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Nd—Fe—B合金的辉光离子烧结及渗金属复合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以一次性实现Nd-Fe-B合金压坯的烧结和表面渗金属处理,却在完成制品烧结的同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合金扩散层,从而改善和提高制品的表面性能。在该工艺条件下,渗金属速率比普通钢材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渗温度、时间、气 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明显影响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对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当保温时间为2-3h,C3H6O(丙酮)输入量为保护气氛总体积的7%(体积分数,下同)时:材料密度为6.7g/cm^3的Fe-C材料,在560-620℃,可获得530-77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5-0.6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12-23μm;Fe-C-Cu材料,在560-580℃,可获得640-65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23-0.38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2μm,FC-C-Cu-Mo材料,在560-580℃,要获得760-88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7-0.2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7μm。  相似文献   

3.
添加羰基铁粉提高铁基合金烧结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Fe-Ni-Cu-Mo-C系合金中添加羰基铁粉,改善了粉料的压制性能和粉坯的烧结性能。以钢模成形、一次烧结工艺制造的合金,密度达7.52g/cm^3,相对密度95.2%,提高了制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20钢、工业纯铁、18-8不锈钢3种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可以在3种材料表面获得成分类似于镍基合金Inconel625及与Inconel625不同的表面合金渗层。并对渗层成分控制、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固溶渗铜—两相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兰 《中国钼业》1995,19(1):10-13
W-Mo混粉、成型、烧结、渗Cu工艺制取的W-Mo固溶渗Cu合金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完全适应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主要部件小型化的需要。Mo的加入,(1)改变了固溶体骨架的颗粒尺寸,细化了组织、强化了W基体;(2)降低了烧结温度,在不降低其它综合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冲击韧性、降低了合金的比重。研究的以Mo部分取代W渗Cu合金适应于工作时间短的条件,为今后发展轻量级火箭材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6.
安泰科技     
<正>难熔材料分公司主要产品钨制品钼及钼合金钨基高比重台金钨铜钼铜合金铼及铼合金特种陶瓷过滤材料分公司主要产品等静压烧结金属材料模压烧结金属材料丝网烧结金属材料纤维毡烧结金属材料膜烧结金属材料粉末与制品分公司主要产品金属磁粉芯及一体成型电感用软磁粉末多孔过滤材料用合金粉末金属注射成型用不锈钢及低合金钢粉末高速钢和高温合金金刚石单晶合成用触媒粉及工具用胎体粉新能源及3D打印用合金粉末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零部件用粉  相似文献   

