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谢亚利  李汉华  林康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40-2542
目的掌握东莞市东坑镇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利用1996--2008年东坑镇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东坑镇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地点以集体食堂(81.48%)为主,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11.11%)。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中毒原因以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为主。结论该镇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仍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96起部队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队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检索的96起部队食物中毒按中毒特征分项,输入Microsoft excel统计表中,进行归类总结。结果:部队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66.7%;发生时间以4-9月为主,占72.9%;发生单位以连队所占比例最大,占66.7%;中毒强度大于40%的占47%;中毒餐次中晚餐占50%;内类为主要中毒食品;外购熟食、凉拌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原因,缺乏卫生常识为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原因,食品储入不当受污染为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原因;会餐时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部队食物中毒有一定规律,应把握重点环节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0起,中毒人数4 631人,年均发病率为49.27/10万。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三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占中毒总起数的43.4%,第二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发生90起,占中毒总起数的75.0%。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6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57.5%。中毒食品以肉与肉制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5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9.2%。结论近年来中山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且中毒的致病因素有所变化,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福州市近8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这8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中毒食品进行科学统计。结果: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96起,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49起,占51.04%,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21.88%、9.38%和7.29%。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占34.38%和54.16%。结论:我市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夏秋季节气温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是食物中毒多发季节;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1989~1993年食物中毒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了日本食物中毒统计调查制度和程序,并分析了1989~1993年日本食物中毒发生情况。5年共发生3742起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72.8%),特别是沙门氏菌属和副溶血性弧菌。动、植物自然毒所致食物中毒以有毒蘑菇和河豚鱼为主,中毒食物主要为鱼贝类和复合烹调食品。中毒场所多为公众饮食服务业和家庭,尤以学校发生大型食物中毒为多。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1992-2001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河南省1992~2001年食物中毒情况作了统计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按食物中毒发生地点、中毒食物的种类、发病原因,分别介绍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结果10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598起,中毒人数17660人,死亡人数143人。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个体摊贩,共发生142起,中毒人数达3560人,死亡人数19人。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居多,共发生301起,中毒人数达10327人,死亡人数19人。发病原因主要是化学性物质引起,达298起,中毒人数6266人,死亡人数112人。结论10年来食物中毒起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以个体摊贩为主,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发病原因主要是化学性物质引起。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阿坝州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阿坝州1990~2005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食物中毒专题调查总结进行分析。[结果]16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5起,中毒人数207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6.07/10万,死亡14例;中毒发生以夏秋季为主,占68.8%;中毒原因以有毒植物为主,占53.6%;中毒的食品种类以毒蕈类和肉与肉制品为主,占60.0%;发生场所以家庭、集体食堂为主,占68.0%。[结论]加强家庭、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及监督监测力度,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宣传普及有毒植物鉴别和制作工艺及食品卫生知识,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丹阳市 1 998~ 2 0 0 3年六年中共发生食物中毒 1 5起 ,中毒 2 64人 ,死亡 2人。经分析 ,食物中毒有逐年长升趋势 ,好发于每年温度较高的 7~ 9月间 ,以动物性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 ,其中造成死亡的原因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中毒场所以饮食单位为主 ,其次为居民家庭。根据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食物中毒的预防必须突出对重点季节、场所和食品采取控制措施 ,要降低食物中毒的死亡率 ,必须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区1996年~2005年10年中的食物中毒发展趋势,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市区1996年~2005年10年间的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和调查报告,按中毒发生的场所和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并根据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技术处理总则进行判定、分析。结果10年中市区共报告食物中毒115起,中毒人数为2136人,平均发病率为6.72/10万;其中死亡3人,病死率为0.14%;发生中毒的起数和人数均以家庭聚餐型居首位,死亡比例也以家庭聚餐型居多;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引起中毒的病因物质以细菌性为主。结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并以家庭聚餐型的比例日渐升高;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卫生,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抓好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控制;防止有毒化学物质尤其是亚硝酸盐与食盐混用等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3-2007年百色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5年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食物中毒报表、报告卡和调查报告。据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色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3起,中毒1633人,死亡31人(病死率1.9%)。