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南京市浦口新城保障房的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社区景观城市化、居民生活邻里化"为设计理念,在邻里交往、社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础上,阐述社区景观空间公共化与居民生活邻里化的设计实践。将社区部分景观沿用地周边设置力图使其与城市空间交融,着力在社区内及社区周边营造出适宜居民交往的异质空间,并将社区内的优质空间展现给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共享,意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互不融通的断层现状。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文化艺术中心不再成为文化"孤岛",使之成为联系周边社区的"锚点",形成网络化的公共空间系统成为全新的课题。文章以赣州综合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竞赛为例,剖析其在社区总体策划、基地整体规划、建筑空间与立面的地域表达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探索整体观设计理念对文化综合体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闲置空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城市闲置空间存在的潜在价值,提出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应该参照分类原则,并根据个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按照最优化的方式进行保护、改造和利用。这将有助于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空间的活力,实现城市"新生"。以城市中某一闲置建筑空间改造设计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为旧建筑植入新的功能,激发闲置空间的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并成为城市中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营造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扉建筑与扉美术馆近年来在竹丝岗的社区营造活动,梳理了其对日常公共空间的思考和艺术营造的实践。城市建设从"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改造",其以扩展城市公共性、不造物设计、参与式设计的方式进行社区营造,加强人与人、人与场所的连接,是对城市更新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番琴  李玉堂 《华中建筑》2005,23(6):145-146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一座城市或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市民进行社会公共活动的空间。在城市中,原有核心建筑周围往往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当原有建筑由于功能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失去原有的活力,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逐渐失落衰败。该文就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来探讨处于历史街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建筑边缘空间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概念,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创造,其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结合现象学理论与空间设计理论对建筑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论述,通过对建筑边缘空间的特点、属性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创造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晓明 《江苏建筑》2022,(6):14-16+26
社区睦邻中心的营造对于促进社区更新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无锡市太湖新城和畅睦邻中心项目为例,从地景建筑设计、功能空间复合和社区地标建构三个方面,总结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设计与思考。设计采用地景建筑的处理方法,使建筑和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呼应。通过多种功能与空间的复合,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机制。作为区域的地标,成为彰显社区环境风貌与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空间更新发展不协调的背景之下,研究反思肇庆古城墙保护规划下公共空间与周边社区的整合优化问题,提出从空间整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古城墙东段与周边社区商业空间的相互关系,并融合营造以形成有序的公共空间系统.在研究总结出动线交互、构建景观骨架等公共空间整合营造策略的同时,认为应提高城墙场景营造及转换引导以增强步行体验,并在社区选点进行场所营造方面的微更新操作.  相似文献   

9.
白梅  牛凯 《山西建筑》2012,38(2):7-9
通过对几个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实例进行研究,探索其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考,分析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进行"大"的空间建构,使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交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建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复合,导致所涉及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向城市的尺度靠拢.城市综合体就是对此类建筑的一种描述.在设计中,建筑周边环境甚至内部空间的设计都应当站在城市的角度去思考,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着渗透.文章借作者的课程设计城市综合体设计思考来尝试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综合体的耦合关系,以期对未来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一珺 《工业建筑》2003,33(6):33-34
城市景观是由建筑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空间对建筑造型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 ,可以使建筑与建筑协调起来 ;“琐碎”的建筑造型有助于积极空间的形成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只有把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有组织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2.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在香港九龙东公园设计的集装箱展览亭,除了延续其"都市合院主义"对建筑与自然以及室内与室外二元过渡空间的探索,也开启了我们对都市发展、后工业建筑遗产、城市空间、以及社区文化的思考。文章解读该设计如何将社会对保育工业建筑遗产的期望,透过展示空间的开放,转化为地区共享的公共领域,建构社区平台化解社会.中突,也试图揭示公共建筑如何以构造语汇回应建构、社区、人文、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中国的城市在经过大拆大建之后,导致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相对匮乏、大量的公共建筑缺失公民性、人与建筑及城市的关系冷漠这一系列问题让建筑师和社会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建筑的发展道路。该文以深圳城市生活为背景,结合笔者亲身体验的三个公共建筑,叙述了建筑师如今对城市公共生活所倾注的人文关怀,剖析了设计中对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的处理手段,从而为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方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2012,(Z1):284-317
本工程在原海港区内开放了一个公共空间,海港成为了一个城市社区。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易北河岸的重建和城市化,以及大量空间变化使居民和游客更好的利用周边的水道。对废弃工业用地的可持续重建避免了城市增长占据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兰石 《建筑与文化》2016,(3):206-207
文章通过对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厦的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分析,这一设计通过环状建筑形式限定了线和空间,为北京城市CBD地区植入了大尺度的灰空间。由此引出思考,中国现阶段城市核心区建筑更关注自身形式而缺乏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分享精神。通过模糊边界,底层架空,竖向连续空间等手法,可以为城市核心高密度区营造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耀 《城市住宅》2022,29(2):112-114
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历史保护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的介质与纽带.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呼和浩特此类空间出现活力不足、认知困难和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对比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以期为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诠释学方法,以广州龙藏社区为例,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对社区公共空间价值建构进行探讨,得出通过城市设计完成对城市文本诠释的方法,再分配城市空间权力,实现对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广州状元坊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对广州城南历史地段进行空间肌理演化分析论证.认知状元坊及周边历史街区的建筑高度、功能布局、地块性质及街道尺度等城市空间尺度,初步探索反映历史地段空间本质特性的视觉特征研究途径,籍此思考城市空间调研对城市设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浩永 《江西建材》2022,(2):188-190
作为表达城市意象的媒介之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品质、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张家口北站及周边空间作为张家口的老城区,附近交通堵塞,公共空间匮乏、单调,周边老旧建筑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文中以张家口北站为例,通过对张家口北站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从城市更新的角度,针对张家口北站及周边空间改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期待建筑扮演的角色之一,是能够塑造社区、重塑环境,并以一种可预测的、积极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此外,建筑师自认为拥有的职业技能,就是通过建筑概念和设计来呈现社会的想象和希冀。然而,当今建筑师重塑社会的方式已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而可触。196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关于空间和社区的理念——"场所营造",行动主义者及公知人物提出"为人的城市"这一标语,城市不再只为汽车和购物中心而建。在20世纪早期的"建筑与社区"概念的理论原则和设计经验,与近期的设计实践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延续性。即将呈现的9个项目,分别聚焦以下几个话题:公共空间与记忆、公共公园与多元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滨水空间。这些项目代表了设计对社区的激活方式。它是一个由试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投资所驱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