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密度住宅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多年来,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总人口由1990年的1160多万人(含暂住人口)增加到2002年的1400多万人。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增长.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城市建设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九五”期间,全市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024亿元,是“八五”期间的2.6倍,其中市政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房屋竣工面积达9400万平方米,住宅工程竣工面积达到510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建成住宅1030万平方米,是“八五”期间平均每年竣工住宅的1.4倍。2002年,我市的城市建设规模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00多亿,总开复工面积达到9000多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工程5000多万平方米,全年竣工工程达到3000多万平方米。全市在建建筑工程7598项,建筑面积7996.4万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郊区的低密度住宅成为开发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动因,回顾了国外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低密度住宅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已有5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50年来(1949年~1998年),北京开发建设较大的住宅区300多片,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8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812万平方米,合住房96万套,可供336万市民居住,完成投资1558亿元。北京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是由政府组织的统一开发建设阶段(简称统建),这30年,共开发建设80多片住宅区,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5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00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14亿元。1979年…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建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近十年来 ,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 6 9m2 人上升到 9 8m2 人 ,每年平均增长 0 3m2 人。即每年建设 2 4 0 0 0万m2 的住宅。其中大部分多安排在城市郊区建设。每年新建住宅征用的土地多达 1 80 0 0公顷。仅北京 2 0 0 0年的建设量就达到 1 50 0万m2 ,需要建设用地 1 0 50公顷。大量的郊区土地转变为生活用地。这一方面使得人居环境得到了极为迅速地改善。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道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住…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区高层低密度住宅发展现状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低密度住宅小区概念较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低密度住宅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实例,对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高层低密度发展现状进行剖析,以期找出城市中心区高层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 解放以来,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从1949至1982年,全市共新建住宅4587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时旧北京城全部住宅面积(1354万平方米)的3.4倍,市区内新建不同规模的住宅街区一百多个。特别是1978年以来,党和政府极其重视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8.
宫周鼎 《住宅科技》1996,(10):46-47
现在的城市住宅中,每户一台洗衣机,大家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在优秀住宅方案评选中,每户留有洗衣机位置也一直被默认。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个思维定势作一番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很快。仅建成的面积大于5万m~2的住宅小区就有3000多个。正建的北京望京小区总建筑面积达800多万m~2。去年开始的安居工程,到1995年10月,全国开工面积已达1170万m~2。为了达到小康水平,自1978年到1995年,仅北京一市历年共新建8000万m~2住宅。尽管如此规模和速度,现今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仍十分紧张。许多家庭相当拥挤。另一方面,房价却扶摇直上,令一般工薪阶层望楼兴叹。能否进一步降低房价而改善居住条件?这些现实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城市住宅建设不少,一九八○年竣工356万平方米,比一九七九年多竣工90万平方米,增长34%,住宅竣工面积占全市基本建设总竣工面积的比重由一九七九年的57%,提高到64%。竣工数量和比重都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极“左”的建设方针的影响和“四人帮”的破坏,住宅建设较少。加上近年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宅投资渠道和分配方法不尽合理,以及其他人为的因素使北京城市住宅供求紧张情况,并未得到根本缓和。一九八○年全市居住水平为4.79平方米/人,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过度膨胀是北京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老大难问题,是北京所有呈现出的“大城市病”的根源。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人口调控的方针和目标,但人口增长的势头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加速增长态势明显。201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961万人,与1990年的1081万人相比,20年增长了880万人,其中前十年年均增加27.6万人,后十年年均增加60.4万人,提前十年突破了总规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规模。如果不严加控制,人口的增速和增量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解放三十多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市区用地从解放初的109平方公里发展到350平方公里,人口从164万发展到510万。解放后新建各类房屋8千多万平米,其中住宅就有3,600万平米。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带来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原来的消费城市逐步得到改造,不少新兴的工业城镇和工矿区相继建立,市政设施和住宅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新建住宅2,000多万平方米,等于原有住宅的一倍半,郑州市新建住宅3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原有住宅的4.2倍;武汉市新建住宅900多万平方米,约为原有住宅的1.3倍。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住宅建设又有新的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但是,由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占用农田大量增加,如广州市区范围扩大了1.4倍,天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十三项部署,引发国内外各界热议。北京将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常住人口规模长期控制在23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则明确要逐步缩减。严控城市规模,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也是为了实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全球城市发展的周期性与规律性的角度来深  相似文献   

14.
北京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展望胡士德(北京市建工集团总公司)1、北京住宅建设的特点l·l住宅建设规模巨大北京1949年初城镇住房仅有1354m2,大量是破旧平房。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猛增;非农业人口1949年为165万人...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北京城市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自1987年以来,每年竣工的建筑量均逾千万平方米.近几年来每年竣工量持续超过1500万平方米,最高的达2300多万平方米,即一年建一个旧北京城。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1992年以来.已经经历了别墅热、写字楼热、商厦热等几个阶段。为此.本人曾于1995、1996年两次论述城市建设的“度”的问题.本文是由1995年以来住宅热在市区居主导地位的状况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解放三十五年来,北京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四九年北京解放时,共有房屋20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354万平方米,占全部房屋面积的65.9%,当时大部份住宅集中在旧城范围内,约为1160万平方米,占86%,主要是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绝大部份是砖木结构,以平房四合院为主,楼房只有83.3万平方米,仅占住宅面积的6%。解放后的三十五年,全市用于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黄重光 《建筑》1996,(2):27-28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1994年共建成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1700万平方米,为1949年前北京原有全部房屋建筑面积2150万平方米的10倍,相当于建设了10个旧北京城。与此同时,北京的住宅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46年间,北京共建成住宅建筑面积11383万平方米,为1949年前北京原有住宅建筑面积1354万平方米的84倍。其中1949年-1965年建成的住宅面积为1535.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4%,平均每年建成住宅面积903万平方米,1966-19…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的住宅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大约每五年的建设量相当于北京解放前住宅的总和。仅去年一年就建成了375万平方米。住宅建设的规模大,相应的居住小区建设的规模也大。今后20年内,北京大约还要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即平均每年要建200万平方米(不包括配套工程)。相当于今后每年平均大约要建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住宅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住宅大量毁于战火。战后缺房420万户,在近一亿人口中约有两千万人缺房,情况相当严重。此后,住宅建设逐步发展,到1968年,已拥有住宅2559万套,与全国人口共2532万户相比,已略有多余。从全国范围的房荒到情况基本扭转,经历了二十多年。进入七十年代,住宅建设规模更大。综观这个过程,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发展速度先慢后快。从194—68年共十三年中,新建住宅每年保持在一千多万平米。1959年开始上升,每年递增约1千万平米。1969年,新建住宅9千多万平米;七十年代以后,每年超过l亿平米。累计1946—78年共建住宅19亿多平米。这个发展过程,反映了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房地产交易规模仍然再创新高,新房、二手房销售金额达到22万亿元左右。土地市场增长9%左右2020年,全国住宅土地交易规模增长9%左右。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增速保持高速发展。截至11月,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39.4%。特别是广州、深圳成交规模较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一倍以上,而上海保持10%以上增速,尽管北京1-11月累计同比较去年同期下滑10.4%,但优质地块的推出在一季度市场走势最不明朗的时期起到了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而12月北京将有2宗住宅用地入市、4宗涉宅集体用地挂牌,预计再次拉升一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规模增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