的草莓腐烂率下降,同时延缓了维生素C水平的下降趋势,其中0.2%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在保鲜过程中,测定草莓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发现经过处理的草莓在保鲜过程中,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提高,MDA的水平同时显著下降,结果说明羧甲基壳聚糖的保鲜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小鼠胚胎于细胞(ES)中引起神经细胞cdc2类激酶调节亚基p35Nck5a基因的定点 重复,采用常规的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得到长约12.2kb的基因重复性打靶载体pGDTV。用电 穿孔法将线性化的pGDTV载体转入ES细胞,经过G418和GANC分组药物选择,获得245个 双药物抗性的细胞克隆,细胞存活率为6.22 × 10-5。经PCR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鉴定,2个 ES细胞克隆发生了p35Nck5a基因的重复,同源重组率为5.08×10-7、负向选择系统的应用使 同源重组事件的富集效率提高了7倍。为建立Alzheimer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因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贫血性疾病,基因治疗是唯一有望治愈该病的方法.2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type2,AAV2)是一种非致病性病毒,作为一种基因治疗载体,其应用潜力日益受到关注.目前还未见AAV2转导人早期胎肝造血细胞及其介导β珠蛋白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的实验报道.有研究表明,AAV2转导人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因各实验室包装和纯化rAAV2的方法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辅助病毒的污染被认为是一重要原因.制备了无辅助病毒污染的rAAV2,经体外检测其滴度,纯度及功能后,再转导人早期胎肝造血细胞,将被转导的胎肝造血细胞移植入受亚致死量剂量照射的8只BALB/C裸鼠体内,检测rAAV2介导的β珠蛋白基因在裸鼠体内的表达.结果显示:制备的无辅助病毒污染的rAAV2具有较高的滴度、纯度,并能够在体外介导β基因的表达;在8只受试BALB/C裸鼠中,RT-PCR在2只BALB/C裸鼠骨髓中检测到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提示,rAAV2能够转导人早期胎肝细胞并介导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但同时也存在表达量较低的缺点,应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还需要对AAV2生物学特性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杆状病毒作为优良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载体已在基因治疗、疫苗开发、药物筛选以及基因调控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嗜性不够广泛、转导效率和转基因表达水平偏低,以及表达持续时间短暂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突破这个制约的瓶颈成为学者们新的关注焦点。针对以上问题,围绕杆状病毒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Wistar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携带人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对MSC进行基因修饰;通过皮下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5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组、HGF组和HGF/MS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SC、Ad-HGF或HGF/MSC,通过血清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的生化指标、病理切片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利用腺病毒将HGF基因转入MSC并确定了最佳感染条件。CCl4-橄榄油诱导4周后,动物肝脏外观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表明成功诱导了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动物的体重明显升高、肝指数明显降低,动物存活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50%;MSC组:70%;Ad-HGF组:70%;HGF/MSC组:90%)。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HGF/MSC组动物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6.75±35.98 vs.513.75±12.71U/L,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4.6±10.6 vs.169.67+15.38 U/L,P〈0.05)和总胆红素(14.6±2.08 vs.19.25±1.38g/dL,P〈0.01)均明显降低,白蛋白含量(29.1±1.3vs.22.05±2.61g/L,P〈0.05)明显升高;Ad-HGF组只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6.0±18.40vs.513.75±12.71U/L,P〈0.05)明显降低;而单纯MSC治疗对肝功能改善不明显。丙二醛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动物肝组织中的过氧化反应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弱。HGF/MSC组和MSC组动物肝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69.27±14.58,63.23±13.23 vs.96.59±15.05mg/mL,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3种治疗方式对CCl4-橄榄油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减轻CCl。导致的肝损伤程度,增加动物体重,降低肝脏指数,减轻肝组织的过氧化反应,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其中HGF/MSC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而且细胞注射没有引起动物的不良反应。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可改善CCl。导致的肝损伤,其中以HGF/MSC对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最好。本实验为HGF/M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为治疗肝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该实验旨在分离牛肝干细胞,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为比较医学研究及开发牛肝脏体外研究工具提供实验基础。实验采用改良的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牛肝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PCR对牛肝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进行鉴定。实验分离的细胞接种48 h开始贴壁分裂,随后呈集落样生长,表现出干细胞的特性,低密度下培养504 h后细胞呈肝细胞样分化。正常接种密度的细胞可传至P3代,HE染色可见细胞均为单核,核浆比大,呈幼稚低分化状态;免疫荧光染色和PCR结果均显示,该细胞表达甲胎蛋白AFP、上皮细胞黏附蛋白(EpCAM)、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CD34、干细胞因子受体蛋白(c-kit)、细胞角蛋白CK18、CK19。结果表明,该研究分离了一种具有明显干细胞特征,并表达成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牛肝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20.
The cytoplasm of a zygote is observed on the somatic way of evolution up to the organ. For mitochondria,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ellcomponents for the extranuclear heredity, a model of evolution for liver cells with its computer programs wa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