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柳杉种群种内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10-14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老殿、大树王和禅源寺3个柳杉典型样地,以研究竞争在柳杉种群衰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柳杉基本上是柳杉群落的单一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占58.79%~93.34%;单位面积内柳杉胸高截面积达59.96m2·hm-2,材积达904.9m3·hm-2。柳杉群落存在较严重的竞争,单木竞争指数以老殿最大,平均达4.35;大树王最小,平均为0.58。以竞争指数测度的竞争强度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柳杉单株竞争强度与胸径成反比。认为种内竞争是导致柳杉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川西米亚罗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建群种云杉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西米亚罗地区天然亚高山针叶林云杉种群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云杉种子雨过程从 2 0 0 2年 10月初到翌年 1月初 ,种子雨雨量 (n)为 5 79.99± 110 .84粒 /m2 ,其中种子下落主要集中在 11月 ,占种子雨总量的 5 7.80 % .种子雨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于 2 0 0 3年春季 (3月 )和夏季 (8月 )两次对该天然云杉林土壤种子库取样 ,土壤种子库大小分别为 4 72 .8± 74 .82粒 /m2 和 185 .5± 89.95粒 /m2 ;腐烂种子分别为 39.6 0± 13.2 4粒 /m2和 12 0 .0± 6 3.39粒 /m2 ,腐烂种子比例由 8.39%增加到 6 4 .6 9% ;空粒种子分别为 118.8± 4 4 .6 6粒 /m2 和 6 5 .5± 2 6 .4 8粒 /m2 ,所占比例从 2 5 .14 %增加到 35 .31% .两次取样结果都表明 ,种子库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 ,分别占6 6 .17%和 6 6 .0 3% ,0~ 2cm层占 2 4 .73%和 2 3.4 5 % ,2~ 5cm层占 9.10 %和 10 .5 1% .到 8月 ,土壤中几乎所有云杉种子都失去活力 ,说明云杉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Ⅱ类型 ,即土壤种子库仅在冬季存在 ,在春季萌发 .土壤中春、夏、秋季种子很少或几乎没有 .林下云杉幼苗在 2 0 0 3年 6月 3号开始出现 ,在 6月中旬左右到达出苗高峰 ,累计平均幼苗数 4 .35株 /m2 .在川西米亚罗地区天然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林下和撂荒地生境有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el))幼苗的生长特征、生长速率、生物量和种内竞争的形态反应。结果表明:(1)2类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植株幼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根长和叶片数明显高于在竞争条件下对应指标值;(2)同类生境中,在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显著比在竞争条件下的高;(3)不同生境中,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值,在无竞争条件下,林下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长速率比撂荒地生境的高,而在竞争条件下反之;(4)林下和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植株竞争强度差异不显著,但在林下生境其地上部分的竞争强度显著大于其在撂荒地生境的值,而根的竞争强度相反。可见,紫茎泽兰幼苗在种群建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形态反应,这可能是其能成功入侵不同生境的一种重要生理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菊科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是世界性入侵杂草,也是目前危害我国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畜牧业的良好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种子繁殖是紫茎泽兰初始建群,尤其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环境对种子萌发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物种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通过室内生测法分析了紫茎泽兰种子保存时间、种内竞争及环境温度、盐分胁迫及水分胁迫等因素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寿命较长,存放2.5年的种子萌发率仍可达45.67%;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时种内竞争作用较强,能够显著降低其种子的萌发势和萌发率;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范围较宽,在12~30℃温度范围内均可萌发,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越快,萌发率越高,高温(30℃/22℃)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90.33%;同时发现,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环境中的盐分浓度十分敏感,0.25%的盐质量分数即可达到种子的致死水平,1%的盐质量分数处理即可使种子完全丧失萌发能力。紫茎泽兰种子较耐水淹环境,浸水处理6 d的种子的萌发率仍高达65.68%。由此表明,紫茎泽兰种子不适应盐碱环境,而适宜于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这为探析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活动生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有效、安全的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鹤山针阔叶混交林种群竞争的研究发现,10年生同龄大叶相思—马尾松群落中,大叶相思生长良好,马尾松种群生长不良和死亡率高达72%;异龄大叶相思—湿地松群落内两种群均生长良好;马尾松、湿地松和大叶相思等纯 林内个体高度和胸径的分化差异小,而混交林内各种群个体高度和胸径分化差异大,尤其是大叶相思比针叶树种更明显;在考虑种群竞争指标时,个体枝叶的生物量或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比植株数和构件更好;大叶相思—湿地松混交林总的生物量为69.091/hm~2,大叶相思—马尾松混交林为55.282/hm~2,这两个群落的生物量均低于7年生大叶相思纯林;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时应以异龄块状混交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优势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ni关联指数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别对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柯谷灌丛的10个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优势种间关系较复杂.多物种间里显著的复合正相关关系,45个种对中的7个种对具有显著的正关联,其关联程度较高(Ochiai指数为0.645~0.858),这些关联的种对分别对环境的要求相同;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正协变,它们都是非显著关联的种对,表明在某一具体的植被类型中,种间关联与协变并无明显的内在联系.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与其它优势种间的关联性最广泛,而刺族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则无显著的关联和协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选取盐城滨海湿地典型滩地(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碱蓬滩)互花米草斑块,研究互花米草和本地种的生长特征、斑块微生境变化和互花米草与本地种的相对竞争力。结果表明:①和本地土著种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相比,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能更有效地改善微生境,其发达根系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互花米草的耐盐特性和泌盐作用能够使得互花米草在高盐度环境中生存,并有效的降低土壤盐度;②在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的长势显著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著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1.94±0.94,互花米草的竞争能力明显强于碱蓬;③在碱蓬滩,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芦苇的长势显著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著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0.87±0.30,互花米草与碱蓬之间的竞争相对平衡;④因此,互花米草可能通过种间竞争不断侵蚀碱蓬生境,从而取代当地土著植被碱蓬和芦苇。  相似文献   

9.
