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9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5例。对于3例硬脊膜破损面积0.5 cm2者,硬脊膜破口处平铺明胶海绵,将卷实的柱状明胶海绵填塞在植入的髂骨或钛笼两侧。对于2例破损面积≥0.5 cm2者,可先用腰背筋膜或人工硬脊膜补片覆盖于破损处,再用明胶海绵填塞压实。结果 5例在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用明胶海绵填塞封堵。3例术后无明显脑脊液漏,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仍有少量脑脊液漏(100 ml/d),术后处理5 d后拔出引流管,缝合引流口,切口愈合。1例经积极处理后脑脊液每日引流量持续不减少(300 ml/d),予以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持续引流,12 d后愈合。本组经平均15(5~28)个月随访,术后无神经压迫症状,功能恢复良好,无脑脊液囊肿形成,未发现明显后遗症。结论经术前预防、术中明胶海绵封堵和术后引流等积极处理,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的脑脊液漏多能被控制,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手术600例,其中术中操作不当致脑脊液漏1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年5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症3例。12 处理方法及结果 12例均在术中发现脑脊液漏,因硬脊膜撕裂口小于10cm,且手术为扩大开窗及扩大半椎板术,缝合困难,故采用游离脂肪或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外,紧密缝合骶棘肌,腰背筋膜及皮下脂肪、皮肤,皮片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回病房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止血海绵覆盖治疗腰椎后路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显性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硬膜囊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腰椎手术治疗的1896例患者资料(初次手术1850例,翻修手术46例),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86例(初次手术78例,翻修手术8例),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18~72(53.8±8.3)岁,所有硬膜囊破口术中均行缝合修补。根据是否适用止血海绵覆盖分为两组,A组(46例)术中使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B组(40例)术中常规皮下深筋膜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覆盖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手术时间、硬膜囊撕裂长度、术中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每日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早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末次随访均复查腰椎MRI,观察术后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是否形成硬膜囊假性囊肿或脑脊液窦道形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中硬膜囊撕裂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15.2%(7/46)低于B组35.0%(14/4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3.5±1.3d)及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25.0±59.3ml)明显低于B组(10.5±2.1d;329.0±103.1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起床活动时间7.5±1.6d,B组为14.5±2.2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出现低颅压性头痛(2/7)、切口渗漏不愈(0/7)、切口感染(0/7)等早期脑脊液漏并发症低于B组(8/14、2/14、1/14)(P0.05)。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腰椎MRI,A组未见明确硬膜外脑脊液囊肿或皮下窦道形成,B组存在硬膜外脑脊液囊肿1例,无皮下脑脊液窦道形成。结论:应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治疗后路腰椎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的显性脑脊液漏有效,可减少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曲绍东  苏庆军  海涌  康南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09-1011
目的评价切口持续加压包扎结合早期拔管治疗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脑脊液漏42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12~71岁,平均32岁。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骨嵴12例,胸椎管狭窄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滑脱症4例。A组35例术中行硬脊膜切开或硬脊膜破裂,其中29例术中行硬脊膜修补,术中严密缝合切口,切口放置大棉垫,用腹带持续加压包扎至引流管拔出后3d。术后3d切口无渗出,拔除引流管,如果切口渗出脑脊液,切口丝线间断缝合无渗出3d后拔出引流管;B组7例术中未发现脑脊液漏却于术后发现采取上述方法处理。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5~7d,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肿等并发症。结果A组30例术后3d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5例切口渗出,间断缝合切口无渗出3d后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B组7例术后3d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4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术中严密缝合切口,切口放置大棉垫,用腹带持续加压包扎结合早期拔管治疗术中和术后脑脊液漏,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 腰椎椎管探查术是骨科最常用手术方法,术中稍有不慎,极易撕裂硬膜,形成脑脊液漏。对于硬膜破裂者,为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我们采用硬膜修补加肌片缝合修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术中硬膜撕裂,其中6例发生脑脊液漏另2例系外院转入。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腰3·4椎间盘突出2例,腰4·5椎间盘突出1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6例,腰椎管狭窄10例。病程3~15年,平均6年零4个月。脑脊液漏形成者,术前均经保守治疗无效。1.2 防治方法 发现硬脊膜破裂后,即将硬脊膜缝合,外用肌片加强缝合,两侧肌肉紧密拉合缝合,以消灭死腔。如果不能消灭死腔者可用明胶海绵填充。术后病人俯卧、侧卧交替,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5月~2007年8月行颈椎前路手术624例,发生脑脊液漏19例。采用术中明胶海绵、筋膜片封堵,配合术后头低脚高位,细盐袋适度加压,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12例经采用术中填塞封堵明胶海绵的方法,切口Ⅰ期愈合。5例术中填塞封堵明胶海绵,术后抬高床尾,颈部适度加压,对症处理,7~10d切口愈合。2例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后2周切口愈合。