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耐药菌株增多以及医药费用加重等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院自2008年起,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由各外科不规范、部分执行转为全外科规范执行.手术室通过加强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学习、加强与病区护士和病人及麻醉师的沟通、加强病情观察、加强护士管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素的使用的管理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药疹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投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多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常涉及不同器官和组织,其中以皮肤和粘膜较多见。本文仅就近五年来院内所见及会诊病例的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1999年度178例符合WHO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及较严重的ADR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与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178例ADR报告涉及94种药品,抗感染药物有35个品种,ADR 95例,占总例数的53.37%,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28.65%,其次为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引起皮肤反应的ADR最多,有141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等。结论 应注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口服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引起ADR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度98例符合WHO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及较严重的ADR进行分析。结果性别与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98例ADR报告涉及50种药品,抗感染药物有20个品种,ADR 44例(45%),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29%,其次为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引起皮肤反应的ADR最多,有41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等。结论应注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口服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引起ADR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我院常见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等问题,为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生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收治的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中,主要涉及的抗生素有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奎诺酮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等。头孢菌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32.5%;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占18.3%。静脉给药途径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药物不良反应损害的主要为皮肤系统及其附件。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由于各种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有5例,占总不良反应的4.2%。结论: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静脉输注,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胆系感染中毒性休克新泰市中医院(271200)韩庆琏,张涛,王渊患者女,55岁。1974年春以胆系感染中毒性休克急症入镇医院外科治疗,给予抗生素、升压药物、维生素、输液等对症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外科无手术指征而请中医会诊。患者呈中度昏迷状态,全身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北京天坛医院近日通过研究该院2004年中发生的404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9大类、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再次为神经系统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损害、心血管及消化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石门县中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4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32.69%;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比例最高,占75%;抗感染药物发生频次最高,占51.92%;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50%。结论在我院报告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提示中成药及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其中药物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洗剂和水剂、中药酊剂、中药外熏,非药物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耳穴疗法、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等,以上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互联网以文献分析的方式对中医结合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为主题词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范围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时间范围为自2000年1月—2021年6月,对文献题名及其摘要进行阅读以排除重复文献及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不良反应类型、数目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即中医疗法对于预防精神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了验证该结论,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干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产生便秘、心率不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系统或器官及发生率:其中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6%,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8.16%,皮肤及其附属器官...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2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9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2.34%,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31.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15例(占11.72%)。结论:应做好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加强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临床正确对待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患者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按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分别为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7例。23例患者不良反虚的症状表现涉及8个器官/系统,本组药物涉及20个品种,以中西药复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解热镇痛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损害多种器官和系统。宣传与普及解热镇痛药知识,增强人们自我健康保护意识,防止该类药物滥用,减少危害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所引起的高血压、疲劳、手足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血液毒性及口腔不良反应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亟需停止治疗;另外,常规对症治疗涉及多类药物联合使用,增加患者负担。中医辨治可改善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靶向治疗用药时间,减少用药种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介绍健脾理气法调治肾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科病区储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医院2017年对外科病区的储备药物实施常规化管理,为实施前;医院2018年对外科病区的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分析实施前后差错发生率及储备药物检查所需的时间。结果:实施后药物差错的发生率相较于实施前药物差错的发生率较低(P0.05);实施后外科病区储备药物检查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减少药物检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各科病区2009年1月~3月1100例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病区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退药的特点.结果:退药原因多见于调整医嘱(28.36%)、患者出院(23.00%)、药物不良反应(12.73%)、患者转科(12.36%)等;退药品种统计,抗生素类(46种)和调节水-电解质类药物(32种)位列前2名;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内科共退药512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45.32%,其中消化科(12.23%)、内分泌科(8.74%)和呼吸内科(7.80%)排在前三位;外科共退药480,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40.40%,其中神经外科(6.98%)、普外科(5.70%)、妇科(5.42%)排在前三位.其他科室共退药108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14.28%,其中ICU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5.04%: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加强我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王丽霞等研究分析了162例中药不良反应,其中由中药材及饮片所引起95例;由中成药或制剂引起67例,涉及90个品种。分析表明:中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①不良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②不良反应在各个系统中均有发生。③既有正常剂量下所致,也有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大所致。④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代谢途径有关。⑤程度有轻微的,也有严重的,甚至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2014年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491例病房针灸会诊情况,分析针灸在综合性医院中的适用概况,为针灸学的临床与科研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通过病房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灸推拿科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会诊记录单与患者入院记录,并进行整理,对会诊病例的学科分布、会诊病症及原发疾病所属系统进行分析,以频数统计。结果:会诊病例中共涉及15个二级学科,其中神经病学、外科学数量最多,共1399例,两者占会诊总量59.00%;会诊病症达111种之多,主要集中在术后并发症、神经脑血管病以及关节肌肉病等方面;会诊病症的原发疾病涉及各个系统,仍以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比较高,三者占会诊病症原发疾病所属系统的73.89%。结论:针灸学科与神经病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相互融合、联系密切,还需加强同儿科学、肿瘤学的合作;针灸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神经-肌肉系疾病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之一。虽然手术治疗可松解分离粘连,但是由于手术创伤、积血、异物等因素,往往会引起再次新的粘连,因此临床上尽可能采取保守治疗。1990年12月至2010年1月,笔者运用通滞化瘀理气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外科要求中医会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8.6岁;  相似文献   

20.
高淑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59-160
1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病区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了23例患难以治愈疾病的患者,其中右下腹肿块3例(回盲部肿瘤),顽固性便秘5例(结肠黑变病1例,找不到原因4例),骨癌晚期2例,胃癌术后复发5例,直肠癌术后复发3例,肝硬化晚期男15例,女性8例,年龄58至90岁之间。本组病例均在多家医院住院或请专家会诊,因不能手术,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