7.
铁基烧结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冶金铁基烧结合金在工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孔隙的存在,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均有待改善。目前,旨在提高粉末冶金铁基烧结合金综合性能的方法很多,该文综合介绍了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粉末冶金铁基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渗碳、离子氮化,气体碳氮共渗、水蒸气处理、电镀、镀锌、电沉积,激光处理等,阐述了各自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探讨了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最后结论为表面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铁基烧结合金的整体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和降低其制备技术,而主要研究方向仍在于妥善解决由孔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五、渗铜的铁和钢本标准包括由铁和(或)铁合金粉与石墨(碳)粉的混合物制造的粉末冶金材料,在这种材料中,其空洞用铜基材料通过浸渗作用基本上被填充。材料性能浸渗就是用熔触的金属或熔点较低的合金通过毛细管作用填充粉末冶金坯中连通孔隙的过程。渗铜钢是通过把铁粉或铁基粉(含或不含石墨粉)压制成成品形状,并在烧结期间用铜基材料渗入坯连通孔隙制成的。这种制品是钢—铜结构,只有通过粉末冶金工艺才能得到。同烧结铁或碳钢粉末冶金零件相比,渗铜能够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硬度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
硬质合金低压热等静压烧结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低压热等静压烧结工艺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合金内部残余孔隙、细化晶粒、克服常规热等静压给合金造成的粗晶、钴池和表面成分改变的缺陷,显著提高硬质合金物理-力学性能,并能有效校正合金碳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制备金属原型零件的渗铜烧结处理工艺。通过放电加工试验以及对原型零件表面组织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原型零件的放电加工行为,结果表明,经渗铜烧结处理的原型零件可获得与常规电极相近的加工性质,并且表现出优于常规电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通过在普通换热管内表面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金属层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的效果,多孔层的烧结温度对基管性能不能有损伤,同时要求多孔层本身孔隙连通,与基管结合较好,且耐蚀性与基管相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白铜基管(BFe10-1-1)的管内多孔层烧结合金粉末Cu-10% Ni-20% Zn-2% Sn(质量分数),该粉末成分耐蚀性优于基管。烧结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粉末在940℃下烧结时对基管性能无损伤,烧结后与基管结合良好,同时粉末多孔层内部孔隙均匀联通;进一步的应用实验也证明,该多孔层合金粉末具有非常好的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镍加入到钨基高比重合金中的四种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镍以共还原法的方式加入,所得合金在液相烧结时的活化作用下,降低了合金的烧结温度,钨晶粒微细,防止了脆性相WNi4,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同时合金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许越  滕玉洁  张勇  李英杰 《稀土》2004,25(5):13-14
研究了采用稀土多元共渗方法提高AZ91镁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镁合金表面耐全面腐蚀、点蚀的性能,提高镁合金表面在温热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经过稀土渗入处理后的镁合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有利于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铸渗法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钢基材料。确定了以Mo粉、FeB合金粉和Fe粉为基本原料,加入C、NaF、PVB等添加剂,采用铸渗反应烧结工艺,在ZG45铸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利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铸渗覆层的金相组织,利用SEM—EDS研究了铸渗覆层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铸渗层成分分析表明,在界面结合处实现了合金元素的扩散与渗透,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与钢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初步讨论了铸渗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缸体是高压轴向柱塞泵的重要部件。用烧结扩散焊接工艺制取的粉末冶金双金属缸体,是以45号钢作为缸体基体,在柱塞孔侧壁和配油面,烧结一层减摩性好的铜铅材料而成的一种复合结构制品。本文简述了缸体减摩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列出了两轮台架试验的主要结果。试验表明:型式试验结束后泵的容积效率为ηv=92.35%,高于部颁标准要求(ηv=88%),且减摩层磨损量极微。粉末冶金双全属缸体与QAL9-4青铜整体结构缸体和浇铸双金属缸体比较,可大幅度节约铜合金材料。根据试验测算,一个63CY14-1B泵缸体,可节约铜合金约8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耐磨损的表面涂层,用真空熔烧方法制成与钢基休牢固结合的镍基自熔合金—碳化铬复合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应用环块磨损试验机,对具有不同碳化铬含量的镍基复合涂层对金属的摩擦副进行了磨损试验。试验结果指出,在同样条件下,在涂层对金属副中的复合涂层的磨损抗力比在金属对金属副中的GCr15钢要好。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比GCr15钢及纯镍基合金涂层降低约一个数量级,并且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是随碳化铬含量增加而下降的。根据试验结果,对在复合涂层中合理的碳化铬含量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羰基铁粉和羰基镍粉为原料,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工艺制备Fe-50%Ni(质量分数)软磁合金,研究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热处理制度对其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杂质含量、密度、金相和磁性能的分析,发现C、O等间隙杂质原子含量和热处理的冷却方式强烈地影响MIM Fe-50%Ni合金的最大磁导率和矫顽力,而相对密度是影响MIM Fe-50%Ni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初始磁导率的主要因素。试样经1 380℃氢气烧结3 h、650℃保温1 h再油淬,可获得最佳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为1.496 T,矫顽力为4.8 A/m,最大磁导率为75.2 mH/m,初始磁导率为9.18 mH/m。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phase composition, fineness, and morphology of W-Re powders with different rhenium content on compaction, and formation of porous structure has been studied. Fine particle powders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of 5–8 m2/g, mechanical mixtures of tungsten and rhenium powders, and W-Re alloy powders were used. Local nonuniform compaction is observed during sintering of powder mixtures and alloy powder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alloy powders and intermetallic powders have lower sinter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Electric-discharge sintering of metal powders and powder composites is accompanied by anomalously high rates for compaction, and alloy and phase formation. Application of low-frequency pressure pulses on powders and powder mixtures during the concluding stage of electric-discharge sintering leads to even greater intensification of compaction and alloy formation.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3/4(412), pp. 105–109, March–April, 2000.  相似文献   

20.
吴翔  廖军  刘方舟 《湖南有色金属》2013,29(1):44-46,78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WC—Co粉末,分别在低压和真空条件下制备WC-20%Co硬质合金,通过对合金性能的检测和金相组织的观察,研究了球磨时间和烧结工艺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对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控制适当的球磨时间,町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和高韧性;通过调节工艺,真空烧结也可以提高合金的性能,低压烧结对粗颗粒WC为原料的合金的综合性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