[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采用明胶海绵、筋膜片填塞封堵,紧密缝合切口,抬高床尾,颈前适度均匀加压,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在加强硬脊膜后方裂口缝合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修复硬脊膜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修复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9 岁,平均(45.2±7.2)岁;“三明治”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7 岁,平均(44.2±6.4)岁。患者在切除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后,常规修复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三明治”组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加用医用胶喷涂缝合口及周缘硬脊膜,而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最后再次在明胶海绵表面及周缘喷涂医用胶。结果 与常规修复组比较,“三明治”组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引流量均明显下降。常规修复组在引流管拔除后7~10 d仍有3例出现切口积液,经穿刺抽液、沙袋加压、俯卧体位等治疗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5个月。常规组3个月后有5例伤口发生深部积液;“三明治”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应用“三明治”法修复硬脊膜背部损伤裂口可明显提高缝合修复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脂肪片修复椎管联合持续引流与硬脊膜修补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预防腰椎管狭窄症并硬脊膜损伤术后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8-05采用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管狭窄症并硬脊膜损伤,32例采用带蒂筋膜脂肪片修复椎管联合持续引流预防硬脊膜粘连(观察组),32例采用硬脊膜修补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预防硬脊膜粘连(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狭窄节段椎管矢状径、狭窄节段硬膜囊面积、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7例脑脊液漏,4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假性硬脊膜囊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脑脊液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12个月狭窄节段硬膜囊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2个月狭窄节段椎管矢状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并硬脊膜损伤术中采用带蒂筋膜脂肪片修复椎管联合持续引流能使伤口及时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更好地预防术后出现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9.
下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4年6月259例下腰椎后路手术病例,腰间盘突出症174例,腰椎管狭窄症36例,腰椎滑脱症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再手术3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依次为8、5、2、6例,共计21例。术中采用硬脊膜破损口缝合术和明胶海绵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采用侧俯卧头低腰高体位,引流管拔除时管口皮肤全层缝合,或经引流管口填塞明胶海绵 管口皮肤全层缝合及对症处理。结果21例中12例经术中及术后处理,切口1期愈合,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CSFL),9例术后发生CSFL,轻型2例、中型4例、重型3例。其中重型1例发生感染,其余8例术后9 ̄24d治愈。感染病例予以再次手术,再手术后第35d治愈。术后随访9 ̄31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病例未发生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腰椎后路手术发生CSFL,术中尽可能修复硬脊膜破损口并以明胶海绵填塞,术后采用头低腰高体位,适时拔除引流管并全层缝合管口皮肤等措施,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方法对2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技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 m L。1例术中硬脊膜轻度损伤致脑脊液漏,明胶海绵填塞压迫,头低足高位,局部压迫后脑脊液漏逐渐停止,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按Nakai标准评价:优良率90.00%(18/20)。结论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术与传统常规切口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诊治的9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2例采用小切口TILF治疗(TILF组),53例采用传统常规切口PLIF治疗(PIL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疼痛VAS评分及下肢疼痛VAS评分。结果 95例均获得平均18.1个月的随访。与PILF组比较,TILF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LF组出现8例脑脊液漏,TILF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与PILF组相比,TILF组出现脑脊液漏例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TILF组术区疼痛VAS评分低于PI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2个月术区疼痛VAS评分和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IL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较小、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旨在正确认识和重视脑脊液漏,预防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腰椎间盘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脊液漏分为3组:术中发现组43例,术后发现组21例,延迟发现组5例。其中术中发现组、采用直接缝合或游离脂肪移植与明胶海绵填塞,紧密逐层缝合术口。术后从引流液中发现的,采用体位治疗、拔除引流、加压包扎等治疗措施。术后延迟发现组:采用再次手术探查、修补破口、加用生物蛋白胶、游离脂肪移植等综合治疗。结果术中发现组:42例切口按期愈合恢复良好,1例效果差。术后发现组:20例切口愈合,恢复良好,1例效果差。延迟发现组5例切口均愈合良好,脑脊液囊肿消失。结论 1、术者手术操作不当、出院医源性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2、术中早期发现、及时修复,术后体位治疗、拔除引流、加压包扎是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3、重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技巧,以及术式程序化、精细化的操作是预防脑脊液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硬脊膜密封修复方式预防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72例。其中,32例在肿瘤切除硬脊膜缝合后覆盖明胶海绵(明胶组),40例在肿瘤切除硬脊膜缝合后覆盖脂肪联合明胶海绵(复合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脊膜切开长度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脑脊液漏发生率均低于明胶组(P<0.05)。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24±4.63)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在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并缝合硬脊膜后覆盖脂肪联合明胶海绵的临床效果优于覆盖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14.
