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华北耧斗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 Kitag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3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苯乙酸(Ⅰ, 羟基酪醇(Ⅱ,邻苯二酚(Ⅲ,对羟基苯乙醇(Ⅳ, 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Ⅴ, 原儿茶酸(Ⅵ, 没食子酸(Ⅶ, 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Ⅷ, 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Ⅸ, 5,7,4′-三羟基-6-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Ⅹ, 5,7,8,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Ⅺ, 槲皮素-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Ⅻ, 芦丁(ⅩⅢ。 结论 以上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薰衣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ladanein(2),芹菜素-7-O-β-D-(6′-对羟基肉桂酸基)-甘露糖苷(3),木犀草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7)。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细叶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常用传统中药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4-C-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1) ,4-[C-β-D- 呋喃芹菜糖基 (1→6)-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 2 ) ,远志皂苷元 ( 3 ) ,远志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4 )和 β-胡萝卜苷 (5)。 结论 :其中化合物-1,3 ,4和 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藏药圆穗兔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藏药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Batalin)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体积分数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Ⅰ),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Ⅳ),5,6,4′-三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黄酮类化合物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滨蓟黄苷(1)、印度荆芥苷(2)、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2,3-二氢穗花杉双黄酮(6)、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7)、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8),2,3,2",3"-四氢-4'-甲氧基罗波斯塔双黄酮(9),化合物 1~5 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并且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翠云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经硅胶,聚酰胺,C-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zukisapogenol(1),(22E,24R)-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芹菜素(3),3′,4′-二甲氧基-槲皮素-3-O-β-D-半乳糖吡喃苷 (4),7,4′- 二甲氧基-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萄糖吡喃苷(5),(2S,3S,4R)-N-[(R)-2′-羟基二十四烷醇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6-烯(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肿节风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α-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4),新落新妇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异秦皮啶(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其中1~3为该属中首次发现的葡萄糖醛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紫珠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色谱法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 7个化合物 ,5-羟基 3,6 ,7,4′-四甲氧基黄酮 (Ⅰ) ,3′ ,4′ ,5-三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 (Ⅱ) ,3′,5 ,7-三羟基黄酮-4′-O-葡萄糖苷 (Ⅲ ) ,5 ,7-二羟基 3′-甲氧基黄酮-4′-O-葡萄糖苷 (Ⅳ) ,β-谷甾醇 (Ⅴ) ,熊果酸 (Ⅵ )和白桦脂酸 (Ⅶ )。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化合物Ⅰ ,Ⅲ ,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骆驼刺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M.B.)]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骆驼刺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1),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3′,7-二羟基-4′,8-二甲氧基异黄酮(3),红车轴草素(4);2个黄酮类化合物:柽柳素(5),异槲皮苷(6);2个酚酸类化合物:水杨酸(7),香草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4,7,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柽柳抗肿瘤甾体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甾体类化合物和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2)、麦角甾-4,24(28)-二烯-3-酮[ergosta-4,24(28)-diene-3-one,3]、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4)、豆甾-4-烯-3-酮(sitosterone,5)、胆甾醇(cholesterol,6)、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7)、山柰酚(kaempferol,8)、山柰酚-4′-甲醚(4′-methylkaempfero,9)、山柰酚-7-甲醚(7-methylkaempfero,10)、山柰酚-4′,7-二甲醚(4′,7-dimethylkaempfero,11)、槲皮素(quercetin,12)、槲皮素-3′,4′-二甲醚(3′,4′-dimethylquercetin,13)。结论化合物2,3,4,5和7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mg·L-1下,化合物2,3,4和5对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刺花的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果鉴定为染料木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 (2),5,4′ -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 -二氢黄酮 (3),三叶豆紫檀苷(4),齐墩果酸-28-O-β-吡喃糖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从正丁醇部分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槐果碱(8),9α-羟基槐果碱(9)。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紫金砂的化学成分。方法 药材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利用硅胶柱,RP-18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欧前胡素(1)、水合氧化前胡素内酯(2)、拐芹色原酮(3)、佛手柑内酯(4)、欧前胡素(5)、ledebouriellol(6)、二氢欧山芹素(7)、isopimpinellin(8)、osthol(9)、3′(R)-+-亥茅酚(10)、oxypeucedanin ethanolate(11)、β-谷甾醇(12)、豆甾醇(13)。结论 化合物6~11为首次从紫金砂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常规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六烷酸乙酯(ethyl hexatriacontanoate,1),棕榈酸(palmic acid,2),硬脂酸(stearic acid,3),浙贝素(zheberiesinol,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丁香酸(syringic acid,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琥珀酸(succinic acid,9),肌苷(inosine,10),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7,9,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猪殃殃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全草中酚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猪殃殃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香草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桂皮酸(4),没食子酸(5),4-羟基古柯间二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1H COSY,HMQC和HMBC)首次对其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魔鬼爪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魔鬼爪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块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其中1~5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6为三萜皂苷,结构分别被鉴定为martynoside(1),6-acetylacteoside(2),β-(3′,4′-dihydroxyphenyl)ethyl-O-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3),acteoside(4)+isocteoside(5),7α,23-dihydroxytormenticacidesterglucoside(6),阿魏酸乙酯(7),二十五酸(8)及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6,7,8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蒙古鸦葱抗肿瘤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系统研究蒙古鸦葱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H、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进行活性跟踪和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乙酰羽扇豆醇(4)、23Z-3β-acetoxyeupha-7, 23-diene-25-ol(5)、达玛二烯醇乙酸酯 (6)、齐墩果烷乙酸酯(7)、蒲公英甾醇(8)、蒲公英甾醇乙酸酯(9)、伪蒲公英甾醇(10)、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1)、α-乙酰香树脂醇(12)、达玛-24-烯-3β-十四酰氧基-20S-醇(13)、大戟烷-8,24-二烯-3-醇乙酸酯(14)和multiflorenyl acetate (15)。结论 1~15均为首次从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其中2,3,5~1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在50 mg·L-1质量浓度下,化合物1~5对人肺癌细胞A-549、14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var. microphyll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法对醇提物进行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正相、反相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4R,5S)-2,5-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3,4-二-(3,5-二羟基苯基)四氢呋喃(1)、pouzolignan K(2)、saropeptide(3)、去氢吐叶醇(4)、对羟基苯甲酸(5)、异香兰酸(6)、原儿茶酸(7)、丁香酸(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雾水葛木脂素K,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高燕萍  钟国跃  沈云亨 《中草药》2016,47(5):712-716
目的对黄花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var.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角蒿全草8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丁氧基红景天苷(1)、角蒿辛C(2)、角蒿酯碱(3)、7-羟基多花藤碱(4)、角蒿原碱(5)、苯乙醇葡萄糖苷(6)、地黄苷(7)、类叶升麻苷(8)、去酰基异角胡麻苷(9)、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10)、carceorioside B(11)、红景天苷(12)、去酰基类叶升麻苷二甲醚(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