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块中 线 上 ,距 寰椎后 弓上 缘 最少 3m m ,内斜 10° ,上斜 5°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的 进钉 点 位于 枢椎 侧 块内 上象 限 ,显 露枢 椎椎 弓 内缘 。直视 下进 钉 ,内斜 25°上斜 25° 螺 钉直 径 3.5m m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长 28 ̄32m m ,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长 24 ̄28m m 。 , 。结果 :全 组病 例未 发 生椎 动脉 、脊 髓 损伤 ,术 后临 床症 状 得到 不同 程 度的 改善 。随 访 3 ̄21 个月 ,平 均 6.7 个月 。 X线、CT 复查 示螺 钉 位置 良好 ,无 松动 、断 钉 ,植骨 3 个月 后均 达 到满 意融 合 。结 论 :寰 枢 椎 椎 弓根 钉 板 固 定治 疗上颈 椎不 稳 效果 良好 ,是 寰枢 椎 后路 固定 可 供选 择的 术 式之 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9.4岁,其中枢椎齿状凸骨折5例,均为陈旧性AdersonⅡ型骨折;寰枢椎陈旧性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枕颈区疼痛、颈部活动障碍.4例患者合并脊髓受压,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2例.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5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寰椎进钉点在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头偏约5°,枢椎进钉点为下关节突内上象限,钉道方向内斜32°,上倾28°.结果 12例患者共植入寰、枢椎左右椎弓根螺钉各24枚,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月JOA评分为13.5~16.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7.4%.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具有稳定固定的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ALPFⅡ)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人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15例伴有神经损伤者,除1例C级无恢复外,其余14例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满意,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采用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43岁。其中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价,好转8例,无改变5例,加重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枢椎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6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5~63岁,平均4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10例,双侧高跨2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12例,双侧发育不良2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VAS评分1~6分,平均3.12±2.13分;2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5~11分,平均7.9±2.1分。术前行X线、CT和MRI检査,术后7d及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査,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5~215min(153.7±27.9min);出血量160~650ml(263.1±68.5ml),3侧椎弓根钉应用“in-out-in”技术置钉过程中,出血多,改为椎板钉;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8~20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査见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3±0.72、1.11±0.93、1.09±0.98及1.07±0.81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9±1.8、13.4±2.3、13.6±1.9及13.8±2.1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术中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32例128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全部获327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36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9±1.8)分,恢复率76%92%,平均83%。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及脊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8.
9.
10.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6~20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6岁;Jefferson骨折4例,Ⅱ型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7例。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38.75±20.06)min,术中出血量(338.80±100.10)ml,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随访15.56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VAS评分从术前(7.25±1.52)分降至末次随访(2.1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从术前(8.65±3.49)分提高至(13.05±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58.01±20.1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上颈椎损伤致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结果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神经症状者得到改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个月,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障碍,左右旋转功能略受限。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均在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利用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连接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复位,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稳定性重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失稳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治疗,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融合情况:优29例,良8例;优良率100%。根据JOA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优良率为92.9%,所有病例无螺钉折断、松动,无植骨块脱出、塌陷、移位,无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提高了融合成功率,降低了手术花费,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可操作性和疗效,并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枢椎脱位。[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前路松解,后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高位脊髓压迫症14例。术前均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除枕颈融合需颈托固定3个月外,其它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14例病人均获得了平均18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病例。12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满意、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