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康梦松 《遗传》1979,1(3):16-18
宁夏的滩羊是国内外著名的裘皮用绵羊品 种。研究摊羊的品系培育,对于提高它的生产 水平,丰富品种结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 现实意义。我们从1966年开始,采用“半同胞、 多系祖、类群建系”的方法,对盐池场的滩羊进 行了品系培育的工作。经过十二年的选择培育, 使一个裘皮性状混杂的群体,在羔皮、二毛裘皮 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逐渐趋向整齐、 均匀、一致。并初步培育出了一个有希望的滩 羊新品系— 盐滩9号,目前还正在进一步培 育、鉴定之中。  相似文献   

2.
滩羊是我国特有的蒙古羊品种,肉质鲜美但生长缓慢。通过筛选的29个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宁夏盐池滩羊种羊场基础母羊群体用随机抽样法检测了96个成年个体,测量了体重和体尺数据,分析了其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标记与表型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平均等位基因数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5,平均期望杂合度0.72,平均观测杂合度0.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9;滩羊基础母羊群体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AF33与滩羊的体高、胸深显著相关,BMS1788与荐高、胸围显著相关,而BL41、BMS835、BOVILS56、MAF33和BMS500与管围极显著关联。这些标记对未来滩羊的分子辅助育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螺螨酯混剂的实时定量PCR最优内参基因。【方法】选取5.8S rRNA, α-tubulin, TBP, β-actin, ELFn, RPL13a, GAPDH和SDHA 8个候选内参基因,以GeNorm, 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分析这8个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中的表达稳定性, 并以筛选的内参基因分析二斑叶螨P450酶系CYP392A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GeNorm, 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综合评价确定ELFn基因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usceptible strain, SS)和多重抗性品系(multi-pesticide resistant strain, Mp-R)各发育阶段的最优内参基因。以ELFn为内参基因对二斑叶螨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多重抗性选育40代后,Mp-R品系卵期CYP392A1表达量显著上调;CYP392A16基因在各发育阶段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S品系相应发育阶段;其他基因表达量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了SS和Mp R品系中各发育阶段最佳内参基因为EFLn;Mp-R品系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的表达量在幼螨和若螨阶段低于卵与成螨阶段,其中CYP392A16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该结果为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滩羊裘皮毛色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滩羊是中国裘皮来源的珍稀地方绵羊品种,以所产二毛裘皮而著称,二毛裘皮在国内外毛皮市场上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毛色是宁夏滩羊重要的经济性状,滩羊多为体躯白色,头部有黑褐斑,个别个体黑头或体躯黑杂色,少数纯白。毛色与体内黑色素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情况有关。掌握调控滩羊毛色基因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其毛色性状。本文从滩羊的裘皮特性、毛色形成机理、毛色相关基因(MC1R基因、Agouti基因、TYR基因、MITF基因和KIT基因)的功能及选择信号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宁夏滩羊是我国珍贵的裘皮羊品种之一,所产二毛皮和羔皮的花穗清晰美观,轻柔保暖,结实耐用,深受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喜爱。在国际贸易中也是独具风格的畅销产品。滩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多为数量性状,但有关滩羊性状的遗传参数过去没有研究报道。为了不断改进选种方法,提高滩羊二毛裘皮的品质,于1976、1977两年间,在盐池滩羊场和贺兰县暖泉农场,应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方法,对29头种公羊的1,455头羔羊的初生与二毛期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求得初生体重、初生肩部自然毛长、初生肩部毛弯曲  相似文献   

