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目睹火灾对初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距某特大火灾现场200米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387名学生为研究组,抽取另一区与研究学校性质、等级相匹配的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48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全体被试施测埃森儿童青少年创伤问卷(ETI-KJ)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研究组PTSD及疑似PTSD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SCARED量表广泛性焦虑及躯体化/惊恐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DSRSC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SCARED总分≥23分)、抑郁(DSRSC总分≥15分)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OR=1.90)、既往经历创伤(OR=5.67)及来自目睹火灾学校(OR=1.61)者更易出现PTSD症状。结论:目睹特大火灾的初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等症状,在进行灾后心理支持及危机干预时需重视目睹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亲历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等测量工具,对灾后一月内四川省什邡地区及转入本院的受灾群众共342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一月内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45.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个群体PTSD症状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什邡地区症状程度较重,消极应对、脱离灾后环境等因素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地震后受灾人群,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群体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SARS病房内护士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在SARS病房直接抢救、治疗SARS患者的护士们的心理应激状况。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 (BDI)、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 (STAI)和SCL -90于 2 0 0 3年 5月 5日——— 12日对工作在SARS病房内的护士和社区 /大学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出现抑郁情绪的护士占所有受试者的 5 2 % ( 5 3 /10 1) ;其中 17% ( 17/ 10 1)达到中度至严重抑郁 ,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护士组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两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ARS一线护理人员在SARS应激事件下其焦虑体验与处于外部环境中的正常人群在SARS应激下的焦虑体验不存在差别 ,该样本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与一般人群间亦没有差别。SARS一线护理人员出现的抑郁的比例显著增高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半年及1年后,都江堰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并探索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P-C)、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震后半年和1年对都江堰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关的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地震灾区群众震后半年及1年的PTSD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3%、6%;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1.6%、8.4%;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9.7%、5.6%。结论震后1年较之震后半年灾区群众PTSD、抑郁及焦虑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该结果可能对研究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政府、社会、家庭的支持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作为重大自然灾害后常见的精神病理表现,对受灾人群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1-2].本研究对汶川地震后转至北京老年医院进行救治的地震伤员及其陪护家属(均为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进行评估,为心理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已经成为多学科共同面临的主要任务,但精神疾病的诱因众多、诱发效果不一致、研究结论无法比较是目前研究精神疾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文总结了足底电击的模式、强度以及诱发的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模型,阐述了足底电击法在研究精神疾病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进行调查。然后,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均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以及自杀倾向评定。结果:SRQ20≥10或PTSD7≥4者81人。在完成MINI抑郁发作诊断评估的51人中,符合目前抑郁发作7人;在完成PTSD诊断评估的61人中,符合PTSD发作7人;两者共病3人。在完成自杀倾向诊断评估的62人中,存在自杀倾向10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发作、PTSD和自杀倾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安置点之间的PT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川的检出率(40.0%)最高。搬迁次数是灾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痛苦的危险因素(OR=1.24)。结论:震后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仍存在明显的精神痛苦,少数人存在抑郁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杀倾向。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使精神痛苦的发生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激障碍(SD)患者的病理心理特征及MMPI-PK量表的评估效果。方法:实验组为43名入院治疗的SD患者,以44名适应良好的创伤幸存者为对照,均完成MMPI-2测试。结果:SD患者的PK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创伤经历和诊断分类的SD患者的PK分数无显著差异;最佳截断点为原始分17分,PK量表评估SD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66.7%。结论:SD患者和创伤幸存者的病理心理表现明显不同,PK量表可较好的评估创伤后的应激失常症状,但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及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认识和应用心理学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介绍了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有焦虑动物模型、抑郁动物模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吗啡成瘾及戒断模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及社会应激动物模型等。结果 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制作和使用方法。结论 应用实验动物模型将会使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 SARS发病高峰期 SARS病房护士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北京市第一批某 SARS定点医院第一批进入病房的护士进行调查 ,其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结果 第 1周 SAS、SDS总粗分分别为 3 4.40± 5 .83、3 8.85± 7.61 ,明显高于我国常模 ,其中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 2 1 .42 %、2 5 %,忧郁、焦虑、躯体不适感明显 ;第 1周与第 3周 SDS分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关注 SARS病房中护士的心理卫生问题 ,及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1.
