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笔者以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碘油的混合乳剂在 1995~ 1999年介入栓塞治疗 2 5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临床资料病人总数 2 5例 ,男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5 6岁 ,平均 4 3岁。经CT、B超及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肿瘤 :5 .7× 6.3cm2 ~ 2 4 .5× 30cm2 。平均直径为 12 .5cm。直径在 10cm以上者 18例。肿瘤位于肝右叶 …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3年~1997年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导管超选择治疗,应用40%碘化油与平阳霉素混合乳剂栓作者单位:济南市(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肝胆外科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为31~65岁,中位年龄42.5岁。左内叶2例,右后叶8例,右前叶2例,肝内多发3例。最大者13.0cm×15.2cm×12.5cm,最小者2.0cm×2.8cm×1.5cm,本组病例均经B超、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等确诊。1.2 …  相似文献   

3.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倒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岁,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形切除,肝叶切除,肝动脉TH胶栓塞或99.8%酒精注射.TH胶异位栓塞致死1例.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相似文献   

4.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病,根据多项影像学的检查如B超、CT、MRI、核素扫描及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材料常能作出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但病灶征象不典型者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本文对我院1970~1994年因肝内占位病灶性质不明收入院。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85例进行分析,表明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都有其特点,对病灶性质不明者可先行B超检查,难于确诊时作CT,仍未能确诊时可作MRI或肝动脉造影和剖腹探查,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多不需特殊治疗,但出现症状,肿瘤直径≥5cm或多项检查病灶仍不能确诊时应作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病例,微波固化术或肿瘤捆绑术,危险性小,亦可作肝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5.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困难,放疗效果不显著。我们采用联合放疗、手术切除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1.1例1男性,54岁。顶骨无痛性肿物缓慢肿大20a,近来眼痛,头晕等。头颅CT扫描:顶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约8.0cm×7.5...  相似文献   

6.
笔者单位在18个月内共地肝切除手术58例,文中重点讨论肝切除手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58例中肝局部切除6例,肝段切除10例,左外叶切除11例,左半肝切除4例,右前叶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8全地肝切除10例,中肝叶切除1例,尾状叶切除1例,左三叶切除1例,肝血管瘤捆扎术3例。  相似文献   

7.
右叶肝癌作不规则性肝切除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4年~1990年共作右叶肝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228例,男204例,女24例。无症状、无体征者(亚临床期)47例,占20.6%。AFP阳性率为71%。合并肝硬化195例,占85.6%。肿瘤≤5cm有60例,占26.3%。本组采用断肝血流方法有第1肝门间歇阻断法117例,微波切线固化77例,缝合法29例,肝钳3例,边切边止血2例。肝切除量的估计:1个肝段116例,2个肝段67例,3个肝段28例,4个肝段17例。根治性切除155例,姑息性切除73例。手术死亡率为2.6%。不规则肝切除术后3、5年生存率为48.3%和38.8%,其中≤5cm的3、5年生存率为59.9%和53.3%姑息切除的平均生存时间15.7个月。  相似文献   

