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碳纤维表面连续电镀的相关关键工艺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去胶和除油预处理的基础上,合理匹配电镀液的电流密度、温度、主盐浓度和添加剂浓度等工艺参数,通过连续电镀在碳纤维表面可以获得致密光亮的金属Ni/Ag镀层,导电性能良好,对推动碳纤维作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增强型填料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连续镀铜。利用CHI660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不同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以此优化镀液配方,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2O74?与Cu2+质量比为7的镀液为基础镀液,加入20g/L柠檬酸铵,在温度40°C,pH=8.2~8.8和电流0.6A的条件下电镀60~150s,可以消除"黑心"和"结块"现象,得到均匀、细致、界面结合力良好的碳纤维表面镀铜层。镀后碳纤维导电性提高了150倍,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概述化学镀镍层的性能,影响镀层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各种因素.列出了7种化学镀镍液的成分组成,讨论了各种不同基体材料化学镀镍前处理的方法及槽液维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前处理主要包括丙酮清洗、粗化、敏化/活化、还原和分散。观察了碳纤维的表面形貌,测试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预处理对镀层质量而言非常关键。本工艺得到的镀层均匀、完整,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电镀法制备镀镍碳纤维,以提高碳纤维的电性能和开发新型电磁防护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冷热循环法、四探针法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电镀不同时间后镀镍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结合力、体积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镀层与碳纤维之间结合紧密;随电镀时间延长,镍镀层厚度增大,导电性改善;镀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较镀镍前略差。较适宜的电镀时间为4 min。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化学镀镍层黑化工艺方法,影响膜层黑度的因素以及黑膜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化学镀镍表面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碳纤维的电磁防护性能,以化学镀镍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SEM及EDS对镀层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化学镀镍碳纤维的电磁屏蔽效果。结果表明:所得Ni-P合金镀层均匀,厚约1μm。正交排布的化学镀镍后的碳纤维在2~18GHz内的电磁波反射衰减达到-20dB。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是一种耐高温、机械性能优异、自润滑性好、耐化学品腐蚀、阻燃及耐剥离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不仅可以改善其装饰性,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的抗磨减磨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阻燃性能等。详细阐述了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原理及质量评价方法,为推广规范的化学镀镍工艺,改善化学镀镍层质量,扩大工业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前处理包括去胶、除油、粗化、中和、敏化、活化和还原.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优化了化学镀镍的配方.研究了主盐、还原剂、pH和施镀时间对碳纤维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下灼烧30 min,可去胶完全.硫酸镍质量浓度为30 g/L、次磷酸钠质量浓度为35 g/L、pH为4.5左右及施镀时间为lh时,所得碳纤维的增重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粗化、敏化、活化等预处理,改变了碳纤维表面的状态和结构,提高了表面活性,改善了碳纤维与其它物质的相容性。在经过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化学镀镍,经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在化学镀过程中沉积速度分为四个阶段: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稳定期;对反应温度、pH及络合剂的质量浓度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镀镍复合添加剂配方:吡啶衍生物(NPB)15 mg/L,糖精钠(BSI)1 000 mg/L,苯亚磺酸钠(BSS)120 mg/L,2–乙基己烷磺酸钠(EHS)500 mg/L,烯丙基磺酸钠(SAS)1 500 mg/L和丙炔磺酸钠(PS)45 mg/L。研究了各组分对镀层光亮度和镀液分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分对镀层亮度的影响大小顺序为NPB>BSS>EHS>SAS>PS>BSI;对镀液分散能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BSS>NPB>EHS>BSI>PS>SAS。与某市售镀镍添加剂相比,该复合添加剂在镀层亮度、镀液分散能力、微观形貌和降低孔隙率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镀镍碳纤维(Ni-CF)制备导热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水灰比、纤维掺量和长度对水泥净浆试件升温值的影响,分析了Ni-CF掺量对水泥净浆试件电热升温和电热转化率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随着Ni-CF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最大升温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纤维掺量为0.4%(质量分数)时试件升温效果的提升最明显;当Ni-CF长度从4 mm增至8 mm时,水泥净浆试件的最大升温值逐渐降低;水灰比(W/C)为0.5时,Ni-CF水泥净浆试件通电发热的温度最高;Ni-CF提高水泥净浆试件电热转化率的效果较好,最高可达71.98%,是同配合比下碳纤维(CF)水泥净浆试件电热转化率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通过对镀层结合力、金相组织、沉积速率、硬度等性能的比较,选出最优镀液配方,并对所得最优组镀件进行SEM和EDS分析及耐腐蚀性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镀液配方为:硫酸镍30g/L,次磷酸钠25g/L,乳酸20mL/L,乙酸钠15g/L。