6.
以25 个鹰嘴豆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Ascochyta rabiei菌悬液室内外人工接种,评价不同鹰嘴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同时利用RAPD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NTSYSpc 2.10t软件对分子标记结果进行遗传相似性的统计分析并建立各品系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图,探讨不同鹰嘴豆品系对A.rabiei抗性与遗传多态性间的关系。通过室内和田间鹰嘴豆抗A.rabiei鉴定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25个鹰嘴豆供试品系中,“系选 03”和“216”品系均表现出稳定抗性特性;北园春品系表现出稳定中抗特性。通过RAPD多态性引物对这25 个供试品系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29 个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有67 条,多态性比例达51.94%,遗传相似系数为0.3731-0.9254。结合抗病性和遗传多态性,经方差分析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鹰嘴豆品系对A.rabiei的抗性强弱与其遗传相似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个地理品系卤虫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侯林  邹向阳 《动物学报》1993,39(1):30-3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中国十个不同地理品系卤虫的十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编码七种多态酶的19个座位、42个等位基因,用Nei(1972、1975)的方法计算各地理品系卤虫的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和平均杂合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证明十个不同地理品系的卤虫可分为A.parthenogenetica和有性品系A.sp.两大姊妹种;十种同工酶中三种酶为单态酶,七种为多态酶;雌雄个体无电泳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 弄清P450基因在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药性中的作用, 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 同时分析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和敏感品系P450基因表达差异。经过12代抗性选育, 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 与敏感品系比较,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抗性风险评估表明,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遗传力h2为0.148。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 4.98, 2.13和2.05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 苯丁锡、 哒螨灵、 矿物油对抗性品系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10, 1.21, 0.67和0.99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上述4种药剂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 抗性品系中有16条P450基因发生了上调, 27条P450基因发生了下调, 其中CYP389A6上调倍数最高[log2ratio (RS/SS)=11.526], CYP389A2下调倍数最高[log2ratio(RS/SS) =-12.683], 由此推断, CYP389A6上调和CYP389A2下调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蛋鸡配套系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显耀  曲鲁江  杨宁 《遗传学报》2004,31(12):1351-1355
选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2001年和2002年引进的H高产蛋鸡配套系祖代各品系之间的遗传关系,计算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i氏遗传距离等统计量,分析了品系内和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并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对各品系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95,20个微卫星标记共有等位基因65个,各位点的PIC在0.102—0.729之间变动,平均为0.454;各位点杂合度的变动范围是0.108—0.765,各品系杂合度的分布范围是从A2001的0.390到D2001的0.452之间,各品系的杂合度较低,群体内变异较小。配套系各品系是经过高度选育的,所以群体内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与育种实际相符合,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品系的遗传特征能够由各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得到真实的反映。A、B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0.016,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84;C、D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94~0.119,遗传相似系数为0.900左右。这些结果表明,A、B应为同一个品系或遗传关系非常近的两个品系,C、D是两个遗传关系较远的品系。  相似文献   

10.
爱玉子花的变异类型及其相关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了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花序中存在变异花的现象, 并通过花序解剖观测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比较雌、雄花序中变异花的类型、不同品系的花序变异率以及单花序中变异花的数量, 了解变异花发育过程、变异花与传粉小蜂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变异花对爱玉子产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爱玉子变异花在形态上有单生与伞形花序状2种类型, 雌花序中的变异花分布在雌花区和退化花区; 雄花序中的变异花均生长在瘿花区。雌花序中伞形花序状的A型变异花影响传粉小蜂对正常雌花的授粉, 与正常雌花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影响正常雌花的生长发育, 大量A型变异花的存在使未授粉的雌花序延迟凋落或挂树不落, 造成养分流失。雌性品系太和6、太7、W13、乐野8、日野20和大洋Z106的花序中A型变异花数量较多, 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除A型外的其它类型的变异花, 由于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或发育后熟, 对传粉小蜂的传粉、产卵以及花序的发育、成熟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雌性品系还是雄性品系, 以扦插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 其花序变异率高于以实生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以上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爱玉子品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且对于爱玉子的栽培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该文报道了爱玉子(Ficusawkeotsang)花序中存在变异花的现象,并通过花序解剖观测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比较雌、雄花序中变异花的类型、不同品系的花序变异率以及单花序中变异花的数量,了解变异花发育过程、变异花与传粉小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异花对爱玉子产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爱玉子变异花在形态上有单生与伞形花序状2种类型,雌花序中的变异花分布在雌花区和退化花区:雄花序中的变异花均生长在瘿花区。雌花序中伞形花序状的A型变异花影响传粉小蜂对正常雌花的授粉,与正常雌花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影响正常雌花的生长发育,大量A型变异花的存在使未授粉的雌花序延迟凋落或挂树不落,造成养分流失。雌性品系太和6、太7、W13、乐野8、日野20和大洋Z106的花序中A型变异花数量较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除A型外的其它类型的变异花,由于数量少且结构简单,或发育后熟,对传粉小蜂的传粉、产卵以及花序的发育、成熟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雌性品系还是雄性品系,以扦插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其花序变异率高于以实生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以上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爱玉子品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对于爱玉子的栽培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RAPD技术在几个苋属植物遗传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亚洲和中南美洲产的苋属植物7种14个品系遗传关系。从80个10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3个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2.9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95个,占92.2%,依据8个有效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对供试材料进行了UPGMA(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类:(1)包括A.deflexus和A.dubius各1品系的杂草苋种;(2)祖先野生种A.hybridus 1个品系;(3)包括A.hypochondriacus6品系、A.caudatus 2品系的籽粒苋种;(4)包括A.tricolor2品系和A.mangostanus 1品系的蔬菜苋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3个特有的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胰淀素(IAPP)基因多态性分布,为我国小型猪在2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3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鉴定、测序,统计分析基因多态。结果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2个SNPs位点,SNPs1:43G→A,位于外显子上,未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突变发生在五指山猪(G/A杂合突变为16.7%,A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G/A杂合突变60%,A纯合突变为20%两个品系中。SNPs2:214C→T,位于内含子上,发生在五指山猪(T/C杂合突变为16.7%,T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T/C杂合突变为20%,T纯合突变为60%)两个品系中。结论在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部分扩增序列中发现了2个SNPs位点,在3个品系小型猪中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5个尼罗罗非鱼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生产上应用的5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品系的遗传背景进行本底调查,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用19对微卫星引物对5个尼罗罗非鱼品系(苏丹品系、台湾品系、吉富品系、超雄品系Ⅰ和超雄品系Ⅱ)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并统计了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 PIC)、杂合度、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等参数。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罗非鱼品系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78–0.692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473–0.628之间。5个尼罗罗非鱼品系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超雄品系Ⅰ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二毛期时串子花型滩羊羊毛弯曲形成机理,本试验采用iTRAQ技术及LC-MS/MS的研究方法,对初生期和二毛期串子花型滩羊的皮肤样品进行蛋白质鉴定和筛选,并运用Proteome Discoverer 1.4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蛋白,同时应用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GO和KEGG Pa...  相似文献   