2、3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71.1%),有明显的季节性;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中毒食品以肉及肉制品为主;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主;死亡数以酵米面中毒为多。[结论]针对百色市食物中毒原因和特点,提出相应防制对策,才能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的实验室分析和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学校食物中毒的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进行了实验室化学分析,以确定引起中毒的原因。方法:可疑中毒食品样品和一呕吐物经研磨混匀后,加入保护性试剂和pH调节试剂,在弱酸性条件下,重氮化反应并形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比色测定。结果:60件被检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中,13件检出亚硝酸盐。结论: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症状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定食用过量亚硝酸盐为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提出了判定原则和理论推断。同时,对卫生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处罚的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立新  杨红茹  王振明  王跃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83-2484,2494
[目的]探讨河北省近5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趋势.[方法]对1954~2003年河北省食物中毒年报表和个案资料进行中毒案例起数、中毒人数、中毒原因、中毒场所、地区及中毒食品的描述性分析.[结果]1954~2003年全省食物中毒报告案例及食物中毒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发生地点是家庭散居户、个体摊贩;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食品;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食品微生物污染,其次是化学性中毒;农村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地点.[结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一起混合性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对中毒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对中毒现场的各种工具容器以及患者的排泄物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发病患者25例,罹患率69.4%。在采样检验的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结论]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断为一起由混合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生熟食品及工具容器交叉污染是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士俊  栾玉明  赵丽庆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49-2252
目的了解汶川县威州镇医生和普通居民对食物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普通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为5·12汶川地震后当地食物中毒防治对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对医生和普通居民进行题目不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医生回答有关食物中毒防治问题的总正确率为35.7%,大多数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低于50%;普通居民对食物中毒防治常识和自我预防回答正确率均未超过80%,饭前便后每次洗手的占53.0%,经常喝生水的占44.7%,不会进食因储存不当而可能变质的食品的占49.2%,分切食品时未严格生熟分开的占89.0%。结论威州镇的食物中毒防治现状亟待改善。对当地医生食物中毒防治专业知识的培训效果不理想;普通居民对食物中毒防治常识认识不足。因此,应强化城乡基层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对当地居民加大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针对性和细节性宣传教育,强化其风险意识,并进行充分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旺苍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收集旺苍县2004—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旺苍县2004-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起,中毒人数151人,死亡1人。年均发生中毒4起,起均中毒人数4~5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近年中毒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占58.82%。以住宿制学校的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59.60%。沙门菌和有毒野生蕈为主要致病因素。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及卤制品、皮蛋和野生草。结论加强住宿制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监测和农村家庭食物中毒的预防是减少食物是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区各类食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卫生管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度各类抽样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样品908件,合格553件,合格率60.9%,食品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几率大。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和豆制品。结论:食品样品的合格率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今后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肉及肉制品、豆制品、冷饮、糕点类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经常性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1996~2000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河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趋势,探讨预防措施,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河南省1996~2000年全省各地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个案报表汇总统计,根据其发生中毒的种类、场所、致病因素等进行归类,食物中毒的诊断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 食物中毒的发生在河南省种类多是植物性食品、场所以农村乡镇家庭聚餐为最多。致病因素多是农药和化学物。结论 针对食物中毒发生的种类、场所及致病因素,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诊疗中的有关问题。[方法]61例食物中毒病人及时住院行紧急救治,同时作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作化学检验;对可疑食品,病人的洗胃液及粪便作细菌学检验。[结果]经治疗后,61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两个实验室细菌检验均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且具同源性。[结论]只要按科学方法工作,食物中毒的原因可以查明,病人能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省食物中毒病因变迁规律 ,为今后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不同时期对全省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中毒场所、中毒原因食品、致病因素等进行归类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全省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年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食物中毒发生规模逐渐减小。在各个时期 ,家庭食物中毒的构成均占首位 ,且在死亡人数中占 70 %以上。动物性食物中毒所占比重下降 ,植物性食物中毒比例上升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比例下降 ,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比例上升 ;在死亡人数中 ,由有毒动植物中毒引起的所占比例在下降 ,由植物性食物中毒引起的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植物性食品、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防治工作 ,重点要做好农村及家庭食物中毒防治措施的研究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