SARS患者康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在病后3-6个月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我院收治的45名SARS患者,在出院3-6个月内进行上述问卷调查,以本院健康医护人员及常模作对照.结果:患病组SCL-90中5个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及常模:躯体化(F=4.32)、恐怖(F=5.29)、强迫(F=5.96)P<0.01,抑郁(F=3.16)、焦虑(F=3.79)P<0.05.患病组的客观支持、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r:-0.32~-0.41,-0.36~-0.38),解决问题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r:-0.33~0.41),幻想、退避、合理化与SCL-90各因子正相关(r:0.40~0.61,0.37~0.66,0.34~0.46).结论:SARS病人出院3-6个月内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得到必要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对风格对SARS康复者生活质量的调节作用.方法:北京和山西的SARS康复者66名,与53名健康对照组一起完成了躯体健康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问卷,其中,43位SARS康复者完成了应对风格问卷的填写.结果:SARS康复者的躯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应对风格对康复者的躯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有调节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应对风格的状况最佳,其次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和灵活应对,异常应对者的状况最差.结论:应对风格对SARS康复者的躯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SARS流行期不同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非典”流行期不同人群的焦虑、紧张水平,目的在于探讨人们面对重大应激时的心理表达方式。方法 自编“对非典心态的自评问卷”18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3分,共54分。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水平。≤17分为正常的情绪反应。分别在大学生(300人)、医护人员(120人)、普通群众(120人)共540人中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 ≥18分共75人(13.9%),其中大学生50人(16.7%);医护人员10人(8.3%);普通群众15人(12.5%)。结论 面对突发的灾难事件,不同人群的情绪反应,可能与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社会阅历和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典时期一线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健康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对曾经参加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1年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对干预组和未干预组PTSD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参加抗非典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结论 非典对一线医务人员远期的心理健康影响值得重视.尽早提供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SARS流行期间,云南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隔离与不隔离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差异.不同性别、不同校区、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云南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心态,这与学校、学校社区提供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广西贵港市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人群的心理状况,为发生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有的放矢做好心理应对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贵港不同人群1860名人员进行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SARS疫情流行期间,贵港疫区不同群体对SARS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率不同群体间存在有差异。SARS疫情出现后,不同群体的心理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女性群体、中青年群体、汉族群体,高学历群体,干部职业群体心理变化较明显。结论广西贵港少数民族地区面对SARS疫情,学历、职业、年龄、民族以及SARS的认知率等是影响SARS流行期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提示有针对性地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的心理素质,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非典恐慌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非典恐慌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非典恐慌心理问卷”,在 5月下旬对 980名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经项目分析 ,删除部分项目 ,修订后量表同质信度较好 ,结构效度符合原量表的构想。结论 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稳定 ,而且问卷总分与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无关 ;女生表现更多对亲人思念 ,身体健康者更少回避行为 ;极少数个体恐慌心理得分较高。这充分说明党和各级部门措施得当 ,但仍有必要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SARS患者与抗SARS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非典”患者与抗非典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抽取“非典”患者和抗“非典”医务人员各 40名进行SDS、SAS、SCL -90量表检测 ,并进行比较。结果 :SARS患者及抗SARS医务人员的SDS评分均在≥ 5 0以上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而患者SAS均值明显高于医务人员的分值 (t =4 69,P<0 0 1)。SCL -90评分 ,患者的躯体化 (t=2 79)、人际关系 (t =8 83 )、抑郁 (t =4 42 )、焦虑 (t =8 0 3 )、敌对 (t=10 2 5 )、恐怖 (t=1 69) (P <0 0 5~ 0 0 1)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医务人员得分。而在人际关系 (t =8 83 )、敌对 (t =10 2 5 )、偏执 (t=1 5 1)分值上医务人员显著低于常模 (P <0 0 5~ 0 0 1)。  相似文献   

19.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SARS is nonspecific and diagnostic tests do not provide accurate results early in the disease course. Initial diagnosis remains reliant on clinical assessment. To identify features of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that are useful in SARS diagnosis, the exposure status and the prevalence and timing of symptoms, signs, laboratory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were determined for all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with suspected SARS during the Toronto SARS outbreak. Findin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SARS and those in whom SARS was excluded by laboratory or public health investigation. Of 364 cases, 273 (75%) had confirmed SARS, 30 (8%) were excluded, and 61 (17%) remained indeterminate. Among confirmed cases, exposure occurred in the healthcare environment (80%) or in the households of affected patients (17%); community or travel-related cases were rare (<3%). Fever occurred in 97% of patients by the time of admission. Respiratory findings including cough, dyspnea and pulmonary infiltrates evolved later and were present in only 59, 37 and 68%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at admission. Direct exposure, fever on the first day of illnes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pulmonary infiltrates, lymphopenia and thrombocytopenia at admis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confirmed cases. Rhinorrhea, sore throat, and an elevated neutrophil count at admis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excluded cases. In the absence of fever or significant exposure, SARS is unlikely. Other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further raise or lower the likelihood of SARS and provide a rational basis for estimating the likelihood of SARS and directing initi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初步分析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2003年4月底至6月中旬北京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的数据和内容分析,总结出非典流行期间群体心理的变化特点。方法:将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来电进行分类,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非典流行期间人群的心理变化为三个时期:恐慌期、烦闷期和恢复期,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电话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心态的变化。结论:本报告为建立健全国家灾难及危机心理干预系统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