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号”导航卫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两颗导航定位卫星,并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一种区域导航系统。它的服务区域仅限于中国本土和周边地区。投资节省,只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即可。它主要为公路、铁路运输和海上作业等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3.
2007年2月3日,中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是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将进一步提高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关试验。前三颗导航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这样,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齐聚太空的格局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科技万花筒     
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升空2000年12月21日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今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  相似文献   

5.
王志耀 《物理教师》2004,25(1):17-17,20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确保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并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于高中物理知识,我们可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领域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之自豪.  相似文献   

7.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8.
博览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太空,从而揭开了世界航天的新篇章。截至1989年底,各国发射的宇宙飞行器总数已达3954颗。其中,苏联发射的颗数最多,共2561颗,占世界发射总数的64.8%。美国次之,共发射成功1119颗,占世界发射总数的28.3%。其它国家和组织及各种合作发射的计274颗,占发射总数的6.9%。在发射成功的卫星中,通信、广播、气象、导航及地球资源卫星共计1093颗,占各国发射总数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在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此前,我国先后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该系统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 GPS 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西昌4月10日电: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本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9年12月16日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早在2018年北斗三号就完成35颗卫星组网并向全球提供服务。跟芯片一样,我国导航定位系统此前也是处于被别人卡脖子的状态,导航定位系统此前基本被美国的GPS垄断,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运行是我国自主可控领域的重要突破,打破了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中心站提供数字高程图数据和用户机发上行信号,因而使系统用户容量、导航定位维数和隐蔽性等方面受到限制,在体制上不能与国际上的GPS和Gali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兼容.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795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拥有413颗,其中90多颗是用于侦察、通信、导航、预警等纯军用卫星。在这些卫星中,侦察卫星以其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居于首位。侦察卫星,被形象地称为“太空间谍”,它利用光电遥感器、无线电  相似文献   

14.
科技简讯     
我国预计到90年代末将发射20颗不同用户需要的空间服务卫星,已列入规划并开始陆续投入研制的这些新型卫星主要是通信、对地观测、导航定位、科学技术试验等四种系列应用卫星.其中在近两年发射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2007年5月14日零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被“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上太空。“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成为我国第一颗整星出口的卫星。该星将在完成在轨测试后交付尼方使用。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的卫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伴随着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兴起,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GNSS。 当前,在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欧盟和我国合作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5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5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开始,人类将有更多的机会从太空中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美丽壮观的地球。2007年中国将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美国、印度和日本也将于2008年有类似的月球探测活动。与此同时,月球卫星还将给我们带来另一个意外惊喜,它将发回更多以黑沉沉的茫茫太空为背景的地球全貌图。  相似文献   

18.
自 1970年 4月 2 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 ,30多年间 ,中国航天人员 ,经过艰苦的创业 ,利用自己研制的“长征”系列等运载火箭 ,进行了 70余次发射 ,将 80多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为我国及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 ,我国已构建成功了四大卫星系列平台 ,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而“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神舟”号飞船的多次试飞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 .初步…  相似文献   

19.
自苏联1957年向太空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4511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00颗左右是军事卫星。在太空开发领域,美国和前苏联(现在的独联体)居领先地位,所拥有的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20.
北斗30年     
<正>7月25日20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卫星导航系统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