16.
滩羊为我国一种珍贵的裘皮羊品种。从不同学科领域来研究滩羊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滩羊的经济价值除生产毛、肉外,主要是生产轻暖而花穗美观的裘皮——二毛皮。其质量的优劣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地理、气候)和饲养管理等。就个体发育来看,胚胎期对二毛皮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绵羊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尾寒羊(48只)、宁夏滩羊(121只)、滩寒杂交羊F1(23只)、无角陶塞特(48只)、萨福克(24只)5个绵羊群体为实验材料,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GenBank登录号: AY157617)外显子2和内含子2部分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及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1)引物2的PCR扩增产物中存在981(G/A)、1014(A/C)、1019(T/C) 和1058 (-/G ) 4个SNP位点, 表现为AA、BB、CC、AB、AC、BC、AD、CD和BD 9种基因型, 其中AA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后, 除滩羊和萨福克羊外, 其他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 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陶塞特羊3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和0.50之间, 为中度多态, 萨福克羊和滩寒杂交羊F1为低度多态(PIC<0.25), 表明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中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 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含量性状的关联性。(2)引物4的PCR扩增产物中检测到1个SNP多态位点为2407(T/C), 表现为HH、Hh和 hh 3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大小为HH>Hh>hh, 经χ2检验后, 在滩羊和无角陶塞特羊中均为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其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低度多态(PIC<0.25), 而在小尾寒羊、滩寒杂交羊F1和萨福克羊均没有多态出现。  相似文献   

18.
洞庭青鲫与其他六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在获得洞庭青鲫和彭泽鲫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的基础上,对洞庭青鲫、彭泽鲫、普通鲫、红鲫、白鲫、A系和D系银鲫等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的平均组成为A:(32.7±0.16)%,C:(20.4±0.37)%,G:(14.1±0.08)%,T:(32.8±0.36)%,序列分歧率为0—5.7%,其中红鲫和白鲫的分歧率最大(5.7%),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之间最小(0)。洞庭青鲫与白鲫的分歧率为5.6%,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为2.2%,与红鲫和普通鲫分别为0.8%和0.7%。对比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并参照其他鱼类序列,将7个鲫鱼品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同时识别了7个鲫鱼品系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序列差异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在7个鲫鱼品系中,洞庭青鲫与普通鲫和红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亲缘关系次之,与白鲫的亲缘关系最远,而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三者在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相似性和分歧率上则表现为是同一个鲫鱼品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选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淀粉酶(AMY)、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等六种酶的同工酶系统对14个紫色甘薯品种(系)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三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很丰富,分别有13、11、10条酶带;淀粉酶(AMY)、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等三种酶的同工酶酶带相对较少,分别为4、7、7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紫色甘薯品系或品种分成7类:I类包括品系A1、A2、A7;II类包括品系B1~B3;III类包括品系B7和B8;IV类只有品系B9;V类包括品系A3、A4、A6;VI类只有品系A5;VII类只有品种"山川紫".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离的家蚕抗NPV相关基因s3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家蚕Bombyx mori对BmNPV抗性品系NB、感性品系306和近等基因系306NNZZ添毒和未添毒处理区的基因表达的差异。根据差异显示的结果克隆了一条702 bp长度的cDNA片段,并用Northern blot进行了验证。该序列经过NCBI EST库的同源性比较获得了电子延伸。延伸后的序列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一条782 bp的序列,拼接后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27 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3A同源性最高达97.7%;其次是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 S3A,同源性为94.0%;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3A同源性为75.3%。比较结果显示这是一个新的家蚕基因,定名为家蚕s3a基因。本实验获得的s3a基因在家蚕感性和抗性品系以及添毒处理和未添毒处理中都具有差异表达,其中在抗性品系和近等基因系中的表达高于感性品系,在添毒处理中的表达高于未添毒组。因此推测它是一个与家蚕抗BmNPV相关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