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应用血浆代用品行血液稀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改良明胶液(MFG)和羟乙基淀粉(HES)两种血浆代用品,对犬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者对犬的血流动力不学及氧输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放血量10~20ml/kg时,MFG的CO、CI、DO2,VO2上升(P〈0.05),HES的CO,CI增加,但DO2,VO2下降(P〈0.01)。当放血量为20~30ml/kg时,MFG的CO、CI仍增加(P〈0.05),而HES的CO,CI已明显下降(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亢病人的钙磷代谢、骨代谢和骨密度改变及机理。方法 对38 例甲亢病人治疗前后用单能 C T( S E Q C T) 测定骨密度( B M D) 变化,用双抗体法测定血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 C I C P) ,骨钙素( B G P) 和尿脱氧吡啶酚( D P D) 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 B M D 明显降低[ 男(120±8) mg/cm 3 H A,女(114 ±7 .2) m g/cm 3 H A] 治疗后都恢复正常。血 B G P 男性从(15 .2 ±7 .9)μg/ L 下降到(7 .5 ±2 .8)μg/ L( P< 0 .05) ,女性从(16 .4 ±7 .1)μg/ L 下降到(6 .8 ±2 .1) μg/ L( P< 0 .01) 。血 C I C P 男性从(185 ±23 .5)ng/ ml 下降到(70 ±10 .4)ng/ ml( P< 0 .05) ,女性从(164 ±16 .2)ng/ ml 下降到(69 ±9 .2)ng/ ml( P< 0 .05) 。尿 D. P. D 男性从(13 .7 ±2 .5)n M/ m M 下降到(3 .4 ±1 .0) n M/ m M( P< 0 .01) ,女性从(14 .6 ±2 .3)n M/ m M 下降到(4 .5 ±1 .2  相似文献   

3.
报道在160例乙肝中检出31例HDV感染者,慢活肝、肝硬化中阳性率分别为27.3%(21/77)、25.0%(6/24),高于慢迁肝中阳性率3.2%(1/31)(P<0.05)。8例抗HDIgM阳性者中HDAg阳性者滴度低,HDAg阴性者滴度高;3例抗HDIgG、IgM同时阳性者病情活动且重,单纯抗HDIgG阳性者病情轻。HBeAg、HBVDNA阳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19.4%(6/31)、10.2%(5/49),抗HBe阳性、HBVDNA阴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30.6%(19/62)、29.3%(22/75),提示HD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对肝脏慢性化起一定促进作用,抗HDIgM阳性者说明肝内有HDV复制,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4.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肝癌裸鼠模型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反义H-ras寡脱氧核苷酸(ODN)对高表达蛋白p21H- ras的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细胞生长、凋亡及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LCI-D20细胞,经10μmol/L浓度反义ODN处理后,以1.5×10细胞数分别接种于14只裸鼠皮下缝制皮囊内:6只接种反义H-rasODN处理细胞,4只接种H-ras非特异性反义ODN处理细胞,余4只接种未作处理的对照细胞。结果反义H-ras对LCI-D20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t=31.529,P<0.01),反义ODN处理细胞,S期比率(36.0±1.4)显著低于对照组(58.5±0.9,t=13.519,P<0.01),而G1/G0期比率(56.7%±1.1%)高于对照组(37.4±0.7,t=14.802,P<0.01);反义H-rasODN处理细胞的凋亡发生率(3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2.5%±1.2%,t=13.434,P<0.01);反义H-ras处理对LCI-D20细胞在接种动物体内的生长具有显著延迟抑制作用(t=3.509,t=3.452,P<0.01);接种动物的肺转移率,反义H-rasODN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病变机理。方法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4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7例。生长激素水平和胰岛素(INS)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结果NIDDM患者的GH无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3.3±1.2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1.0±1.2μg/L),合并微血管病变者(5.7±1.9μg/L)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病程延长,GH水平越高,微血管病变发病比例也就越高。血清GH水平与血糖呈平行关系(r=0.173),与INS间无显著相关。IDDM患者GH水平(6.6±3.4μg/L)较NIDDM患者(4.6±1.8μg/L)还高,且均为有微血管病变者。结论GH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7.
