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拓展途径有限,绿地规模和绿化效果受到诸多限制。选取广州高密度建成区商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对万胜广场、天环广场及白云绿地中心3个商业综合体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功能定位或建成密度的背景下微绿地的现状,提出用地有限情况下,应充分挖掘空间资源营造微绿地,以改善局部环境和景观效果为目标,并提出建设策略:综合运用多种绿化手段,活化场地内的碎片空间,丰富中庭景观设计,为美化城市景观、节能减排、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及转型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夏热冬暖南区的建筑能耗,研究了夏热冬暖南区公共建筑的低能耗节能规律,以南宁市某三产综合楼项目为例进行了研究,采用软件模拟计算和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筑朝向、日照时长、中庭位置、遮阳板设计、绿植设计等设计手法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优化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和外表皮设计,引入绿植以提高环境与建筑的亲近,提高活动空间的舒适感,最终实现低能耗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树木与森林作为街道、公园和其他绿色公共可达空间等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工具,提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比例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与手段之一,在不同建筑环境中如何配置、设计绿色基础设施,以达到最佳的空气污染治理效果,需要充分评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街道峡谷、开阔道路和建筑围护结构3种城市建筑环境中绿色基础设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不同建筑环境中开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为在城市建筑环境中更好地设计和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我国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商业综合体具有商业功能集约化、复合化的优势,其建造对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入口空间既是商业综合体的组成部分,又是商业综合体融入城市街景观的纽带,也是建筑与城市互动的主要连接点,通过分析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功能、构成及特点,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从空间形态设计、外围过渡空间设计、交通环境设计、文化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设计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居住区不同功能的分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了4个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即入口空间模型、道路空间模型、滨水空间模型及中庭空间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到每个空间的评价模型公式,并由此得出整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公式。通过对珠三角居住区植物景观案例分析,验证了各空间评价模型公式适用于其对应空间的植物景观评价,并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进而得出该评价体系适用于珠三角地区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从多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建设的方法和建议,并以哈尔滨市松北区绿园别墅区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设计了以密林为主的绿色空间、以节能为主的景观空间、以净化为主的湿地空间,以期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结合哈尔滨和平路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入手,认识并分析其类型特征,注重在整体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分析和城市总体景观的构成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建构设计框架体系,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对公共空间、景观要素、空间环境氛围、节点景观形象、建筑等环节进行系统的整合设计.强调街道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引导和平路的街道景观向着美观、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竹材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景观特点、材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竹材在民宿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氛围营造方法。从竹材的文化内涵和材质特性着手,对竹材在民宿设计中的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进行研究。民宿设计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点,充分利用竹材的美学特性和材质特点,通过借景竹海(或者竹林),造景中庭,用竹为物,以竹为饰等多种手法来营造独具特色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环境资源重要性的重视,在房屋建筑方面,人们也同样希望进行绿色建筑,对自身所要居住的空间执行严格标准,以确保自身可以健康舒适的在建筑中活动。因此,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绿色建筑的涵义、历史演变、原则、问题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对绿色建筑的技术进行提高,希望可以对我国的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人们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找到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商业景观环境设计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激起消费者的兴趣,为人们提供过程的体验和心灵的触动。笔者从体验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体验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提出创造消费体验的景观设计手法,并以深圳欢乐海岸商业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规划、主题设计、分区设计和景观设计要素等角度探讨新时期的商业景观环境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性和娱乐性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为给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具体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得到林业景观和非林业景观的定性关系描述。在定性分析非林业景观对林业景观影响的基础上,量化选取能表征非林业景观的非林业影响因子。选取研究区10类乔木林优势树种林分,利用加入非林业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提取林分质量,并对加入前和加入后的林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林林分质量与林分调查因子、地形因子和水域景观呈正相关,与人工建筑景观和农业景观呈负相关。基于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及非林业景观影响因素,总结出研究区乔木林林分质量受非林业景观影响而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从林业景观和林分质量方面提出多种森林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绿色健身空间将人们的健身活动融入了自然环境的美妙景观中,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健身的效果。笔者以晋中体育公园的空间景观营造为例,在分析了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原则和设计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内涵营造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万达等项目的商业景观设计实践,分析了商业开发向导的现代商业景观设计功能特点、空间层次、形态变化及设计要素,包括满足商业活动需求兼具可达性、可视性、可停留、可娱乐、安全性的景观功能,探讨了融合商业策划的多层次景观空间,整合现代商业多业态的景观形态规划,商业价值的景观设计要素创新,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长沙市主城区2000年、2011年和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相关空间分析理论方法,探讨研究区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的格局特征以及2者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2年,研究区绿色空间面积减少,破碎化程度先减弱后增强,景观多样性增加,边界形状复杂程度降低;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绿色空间聚集的山地丘陵,地表温度较低,而绿色空间分布较少的城市建成区,地表温度较高;绿色空间各面积指数与地表温度为负向关系,斑块密度与地表温度为正向关系,且相关性增强;边界密度、香农均匀度、景观形状指标、景观分割度与地表温度2000年为负向关系,2011年及2022年为正向关系,且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绿色空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制,对有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以长春市绿色住宅消费者为调研对象,通过构建消费者重复消费绿色住宅理论模型来解释绿色住宅的技术设计属性如何影响消费者所感知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绿色住宅消费者的粘性。搜集785份有效问卷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适性和实用性是影响消费者重复消费意愿的主要动机,且节能、节水和室内环境技术对于消费者的感知经济性、舒适性和实用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室内环境因素是绿色住宅技术设计最为重要的属性。本研究有助于改进绿色住宅的技术设计,以促进消费者的重复消费,进而增加消费者的粘性。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基于传统街道的商业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环境,不仅成为了城市商业的精华和缩影,更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和繁荣的象征,简要介绍了成都宽窄巷子的概况,对成都市宽窄巷子商业街区开放空间从空间组织、空间布局以及空间活力塑造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现代商业历史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地院落小巧别致、空间灵动多变,景观特色明显,是山地景观建筑构建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其空间特色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以泰山关帝庙院落为例,通过实地测绘,从园林景观的角度对其对其院落景观构成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尺度入手,对其景观空间特色和园林景观特色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以期对山地景观院落的营造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后评估(POE)作为设计环节的反馈机制,可以为设计方案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后期更新改造建议。通过使用后评估的问卷调查、认知地图、行为观察和使用者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校园建筑空间、校园街道空间、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和校园公共设施等主要的校园景观空间进行分类评估因子的分析评估,从评估结果可以得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各类景观空间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四种校园景观空间的评估结果,对该校区提出可行的校园景观更新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是否把握绿色建筑概念、对不同层次有关绿色建筑文件的了解程度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认识程度以及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实践经历及其影响等4个方面,对山东省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绿色建筑素养、推进绿色建筑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校园景观设计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注重整体设计是校园设计发展的趋势,从校园景观的整体空间、生态连续及多元共生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校园建筑景观的融合问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