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丁香酚(eugenol)是丁香油的一种衍生物,是中药柴胡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丁香酚静脉注射、经胃及中枢给药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1],腹腔注射丁香酚还可逆转正常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使家兔体温降低[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建立内生致热原(EP)性发热家兔模型,观察脑热清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及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EP组的ΔT及TRI4变化、下丘脑及脑脊液中cAMP含量、腹中隔区AVP含量显著高于脑热清 EP组(P<0.01).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热清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开灵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和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清开灵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和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蒋玉凤,黄启福,严京,贾旭,李伯光(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内毒素;发热;cAMP;清开灵注射液我校研制的清开灵注射液(solutionofQingKaiLing,QKL)是...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 (简称清开灵 )对内毒素性家兔发热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内毒素性家兔发热模型 ,以数字温度计测量结肠的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的IL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 (VSA)的精氨酸加压素 (AVP)的含量。结果 ①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有显著性的解热效应 (P <0 0 1) ;②明显抑制下丘脑IL 1β及cAMP的生成 (P <0 0 1) ;③显著降低脑脊液 (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的含量 (P <0 0 1)。结论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的重要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原和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 ,促进解热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青紫蓝兔内毒素(ET)性发热时血浆、脑脊液(CSF)、隔区和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兔ivET10ng/kg后90min,最大升温效应为1.0±0.36℃(n=9)。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浆和CSF中AVP含量均明显降低,隔区AVP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下丘脑AV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果提示,家兔发热时能促进下丘脑AVP的合成及分泌,使隔区的AVP含量不减少;也提示发热时血浆和CSF中AVP含量降低,并非下丘脑分泌减少所致,可能与发热时释放入CSF中的AVP减少或消耗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7.
脑热清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下丘脑IL-1β及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 ,观察脑热清对家兔体温的影响 ,并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环磷酸腺苷 (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脑热清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P <0 0 1) ,能够明显降低下丘脑中IL 1β及cAMP的含量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IL 1β (r =0 96 2 ,P <0 0 1)及cAMP(r=0 899,P <0 0 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抑制下丘脑中IL 1β含量的增多 ,从而减少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 ,可能是脑热清的重要解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分别复制大鼠、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大鼠与家兔不同脑区组织(脑皮质、脑干、丘脑下部)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家兔ET性发热时,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脑皮质、脑干cAMP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作者推论:大鼠、家兔ET性发热都是由于丘脑下部cAMP含量增加所致,丘脑下部cAMP含量变化是体温波动的原因之一。cAMP可能是一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分别复制大鼠、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大鼠与家兔不同脑区组织(脑皮质、脑干、丘脑下部)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家兔ET性发热时,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脑皮质、脑干cAMP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作者推论:大鼠、家兔ET性发热都是由于丘脑下部cAMP含量增加所致,丘脑下部cAMP含量变化是体温波动的原因之一。cAMP可能是一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发热大鼠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为开发新药源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复制大鼠酵母人工发热模型,测量大鼠体温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cAMP的含量。结果:九头狮子草对发热大鼠有显著解热效应,明显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cAMP含量。结论:九头狮子草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介质cAMP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家兔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模型 ,观察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发热动物的体温及下丘脑cAMP、IL 1β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解热醒神注射液组的体温变化曲线、最大体温上升高度 (ΔT)、体温反应指数 (TRI3)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表明解热醒神注射液对正常体温影响不大。而解热醒神注射液 +内生致热原组的ΔT、TRI3及下丘脑cAMP、IL 1β 含量明显低于内生致热原组 (P <0 0 1) ,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与cAMP及IL 1β 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说明解热醒神注射液不但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而且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下丘脑cAMP及IL 1β 含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2.
清开灵注射液对脑血肿家兔血气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脑血肿家兔血气值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体血凝块颅内埋藏法复制家兔脑血肿模型 ,在脑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气值变化。结果 脑血肿形成后 ,动物有过度通气 ,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清开灵治疗组对上述异常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清开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通气异常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 min,野黄芩甙+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热瘀证病理模型,用数字温度计观察清开灵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并观察肺、肾、肝的形态改变.结果 清开灵治疗组的最大体温上升度(ΔT)[(0.66±0.08)℃]、体温反应指数(TRI2)(4.67±0.66)、血清TNFα[(3.54±0.78)μg/L] 的含量和血浆PAI[(0.84±0.02)AU/mL]的活性明显低于内毒素组的ΔT[(1.31±0.13)℃]、TRI2(8.44±0.98)、TNFα[(6.10±3.25)μg/L] 的含量和PAI[(0.86±0.01)AU/mL] 的活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血浆t-PA[(0.26±0.01)IU /mL]的活性则明显高于内毒素组[(0.21±0.02)IU/mL],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光镜显示,清开灵可减轻发热家兔肺、肾、肝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形态的改变.结论 清开灵可能通过抑制发热家兔致热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调节血液中纤溶和促凝物质的活性达到清热化瘀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清开灵及侧脑室注射c-fos反义寡核苷酸阻断c-fos基因表达后脑组织蛋白激酶C(PKC)表达量和Glu的N_甲基_D_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数目、亲和力变化的影响.结果:清开灵可有效地抑制Glu所致的脑组织c-fos蛋白及PKC蛋白的表达增强,并下调Glu的NMDA受体数目;而c-fos反义及正义寡核苷酸对Glu的NMDA受体数目及Glu所致的脑组织PKC蛋白表达增多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清开灵抗Glu神经毒性的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c-fos和PKC蛋白基因的表达及下调NMDA受体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白色雌性大耳家免21只,由静脉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发热模型,实验组给内毒素20分钟后在动物的百会穴施以电针,给内毒素后80分钟(动物发热的高峰期)分别从动物的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由耳缘静脉采血、用蛋白结合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浆中cAMP含量。给实验组动物施以电针后体温上升受到明显的抑制。脑脊液中cAMP含量较对照组动物明显减少,但血浆中cAMP含量差异不显著。电针抑制体温上升的作用,很可能是抑制了脑组织产生和释放cAMP有关,而与血浆中cAMP含量无关。本文也进一步证实了cAMP是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取同期21例非脑炎头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均行MRI检查、血清及脑脊液PCT检测,比较两组MRI阳性率、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MRI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血清及脑脊液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检测联合MRI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人体中枢神经感染疾病,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