8.
600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1964~1993年间共行肝癌切除术600例,其中24例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再次行肝切除术。男533例,女67例。年龄8~78岁,以40~59岁者居多。AFP阳性率为57.4%,合并肝硬化占84.4%。肝细胞癌占91.6%。肿瘤直径<5cm者130例,占21.7%。600例中,施行规则性肝切除10例,非规则性肝切除590例,包括24例再次肝切除术。本组有29例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后作肝切除术,其中24例即时手术,5例作肿瘤破裂填塞止血后16~41天后再行肝切除术。此外,有13例术前作TAE后再行肝切除术,6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不能切除后,采用多模式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作肝切除术。本组术后死亡24例,手术死亡率为4.0%。死因多为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本组术后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9%、40.0%、33.0%和29.2%。肿瘤直径≤5cm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8%、69.4%、54.0%和43.0%。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危险。自1990年1月~1999年10月作者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9年中共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位于肝包膜下,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6cm,平均9.3cm。术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0.
1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133例(91.7%)临床症状改善;118例(81.4%)AFP值明显降低或降至正常;肿瘤病灶体积的中位直径由10.5cm缩小至7.3cm,肿瘤病灶体积明显缩小≥50%者37例(25.5%);其中有13例获得二期手术切除。这提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可使大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减轻症状,延长生命,小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获得了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7年2月~1997年3月应用航天工业部207厂生产的WBDⅡ型微波刀行胆囊癌切除术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胆囊颈部6例,胆囊底部2例。肿瘤均有肝脏侵犯,其中1例伴肝内3cm×3cm转移灶。胆囊肿瘤4cm×3cm~8cm×9cm大小。行胆囊切除加肝脏Ⅳ、Ⅴ段切除7例,行胆囊切除加肝脏Ⅳ、Ⅴ段切除加肝脏转移瘤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均为胆囊腺癌,高分化4例,低分化4例。作者单位:淄博市(25…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4例距肛缘5cm~7cm的直肠癌行直肠全切除,经肛门套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术后肛门失禁率:2月45.8%,,6月8.3%;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吻合口复发2例;3年生存率75%。根据我科对96例Miles手术标本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的研究,肿瘤远侧肠管纵向扩散者占65.6%,平均长度1.34cm,95.8%<3cm,认为只要离体新鲜标本的肿瘤远侧肠管切除3cm,对大多数直肠癌即可认为安全而彻底。手术适应证:肿瘤距肛缘不少于5cm~6cm,隆起或溃疡型,组织学分化较好,肿瘤不超过周径1/2,肠周软组织未见浸润。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的二步切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的特点。方法:1989年1月至1996年9月,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3例。术中肝固有动脉结扎(HAL)和肝肿瘤无水酒精注射(EIT),术后放疗1例;术中多模式治疗,即OAE,HAL,EIT和微波固化1例。11例经导管或术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1~5次。结果:此13例肝癌治疗后,肿瘤最大径从10.6±1.5cm缩小为6.6±1.8cm;2例AFP降为正常,其中1例仍发现存活的肝癌细胞。手术方法均为不规则肝切除术。手术死亡1例,其余12例中,术后4例并发肝功能不全。结论:TAE是肝癌获得二步切除重要的途径,二步切除较易并发肝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23例小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1985年1月至1994年2月间手术切除的23例直径<3cm的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23例病人中,有明显肝癌包膜者13例(56.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9.1%、67.8%,预后明显优于一般肝癌手术切除者。结果表明,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晚期肝癌有所不同,直径<3cm的小肝癌处于相对良性状态,预后较好。为了改善肝癌的预后,早期诊断小肝癌十分重要。作者还对<3cm小肝癌的血清AFP浓度及病理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肝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梁力建,吕明德,黄洁夫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80)我院外科手术切除肝血管瘤36例,现对有关问题提出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63年~1993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肝脏血管瘤36例,男16例,女20...  相似文献   

16.
肝癌术中肝硬化分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元云飞  张亚奇 《癌症》1997,16(1):58-59,62
本文推荐了一种术中主要按照肝表面最大硬化结节大小评估肝硬化程度的分级标准。肝脏表面最大硬化结节直径<0.4cm为轻度肝硬化;0.4-0.8cm为中度肝硬化:>0.8cm,或肝脏明显缩小变形,为重度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75例肝脏血管瘤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的进步,特别是B超的普及,其检出率逐渐增多。我科从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收治肝脏血管瘤75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女53例,男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6岁。病变位于右肝29例,左肝25例,尾叶3例,两叶18例。肿瘤单发57例,多发18例,直径3~20cm,<5cm者2例,5~10cm43例,>10cm30例。1.2临床表现腹痛、腹胀43例,腹部肿物1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  相似文献   

1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多为单发局限于一叶,亦可多发而散在肝脏表面。肿瘤大小不等,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巨大者较少见。大多无何症状,少数患者因肿瘤压迫肝门或胃肠道,而引起上腹胀满、食欲不振、阻塞性黄疸或门静脉高压症等,多系经  相似文献   

19.
附睾海绵状血管瘤1例李相林,张林青岛市肿瘤医院(青岛市266042)原发性附睾肿瘤较少见,其中血管瘤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34岁。1993年10月14日因发现左侧阴囊内肿物月余入院。左侧阴囊内肿物约2.5cm×2cm大小,无痛,有轻度下...  相似文献   

2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病人均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0T超导MR机(Impact)行肝脏扫描,选用SE序列横断面成像,分别施行T1WI、PDW1和T2WI,扫描层厚10mm,间隔0.2mm。18例施行了静脉团注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67例病人肝脏MRI共检出127个病灶,单发者47例,多发者20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