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离子迁移谱(IMS)技术的葡萄籽油掺伪鉴别新方法。经优化,选取进样口温度170℃,迁移管温度60℃。正己烷50倍稀释油样后进样检测,分析时间20 s。为了建立高效的葡萄籽油掺伪鉴别模型,本研究采用递归支持向量机(R-SVM)方法对葡萄籽油和掺伪葡萄籽油的IMS谱图进行分类,建立葡萄籽油和掺伪葡萄籽油分类判别模型,采用十折交互检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模型判别正确率为91.2%。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为食用油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视化阵列传感技术,以卟啉及其衍生物和指示剂作为传感元件,构建了一种对农药敏感的可视化学传感阵列。该传感阵列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对浓度为0.1 mg/L的12种农药快速识别和分类,反应时间仅为1.5 min。采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不同种类农药样品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均可以被准确归类。  相似文献   

3.
运用色谱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灵芝进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丽  罗霞  郑林用  许小燕  叶利明 《色谱》2009,27(6):776-780
采用95%乙醇为提取溶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1个不同灵芝菌株子实体进行分类。通过相似度分析分别获得提取样品指纹图谱的13个共有峰及每个样品之间的相似度;以相对共有峰面积为分析参数,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分析(DA)对其进行分类,结果分为紫芝、赤芝和美国大灵芝3类。实验结果表明,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灵芝样品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是一种可用于其分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基于脂肪酸含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的橄榄油等级判别方法。以经确认属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作为测试集,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类橄榄油中的脂肪酸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建立橄榄油的等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PCA能成功区分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HCA也能有效对两种等级橄榄油进行鉴别,最终筛选出VIP值(重要贡献值)大于1的6种特征组分:C23∶0、C18∶2n6t、C24∶0、C18∶1/C18∶2、C20∶1和C18∶1n9c。同时以98个未知属性的橄榄油样品为验证集,对建立的橄榄油等级判别模型进行交叉验证(CV),模型预测评估值(Q2)及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6,说明所建的橄榄油等级鉴别预测模型较可靠。因此,采用脂肪酸含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可用于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的等级鉴别  相似文献   

5.
以筛选出的7种染料与合成的纳米金共同构建了液体传感器阵列,每个敏感点对不同农药样品产生不同的响应光谱,通过酶标仪采集光谱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层聚类分析(HCA)、判别分析(LDA)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PCA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92.69%,且能够对5种农药进行区分;HCA结果表明,对25个样品能够正确的归类;LDA结果表明,对5种农药识别的准确率达100%。表明这种可视化的液体阵列可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一个可靠平台,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NEWS     
《分析化学》2012,(10):1632-1633
离子迁移谱(IMS)基于不同结构和质量的离子在均匀电场中的飞行速度差异实现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常被用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检测。除了独立使用之外,也常与质谱联用,例如在生物样品分析时,离子迁移谱可以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提高检测灵敏度;离子迁移谱还被用作色谱检测器,实现复杂样品(特别是同分异构体)的多维分离。然而,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式差分离子迁移谱(DMS)和迁移时间离子迁移谱(DTIMS)联用技术(DMS-IMS2)对典型化学战剂模拟物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和水杨酸甲酯(MS)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载气800 mL/min,DMS射频电压1100 V条件下,DMS-IMS2在DIMS模式能够实现DMMP和MS两种化学战剂模拟物的有效识别和检测。另外,DMS-IMS2能够实现DMMP和MS正、负离子的同时检测,同时获得DMMP和MS的DMS补偿电压(CV)和IMS迁移时间(Td)的二维分离信息,为两种化学战剂模拟物的准确鉴定提供更多的信息。DMS-IMS2具有二维分析能力、可同时分析正负离子、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在现场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柱后分流频率调制Chirp Z变换离子迁移谱(IMS),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与纳流电喷雾阵列Chirp Z变换离子迁移谱(HPLC-NanoESI-Chirp Z IMS)联用分析方法,考察了喷雾电压、溶剂组成、溶液流速等参数对NanoESI-Chirp Z IMS信噪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一系列四烷基溴化铵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比较了Chirp Z变换法和FT变换法两种方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 喷雾电压4.5 kV;溶剂组成90%甲醇;ESI溶液流速为8 μL/min. 利用HPLC-NanoESI-Chirp Z IMS联用方法成功测定了四丁基溴化铵、四戊基溴化铵、四己基溴化铵、四庚基溴化铵、四辛基溴化铵烷、四癸基溴化铵组成的混合样品.与传统信号平均离子迁移谱相比,Chirp Z变换离子迁移谱的信噪比更高,其迁移时间的测定精度优于傅里叶变换离子迁移谱.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一种鉴别β受体激动剂的新型阵列传感器。该传感器由8种传感物质构成,使用96孔板酶标仪采集响应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层聚类分析(HCA)、判别分析(L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5类β受体激动剂及其混合物进行检测。PCA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主要是基于空间结构以及氢键作用实现对β受体激动剂的识别;HCA结果显示,93个分析样本归类正确;LDA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于β受体激动剂识别的准确率达98.9%。本方法在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房康  郭项雨  王宏伟  熊行创  白桦  雷海民  马强 《色谱》2019,37(7):742-749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中药口服液中丹参素、甘草酸、天麻素、绿原酸、葛根素、黄芩苷、芦丁等7种指标性成分的二维分离分析方法。样品溶液首先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1 mm,1.7 μm)分离后,导入可调节式分流器(分流比50 ∶ 1),柱后流出液分别进入离子迁移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详细优化了液相色谱、喷雾电压、迁移管和气体预加热温度、漂移气流速等实验条件,同时建立了指标性成分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确证方法。7种中药指标性成分的检出限为2~10 μg/mL,定量限为5~25 μg/mL。采用本方法对中药口服液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将液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进行偶联,可实现目标化合物同时基于疏水性和离子迁移率差异的二维分离,获得更为丰富的测试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