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解偶联剂(FCCP)和呼吸链阻断剂氰化钾(KCN)对禁食大鼠肝细胞酮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然后分6组比较FCCP和KCN对β羟丁酸(BOHB)和乙酰乙酸(ACAC)以及ATP水平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FCCP和KCN可使肝细胞损伤而酮体生成减少,加入丙酮酸后,FCCP使酮体生成(P>005),BOHB/ACAC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而ATP则明显减少(P<001);KCN则使酮体生成增加(P<0001),且BOHB/ACAC比率显著增加(P<001),ATP也显著减少(P<0001)。结论:FCCP和KCN均为强力的ATP合成抑制剂,但作用机制不同,加入丙酮酸后FCC使NADH/NAD比率降低,以ACAC为主;KCN则使NADH/NAD比率增加,故以BOHB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选择8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SAH发病72小时内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静滴,每分钟4~8滴,每天1次,连用2周。对照组常规治疗。发现治疗组 DCVS发生率和 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 05)。认为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预防DCVS,降低SAH死亡率,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SK组1429%,rSK组1333%(P>005)。梗塞血管再通组病死率为303%,明显低于未通组的25%(P<001)。轻度出血并发症:SK组120%,rSK组125%,无颅内出血。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SK组120%,rSK组83%(P>005)。结论:SK和r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肯定,副作用小。rSK价格较低,更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罗红梅  闫秀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58-159,16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CIV和层粘蛋白,LAM)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CIV、LAM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IV、LA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清CIV、LAM值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和026,P<001和P<005)。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截瘫是胸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实验用兔脊髓缺血模型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的脊髓保护效应。方法28只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对照(C)组、东莨菪碱(S)组、氯胺酮(K)组、东莨菪碱+氯胺酮(S+K)组。每组肾下主动脉阻断30min,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乳酸,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脊髓血流量(SCBF),后肢运动功能,以及组织水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结果再灌注20h,后肢运动功能S+K组优于C组(P<005);脊髓水含量C组(804%±69%)比S+K组(699%+06%)增加105%(P<001);组织学改变S+K组最轻,C组最严重。阻断中S+K组MDA浓度较C组显著下降(P<001),SCBF比值较C组显著增加(P<001);开放30minS+K组MDA、TXB2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P<001与P<005);缺血2hS+K组与C组MDA与SCBF比值的差别与阻断中相类似。结论S+K组比S、K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推测S和K合用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64例(治疗组),同时用脑复康治疗VD患者32例(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得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浆SOD及LPO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通脉增智胶囊对VD患者的疗效优于脑复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eng D  Zheng H  Ya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78-28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HCVNS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VN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6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3%),P<0025。癌组织中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相关性(P<0025)。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P<0025;癌细胞分化愈差,表达愈强(P<005);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HCVNS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5),而癌旁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HCVNS3蛋白阳性患者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CVNS3阴性病例,P<005。结论HCVNS3蛋白可能是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内源性机制间接作用于P53基因使其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HBeAg、HBVDNA均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4%和68.6%。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05)。依HBV标记阴转情况分组:1组HBeAg(-)、HBVDNA(-)16例;2组HBeAg(+)、HBVDNA(-)9例;3组HBeAg(+)、HBVDNA(+)15例。1、2组治疗前IL-2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05,P<0.01)。3组治疗前IL-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2比对照组低(P<0.02)。结论IL-2水平明显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LAK细胞回输治疗HBV标记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