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拟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氢吗啡酮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2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的静息状态VAS评分、镇静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术后8 h(T2)、12 h(T3)、24 h(T4)、48 h(T5)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且A组术后T2、T3、T4、T5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腰椎...  相似文献   

2.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体或椎间盘引发感染时称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1],1932年首次由Kuloski和Vinke描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发生率为患布氏杆菌病的2%~53%[1-3],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在麻醉不同时期用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腭咽成型手术(UPPP)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麻醉诱导后15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Ⅲ组于麻醉诱导后和手术结束前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三组患者皆选择术后PCIA镇痛,采用芬太尼0.3μg·kg-1·h-1的背景量。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在双盲下记录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1、2、4、6、8、12、24、48h不同时点疼痛程度以及PCIA泵首次按压的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总用药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4、6h VASⅡ组低于Ⅰ组(P<0.05),术后1、2、4、6、8、12hVAS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Ⅲ组术后48h内累计PCA,泵按压次数低于Ⅰ、Ⅱ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和术毕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可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复合术后PCIA能安全、有效地解除UPPP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用于骨科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5例。Ⅰ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100 mg;Ⅱ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 ml。分别记录术后1、2、4、6、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4、6 h VAS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24 hⅠ组的曲马多用量(275.8±45.5)mg低于Ⅱ组的(310.5±57.2)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尿潴留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与Ⅱ组在Ⅱ级和Ⅳ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用于骨科手术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的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5-03,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性72例,女性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术前均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四联药物治疗2-3个疗程,患者均通过四联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显著,MRI显示存在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损害的椎间盘组织侵入椎管使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或伴有脊柱失稳。其中76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行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术,85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局部均撒放链霉素粉末(余3例皮试阳性)。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查随访,将手术前后胸腰背部和双下肢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等作为临床疗效评比指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和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显著,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各时间点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SR、CRP、RBP术后恢复正常的人数不断增加,术后转阴率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植骨融合时间7-11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12-36个月,平均26.4个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无复发、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联合药物治疗无效时,在药物基础上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有利治愈病灶及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促进胰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在使用镇痛泵的同时,每天静脉注射帕瑞西布钠2次,按时给药。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及患者对镇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MR影像上的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64岁,平均49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出汗、腰痛,均行MR脊柱检查,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位于腰椎,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T1序列呈低信号,T2序列呈混杂低信号,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椎间隙多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椎旁脓肿。13例在腰椎,1例为胸腰椎,1例为腰骶椎。14例2个椎体受累,1例3个椎体受累。结论:MR能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8±4)个月。患者术中、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术后腰痛、发热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针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难度低,创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VCAM~1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arecoxib group,P组)和生理盐水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4小时(T2)、术后12小时(T3)、术后24小时(T4)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出室即刻、术后2、4、8、12小时记录患者VAS评分及术后12小时内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t=0.296、1.050、0.944、1.140、0.987,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VCAM-1、IL-6、IL-10、TNF-α未见统计学差异(t=0.234、0.799、0.742、1.117、1.834、1.558、1.895、1.749,P0.05)。T1-T3时点P组患者VCAM-1、IL-6、TNF-α显著低于C组(2.384、2.063、2.287、8.999、7.273、9.215、15.01、15.43、11.14,P0.05),但上述各时点P组患者IL-10显著高于C组(9.670、12.69、9.828,P0.05)。P组患者术后12小时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60、3.051,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并抑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VCAM-1、IL-6、TNF-α的表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本院收治的3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资料,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1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细菌及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7岁,24例有牛羊接触史,局部疼痛(100%)和发热(58.1%)较常见,10例伴有神经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现26例(83.87%)血沉升高、27例(87.10%)血CRP升高、23例(74.19%)血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8例行血培养均为阴性,活检细菌培养阳性率80%,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病变主要累及腰椎及腰骶段(24例,77.42%),X线平片及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反应性骨硬化、前方骨赘鸟嘴征;MRI可见病变在T1像表现为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压脂像显示高信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9例,单纯药物治疗12例,平均随访17.1个月(4~3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确诊需细菌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药物治疗首选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手术治疗应把握指征,规范的保守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71-1776
[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椎炎病变椎间盘不同时期病理特点。[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3月,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72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76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行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术。术前收集X线片、CT及MRI等影像资料,术中收集病变椎间盘,采用HE和Gimesa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X线片及CT显示88例患者椎间盘均可见炎性改变,其中椎间盘破坏者84例,12例表现为早期椎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多为1~2个临近椎体终板及终板下局灶性骨质毁坏;76例表现为中晚期椎间隙明显变窄,可累及大部分甚至整个椎体,表现为空洞、破坏、硬化、增生。MRI显示12例早期病变椎间盘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6例中晚期病变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理结果示88例病变椎间盘均可见布鲁氏菌Gimesa染色阳性;HE染色发现早期病变椎间盘大量炎症细胞增殖,包含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晚期病变椎间盘纤维组织广泛增生。[结论]腰椎布氏菌性脊椎炎病变椎间盘不同时期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观察组行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方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手术后两组患者MAP、HR指标均较麻醉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后两组患者MAP、HR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_0)、手术结束后6小时(t_1)、手术后12小时(t_2)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较少疼痛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药物作用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小型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羊、牛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20世纪70、80医年代末本病疫情趋于缓和,到90年代疫情又有回升势头[1],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人口流动性增加,其发病已经从以职业相关性疾病为主变成以由食物引起的疾病为主[2].该病常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治疗则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拟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静注芬太尼1μg/kg用于术后镇痛。用VAS评估患者术后4、8、12、24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8、12、24hVAS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时间相似。B组需追加哌替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明显多于A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1mg/kg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以及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1病案报告患者男,55岁,农民。以持续性胸背部持续涨裂样疼痛2月入院。既往有吃羊肉和养羊史。疼痛在夜间重,无发热和全身无力现象。在基层医疗单位按风湿、肌肉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胸椎7、8棘突部位深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放射现象,四肢活动正常。辅助检查,彩超检查肝脾不大,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61%,淋巴30%,单核细胞8%;血沉10 mm/h;C-反应蛋白5.8 mg/L。给予拍胸椎体X线片提示,  相似文献   

18.
超前镇疼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肌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手术损伤以及术后疼痛会产生免疫抑制.如果处理不当,即可以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发生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前持续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是目前常用的超前镇疼方法。本研究观察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明确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血浆IL-6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15.0)岁。病灶累及椎体数目均为单节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终末随访时行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X线及CT检查,评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治愈及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0~140 min,平均(122±15)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平均(482±118)mL。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的患者,术后10d均未再出现明显发热。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18.6±5.7)个月。术后10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60±0.89)分改善至(2.40±0.63)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70±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4)分改善为终末随访时(12±5)分。末次随访未见布氏杆菌原位复发且所有患者植骨均成功融合。结论对于单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单纯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较小的创伤加快疾病的恢复、重建病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99~2003年间对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胶原酶溶核术加术后硬膜外镇痛治疗,并与单纯施行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比较,观察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