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颈椎手术215例中并发CSFL12例,术中采用硬膜破损缝合、筋膜片修补、明胶海绵压迫,配合术后引流管口缝合,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8例术后未见明显脑脊液被引流出,切口一期愈合。4例于术后5、6d拔除引流管后仍持续有较多脑脊液渗出,其中2例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于7d和14d后切口愈合;1例采用缝合法治愈;1例缝合后切口处出现大小2cm×2cm波动性包块,3周后消失。结论颈椎手术并发CSFL根据硬脊膜损伤不同给予相应的修复是首选方法,术后控制引流量、并发症能有效防治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明胶海绵是否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出现异常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2-08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6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其中18例因术中使用多量明胶海绵填塞后出现发热、切口渗液,再次手术方式主要根据首次手术减压范围、术中使用明胶海绵数量、切口渗液情况决定,采用非手术治疗、VSD直接覆盖引流、清创术治疗。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2例采用VSD直接覆盖引流后愈合,其余14例清创1次后愈合3例,清创2次后愈合9例,清创3次及以上愈合2例。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体温、切口渗液、手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感染指标等方面评定治疗效果:优7例,良9例,可2例,无内固定取出患者。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出现发热、切口渗液不一定就是感染,还需考虑是否系留置的明胶海绵所致。建议明胶海绵数量应小于6片,或者术后酌情取出非必要留置的明胶海绵,再者可选用带凝血酶的明胶海绵以增强凝血效果,减少明胶海绵填塞数量,防止机体出现排异反应及细胞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应用于腭裂松驰切口的疗效。方法:将206例腭裂一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25例使用明胶海绵填塞腭裂松弛切口患者为明胶海绵组,81例使用碘仿纱条填塞腭裂松驰切口患者为碘仿纱条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饮食情况、创口愈合及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临床指标。结果:明胶海绵较碘仿纱条组术后发热少、主观感受好、创口愈合快,术后继发性出血少。结论:在腭裂松驰切口填塞明胶海绵较碘仿纱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根据硬脊膜损伤(dural tear,DT)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硬脊膜暴露面的损伤(DT-1)、硬脊膜非暴露面的损伤(DT-2)、硬脊膜暴露面和非暴露面同时损伤(DT-3)、隐形硬脊膜损伤(DT-4)。分别采用直接无创缝合修复、直接缝合+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自体脂肪修复+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治疗。结果 157例硬脊膜损伤中DT-1患者106例,DT-2患者18例,DT-3患者26例,DT-4患者7例。68例术后脑脊液漏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9.3)岁;其中DT-1患者30例,DT-2患者12例,DT-3患者19例,DT-4患者7例。59例患者术后第5天脑脊液漏出量小于200 m L,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9例脑脊液漏出量大于200 m L延长至术后第7天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封闭引流口,引流口和切口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切口区域无皮下囊肿(硬脊膜假性囊肿)出现。脑脊液漏患者中有短期低颅压综合征症状者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延长引流时间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自2009—10-2012-05。对246例胸腰椎后路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例硬膜囊破损者给予术中行硬膜囊修补米,1例无法修补硬脊膜者采用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填塞处理,3例为术后发现脑脊液漏。术后均采用头低脚高位。俯卧位(除1例硬脊膜破损位于前方者采用平卧位),沙袋局部加压,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使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封闭引流管口。结果12例均在术后3-10d拔除引流管,未发现椎管内感染、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出现的脑脊液漏,应当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并辅以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填塞。术后采用头低脚高位。沙袋局部加压俯卧位,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和及时换药,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以及拔除引流管后对引流管口的封闭。  相似文献   

19.
凌云  朱志华 《颈腰痛杂志》2012,33(5):355-35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2006-12-2011-12我院行脊柱手术806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48岁。患者术中采取直接无创缝合修补,明胶海绵压迫,生物蛋白胶粘合等处理,术后给予相关治疗措施。结果均于术后2~8 d停止漏液,2~3周切口可愈合,全部患者未留后遗症,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访半年至一年,未见复发及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至9月有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的脊柱损伤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6~67岁,平均(39.6±15.4)岁;颈椎1例,胸椎9例,胸腰段4例,腰椎3例;爆裂骨折4例,骨折脱位13例。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12例,B级2例,D级2例,E级1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地震时从楼梯滚落1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以预防术后脑脊液漏。记录术后每日的引流量。结果:17例患者有15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出现。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者引流管保留至术后第6~7天。术后未出现头痛、头晕、发热、颈项抵抗、皮疹、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血肿、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随访9个月均未见到切口周围有异常现象。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硬脊膜撕裂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