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眼科杂志》2022,(7):481-486
伴随着眼精准生物测量技术以及白内障摘除手术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散光矫正和各类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进步,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屈光性人工晶状体自身固有的缺陷也不容小觑, 目前检查设备并不完美, 作为白内障摘除手术少见或者轻微的并发症, 如后发性白内障、干眼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眼科医师必须正确理解和践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这条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波前像差技术在人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设计均已明显提高和改进,但术后与视觉相关的问题,如眩光、夜视力差等仍难以避免,影响手术效果。波前像差技术可以帮助揭示术后出现相关视觉问题的原因。本文就近年来波前像差技术在人眼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进行历史回顾,并就该技术在提高白内障摘除手术疗效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及手术技术的日益提高,人们愈加关心术后能否获得良好的功能视力.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应运而生,有望使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远近视力.本文就各聚焦度不同的人工晶状体作一比较,并重点介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现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期望术后有较满意的视力 ,还期望能通过手术获得同样满意的近视力 ,并减少日常生活中对眼镜的依赖性。因此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本文就AMOARRAY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植入术后的功能评价及植入术后的远近视力、焦距深度、视觉症状 (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 )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植入ARRAYIOL患者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ARRAY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国外已进行了许多研究 ,并得到许多医师的肯定。但在国内应用时间尚短 ,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期望术后有较满意的视力,还期望能通过手术获得同样满意的近视力,并减少日常生活中对眼镜的依赖性。因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本文就AMO ARRAY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植入术后的功能评价及植入术后的远近视力、焦距深度、视觉症状(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植入ARRAY IOL患者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ARRAY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国外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得到许多医师的肯定。但在国内应用时间尚短,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进入到屈光手术时代,与人工晶状体设计不断改进、功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更新密不可分,近些年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拥有了更好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和视觉质量,进而满足了患者的生活、工作需要.本文针对在临床运用的几种主要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8.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云娥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942-945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已渐渐由过去的复明手术转向屈光手术。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能提供良好的视力,但因为其缺乏调节力,光线通过后只能聚焦在一个焦点,患者须依赖眼镜满足不同工作距离的需求,从而带来了诸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便。医师和患者都希望白内障术后能同时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从而摆脱眼镜的困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便应运而生。本文就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分类、原理、适应证、手术技巧、目标屈光力的设定及术后视觉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的选择。方法:两例50岁以上双眼近视患者的右眼均行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者的左眼先行角膜屈光手术,3年后又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最短4个月最长4年,对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回顾分析。结果;未经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最好。结论: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手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晶状体情况,近视程度和单、双眼情  相似文献   

10.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Xie LX  Yao Z  Huang YS  Ying L  Wang ZP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97-600
评价Fue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D)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连续的2026例(202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术前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确诊为FED患者17例(17只眼),记录手术方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以及术后视力和角膜状况。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FED的发生率为0.8%(17/2026)。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为16.2%(324/1998)。94.1%(16/17)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随访时间6-36个月,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者。结论白内障摘除术前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白内障摘除术中对FED患者的角膜采取保护措施和由技术熟练的术者完成手术,是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角膜屈光手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与正常白内障患者有许多不同,术前屈光状态的检查使用IOLMaster能采集更准确的数据,术中无晶状体状态下使用波前像差仪计算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同时选择合适的非球面和多焦点等高端人工晶状体来提高视觉质量,以及采用新型的光调节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可以无创地调节术后屈光状态,获得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终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宇  汤静  叶宏权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498-1501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乐山地区白内障手术治疗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白内障防治工作。

方法:调查统计2012-01/12乐山市6县1市4个区的17家综合性医院眼科开展白内障手术情况。调查内容:各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相关设备、手术医师、白内障手术情况。根据患者手术经费来源、术式和手术切口不同分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组和2组、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组和2组,分别从患者术前检查、手术医师、手术方式、手术设备、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手术量、手术效果、术中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分析。

结果:全市拥有相关设备:手术显微镜16台,裂隙灯显微镜43台,非接触式眼压计12台,IOL-Master 1台,眼A/B超8台,YAG激光4台,超声乳化仪12台。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医生15人,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医生5人。完成白内障总手术量6 211眼,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 564眼,占总量57%(其中超乳1组为术前视力≥0.3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 520眼,占总量24%),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 647眼,占总量43%(囊外1组为防盲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 533眼,占总量25%)。白内障手术脱盲率94.80%~100%,脱残率90.41%~100%,人工晶状体植入率94.96%~100%,术中并发症率1.00%~15.10%。

结论:全市开展白内障手术医师和设备分布不平衡,超乳设备使用率较低,不同级别医院白内障手术技术、手术量和手术效果参差不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主流手术方式,已部分性实现屈光性个性化白内障手术转变。全市白内障手术总体情况较好,但防盲白内障手术比率偏低,手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科医师和F1内障患者对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可使患者术后拥有全程清晰视力。为了评价其手术效果,我们从视光学角度对多焦点IOL植入者的视功能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白内障手术渐渐发展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近年来先后有多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上市,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减少了对眼镜的依赖,但是目前的各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仍存在不足,和正常的人眼晶状体仍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术前和患者进行全面的沟通和解释是十分必要的,为防止术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体会总结如下。1简介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根据光学面成像原理,可以分为全光学面衍射型、折射型、折射衍射混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确切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各种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 SIOL)不再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和认可。本文对现有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分类列举,简述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多种特点及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方法,以期为眼科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眼科》2006,(6)
卷首语加强杂志的学术导向作用,更好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黄蒂施玉英344李建军徐亮第1期前插10一字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术陈凤莉高烨刘红莲423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白内障基础研究面临挑战..··.....··....··.......……何守志l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会全面取代球面人工晶状体吗? ....................................................·....……姚克3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的数量与质量? ......................................................……管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虽已被广大眼科医生掌握,而且显微手术技术仍在不断地提高和改进,但其术后并发症仍难以避免,有的尚需作人工晶状体取出术。本文对lop年以来施行的7例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及手术时机作一初步探讨。一般情况:自lop年1月至IM年12月,共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h例(37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各种并发症行人工晶状体取出术7例(7眼),占植入总数的1.88%。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对一兀岁,平均54岁。老年性白内障5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手术方式:白内障囊外摘出合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日臻完美及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为角膜散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提供了机会。本文就其发展历程、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功能评价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断成熟,手术时间也逐渐缩短,这使得表面麻醉成为可能。我院选择89例(100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41眼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远视力、近视力、眼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曲率等变化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32例41B艮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视力平均为0.76(0.25~1.5),≥1.0者14眼(34.2%);≥0.3者39眼(95.1%);术后近视力平均为0.72(0.2~1.5),≥1.0者13眼(31.7%);≥0.3者39眼(95.1%)。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均较术前减少,丢失率为9.43%。术后出现眩光感患者3例(7.3%)。结论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需佩戴矫正眼镜亦具有良好的远视力和近视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虽然部分患者出现眩光现象,但均无明显不适感,对术后效果仍选择满意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