金城山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 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南充金城山植被24个优势种群共276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结果表明: 1) χ2检验有15个种对呈正相关, 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5.0,其余258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23个种对正相关, 1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23.0,其余252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4个种对呈正相关, 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4.8,其余247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2)χ2检验只能反映出种对间联结性显著与否,经χ2检验不显著的种对并不意味着其间没有联结性,故只有与Ochiai关联度指数结合,结论才比较合理; 3)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比, 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4) 按照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24个优势种可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各种间具有较强的正联结,表明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不同组间联结较为松散,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所致.桤木、千筋树、插田泡、乌蔹莓和小叶菝葜等呈独立分布.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0.
贡嘎山麦吊杉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吊杉群落在贡嘎山东坡海拔2200~2800m之间呈带状分布。本文从群落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群落外貌和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生活型组成特征、麦吊杉种群高度和胸径的生长规律,以及立木级分布特点,分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最后与北方的暗针叶林作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群落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封育次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优势种群竞争密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退化红壤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种群竞争密度效应,并提出一个适用性更强的竞争密度效应模型.研究表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马尾松竞争密度效应明显,优势种群平均胸径(D)、平均胸高断面积(S)、平均单株材积(V)、林分蓄积量 (M)与种群密度 (ρ)的竞争密度关系密切,达到极显著水平(α<0. 01);新竞争密度效应模型较前人模型描述C-D效应效果更理想,可在森林竞争密度效应研究中应用. 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12.
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间联结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 ×2 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 检验、联结系数C、Ochiai 系数、Czekanowski 系数和Jaccard 系数等系列方法,测定了天然针阔混交林15 个优势种群间的总体联结关系,各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研究表明: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佳.运用方差分析揭示出多物种整体间的联结关系;χ2 检验揭示出成对物种间联结的性质和程度;Ochiai、Czekanowski 和Jaccard 系数可表明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结果表明:多物种间的整体联结关系为显著的正联结;χ2 统计量检验了105 个种对,其中9 个种对呈现极显著的正联结;2 个种对为显著的正联结;4 个种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间的联结关系很弱,反映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13.
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分析了不同样方中土壤因子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7个样方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最高,均匀度指数是乔木层最高.(2)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性明显,有效磷和乔木层均匀度有明显相关;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3)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转化酶活性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一定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明显相关.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4.
张超杰  周琪  吴志超  袁园 《环境化学》2005,24(6):638-642
利用OxiTopBOD测试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对邻氟苯酚、间氟苯酚和对氟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氟苯酚、间氟苯酚和对氟苯酚的耗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0.0093L·g-1·h-1,0.0133L·g-1·h-1和0.0145L·g-1·h-1.降解活性与化学结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辛醇/水分配系数和分子连接指数是影响受试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成有机物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合成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SBR).重点综述了芳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有助于有毒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川中半自然型防护林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中部绵阳官司河流域的半自然型林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一个较典型类型。本文以它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影响多样性的几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现阶段该防护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松、柏、栎混交的针阔叶林占绝对优势,其物种多样性较小,但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的进展,各层次的多样性趋于增加;(2)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是可行的。经测定,研究区的土壤pH值,外界干扰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对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图2表3参16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群体水平上研究了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循环与养分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是系统养分的重要输入。降雨对林冠的淋洗淋溶作用有助于养分的归还及缩短养分循环的途径。蒙古栎树干茎流量大,且其中含有的养分元素较多,从而使蒙古栎的根系能获得更多的水分与养分,有助于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环境。径流是系统的水分输出,也是养分输出。蒙古栎林的下渗流约占整个径流的90%,且养分元素含量较低,从而有助于养分的积累。降雨在蒙古栎林内的分配格局不一,导致系统养分积累的明显差异。本文还探讨了干扰对养分循环与水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森林导致水分分配的变化,也使系统的养分发生亏损。只有把养分循环与水分循环结合起来,才能较完整地评价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东段植被垂直带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有序样方聚类法对中条山东段植 垂直带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结果为:1.落叶阔叶林带,包括4个亚带:(1)侧柏林带(500 ̄800m),(20松栎林带(800 ̄1800m),(3)栓皮林带(1400 ̄2000m)和(4)杨桦林带(1900 ̄2200m);2.山地草甸带(2100 ̄2358m)。此外,与前人的划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序样方聚类法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