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代表着城市的过去,是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精髓之作。近年来,城市逐渐发展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开发与应用,在控制不好发展对策的基础上,使得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被破坏。协调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城市建筑开发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城市文化建筑进行科学的保护,并且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建筑不仅记载了城市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继续记载着今天城市的发展信息。本文以汉口原租界建筑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相应措施,即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城市整体环境的整治。  相似文献   

3.
伍江  陈侠 《山西建筑》2007,33(23):5-6
指出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制度的建设、保护观念拓展以及保护工作的管理息息相关。针对城市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类型化研究,有效识别历史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对策,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本文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为例,提出了西安历史建筑分类标准体系,并根据历史建筑分类,探讨了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空间的融合机制及保护监督机制。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建立时空演进的动态思维,对于历史建筑的分类和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保护历史的同时,要坚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和创新力,建构可持续的城市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激活城市——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筑文化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城市传媒”与“城市织补”像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带动和激发城市的建设与复兴并有效地解决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本文在解读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同去,将城市触媒理论与城市织补理论应用于其中,图图找出使城市建筑文化资本最大化的方法,并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文化建筑与城市开发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当今历史文化建筑周边区域城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旨在实现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城市和谐共存,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基础上,促进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面临着危机,现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和周边城市化的环境建设又出现一些矛盾,怎样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得益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或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基本要求,然后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炜玮  张涛 《华中建筑》2010,28(9):97-99
文章针对新兴中小城市,以沿海城市威海为例,分析了与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于如何利用城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契机,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体现的是城市历史上的片段,它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特点的保护以及开发意义的分析,以长沙市太平街为例,提出了与有机更新理论相关联的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保护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文化载体受到较大冲击的现状,通过挖掘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归纳其特征,使信仰建筑空间保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功能,将古城文脉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带动区域活化发展。在前期文献典籍研究、实地调研、信息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得出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在宏观、中观、微观3种不同尺度视角下的文化特征,包含布局特征、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内涵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结果表明: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宏观布局上体现出宗法性与合礼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在中观上体现出了亲和性与节点性、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在微观上体现了信仰对象的融合性与杂糅性特征; 所得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华古代信仰文化,为保护信仰建筑空间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根据,为探索历史城镇的活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戴利华  朱阳  张维功 《规划师》2005,21(10):50-52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规划将其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我国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的建筑史学素材,并采用对局部环境、建筑单体进行分级、分类保护和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整体保护的点、面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近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地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南京古城格局的独特魅力与保护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04,28(12):41-46
简述了南京古城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沿革,从其地形地貌、布局形态、规划形制、空间组织与结构变迁等方面剖析了南京古城格局的形态特征与突出价值,探讨了目前出现的城市急剧扩展、中心高度集聚、高层巨型化及成片危房改造等趋向给古城带来的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高度和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围绕如何进行古城格局整体保护,提出选择适宜空间生长模式,加强古城内部更新改造,建立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遗产保护区,进行精心城市设计与引导等战略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保护--谈南京老城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项目的经验回顾,规划针对南京老城发展的现实和矛盾,确立了将老城发展成为文化之都、活力之城、宜人之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充分保护老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提升老城功能、彰显老城特色的方法和途径,是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护树运动的分析,从保护价值与民生价值的视角,解析了政府与民众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行为上的逻辑差异,指出两种逻辑标准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拥有不同的概念框架和度量单位,具有不可公度性。由此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进行了反思,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用"全部文化史"的视角"依科学之眼光作系统之研究"来实现城市转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Z6)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 and one of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xperimental plots of Huizhou culture, Likeng owns many cultural units under state and local protection.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protecting ancient buildings in Likeng, analyzed the restor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schem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Likeng, the rationality of protection,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as proposed, and protection of the projects in the national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t all levels,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wa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20.
张承佑 《古建园林技术》1984,(3):58-59转60转34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古建筑做法、形制、构造诸方面都有独特的造诣和成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通过调查和学习,总结归纳了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历史名城的几点经验。 北京地区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古建筑群和园林划定保护区,控制建筑高度。同时保证古建筑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