心痛贴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痛贴经皮给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iv 1.0μ/kg垂体后叶素致SD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观察经皮给药后缺血心肌的心电固变化;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用0.5%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把末染色的梗塞心肌剪下用滤纸吸干称重,计算梗塞心肌占心室重量的百分比;SC 8mg/kg ISO致SD大鼠心肌损伤,测血清及心肌CPK。结果:心痛贴心前区贴敷4.49g/kg、8.98g/kg^2能明显抑制iv 1.0μ/kg垂体后叶家所致缺血心肌的心电固变化;降低SC 8mg/kg ISO所致损伤心肌血清CPK的水平;iV 3.45g/kg心痛贴能明显缩小SD大鼠冠脉血管结扎所致心肌梗塞面积。结论:心痛贴经皮给药可产生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安宁po3,6g/kg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能明显降低其血清和肝脏中的TC和TG含量(P<0.01),并能明显提高血清HDL-C的含量(P<0.01)及降低AI值;心安宁po2,4g/kg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1);心安宁po1,3g/kg能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血栓重量(P<0.01)。  相似文献   

9.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8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评价2-DE、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示:2-DE及ECG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1%和59.8%(P>0.05),特异性为94.6%和75.7%(P<0.05);冠脉狭窄<75%时敏感性分别为28.9%和36.8%(P>0.05),狭窄≥75%时则为92.8%和72.4%(P<0.05);对陈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为100%。2-DE检出病变部位,范围较ECG所示更特异。更符合责任冠脉供血区。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1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现伴有乳头肌功能不全及断裂18例,室壁瘤10例,室间隔穿孔及心室破裂各1例。表明超声心动描记术有助于早期发现AMI的机械并发症,并可对室壁瘤的大小、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的血液返流作出定量或半定量的估价,及观察到穿孔、破裂及断裂的部位及范围,为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塞是威胁老年人的严重疾病,本文就268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7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96例)进行分析。结果:60~69岁是心肌梗塞发病高峰,无痛性心肌梗塞明显增多,心肌塞梗的并发症随年龄的增加而俱增,成为老年人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与93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对比观察和护理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P<0.01);以呼吸困难、晕厥、腹痛为首发症状多见(P<0.05);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多见。提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应严密监护,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者随机分组,30例给予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并与29例应用利多卡因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氨酰心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利多卡因组为86.21%,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高压氧治疗就是使机体的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张力提高,进而增加心肌组织内氧的林弥散距离。同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使缺血区获得新的血供。这样既保护了缺血的心肌细胞,又降低了心肌细胞的应激性,抑制了室早及室颤的发生,对心肌梗塞再发起了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侨英  覃数 《重庆医学》2004,33(11):1664-166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给予辛伐他汀干预. 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及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血液过氧化氢(H2O2)含量,并与假手术组比较. 结果心肌梗死组(M组)大鼠外周动脉压(APS)、舒张压(APD)均降低,心率增快(P<0.01).LVSP和 dp/dtmax,-dp/dtmax下降(P<0.01), LVEDP升高(P<0.01);心肌、血液中SOD及CuZn-SOD活性下降,H2O2含量升高(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较M组APS、APD、LVSP、 dp/dtmax、-dp/dtmax均回升(P<0.01),LVEDP回落(P<0.01);血清和心肌SOD及CuZn-SOD活性升高,H2O2含量下降.结论辛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边全血即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和不良后果预测价值。方法对收入急诊抢救室的128例高度可疑的AMI患者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cTnT,同时用同一份标本分别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在发病6 h和24 h内cTnT检测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4.3%和97.1%,特异性为97.7%。而CK及CK-MB的活性6 h内检测AMI的敏感性分别为40%和35.7%。结论cTnT快速即时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宜床边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AMI,特别适用于急诊及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研究设计在心电监护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注射尿激酶,观察其溶栓效果。研究单位中原油田中心医院内科。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发病均在12小时以内。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 的诊断标准。处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心电监护,定时静脉注射尿激酶,定时记录心电图,血压及心功能,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病6小时以内治疗7例,冠脉再通4例;发病7~12小时治疗者7例,冠脉再通1例;6例合并泵衰竭者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发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西德产随带微机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38例,进行24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4例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9例出现心绞痛,11例心肌缺血加重。对照组31例中有3例出现心绞痛,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可疑阳性。两组心脏意外事件(心肌梗塞+猝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住(P<0.05).提示:运动诱发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