所得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为11.88%,是高磷镀层;经耐腐蚀性能检测,该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镍为主盐,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采用复合络合剂在酸性条件下对45钢镀件进行化学镀镍,在硫酸镍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醋酸钠浓度、络合剂A浓度、镀液pH值和镀液温度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镀层沉积速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酸性化学镀镍工艺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施镀条件为:硫酸镍浓度35 g/L,次亚磷酸钠浓度30 g/L,络合剂A浓度10 g/L,镀液pH值6.0。在此条件下镀件的镀层沉积速率高达17.38μm/h,且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5.
镀镍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处理工艺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使用哈林槽对影响电镀镍的各因素进行探讨,定义镀镍效果由镀镍层厚度均匀性和厚度平均值共同评定。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与时间的组合对电镀镍层厚度的影响,获得了适合镀镍的Jκ为2.5~3.0 A/dm2。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优化方法,对镀镍层进行了附着力性能检测。获得镀镍最佳工艺参数为16 g/L Ni Cl2·6H2O,400 m L/L Ni(NH2SO3)2,48 g/L H3BO3,p H为4.2。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解释了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建筑用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以抗拉强度和致密度为考核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复合材料的热压工艺参数,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抗拉强度为考核指标时,对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因素B(热压时间),其次是因素A(热压温度),而影响最小的是因素C(热压压力);以致密度为考核指标时,对致密度影响最大的是因素A(热压温度),其次是因素C(热压压力),而影响最小的是因素B(热压时间)。采用综合平衡法优化建筑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工艺参数组合为A1B3C3,即热压温度为510℃、热压时间为180min、热压压力为15MPa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取得最大的致密度和抗拉强度,此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86.98MPa、致密度为99.92%。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不同的电流密度、温度及整流器输出波形进行了薄膜电路镀镍实验,以此来研究电镀参数对薄膜电路镀镍速率、镀镍层表面形貌、粗糙度、微带线厚宽比等性能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薄膜电路的镀镍速率会逐渐增大;镀层表面缺陷会先减少后增多,镀层粗糙度也会先减小后增大,微带线厚宽比会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薄膜电路的镀镍速率会逐渐增大,镀层表面缺陷会先减少后增多,镀层粗糙度会先减小后增大,微带线厚宽比会先增大后减小;选用不同的整流器输出波形镀镍时,在高低自由波及脉冲波形条件下,薄膜电路分别具有最高与最低的镀镍速率;高低自由波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镀镍层缺陷较多,状态较差,单相全波整流波形与脉冲波形条件下镀层表面缺陷较少,形貌较好;高低自由波及单相全波整流波形分别具有最大及最小的镀层粗糙度;高低自由波及单相全波整流波形条件下,薄膜电路微带线分别具有最小及最大的厚宽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碳化硅深刻蚀过程中厚镍掩膜工艺条件,依据电镀原理,设计了以镀液pH、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电镀速率和镀层均匀性双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法分析,研究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台阶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电镀速率、镀层均匀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电镀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白英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并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优化。方法:以士的宁为标准对照品,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采取单因素对照实验,考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固液比4个变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当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6 h,乙醇浓度为90%,固液比为1∶60(g/mL)时,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为12.19%。结论:该方法优选了白英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白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橘皮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文章以吸光度为考察指标,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对橘皮中总黄酮物质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橘皮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