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Sulphco公司开发了以超声波为驱动动力的燃料脱硫工艺。该公司已经在3.875L/min中型装置上试验了各种进料,可生产含硫(10~15)×10^-6的柴油。进料与相对较少的水溶液相混合,水溶液含有专有的氧化剂和催化剂。混合物经超声波处理,使2009m气泡快速生成和破裂。这样可致使其强烈混合并使局部温度达到几千度,压力可高达1000MPa。超声波也产生自由基和被激发的氧原子,它们可使硫氧化,得到砜和硫酸盐,然后用溶剂将其除去。  相似文献   

2.
BP公司开发了称为噻吩硫烯烃烷基化 (OATS)的汽油脱硫新技术 ,使用OAST技术可使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降低到 10 μg/g以下 ,同时氢气消耗量很低 ,并且不会显著降低汽油辛烷值。OATS工艺将噻吩型硫化物转化为沸点更高、容易从汽油馏分中分离的组分。传统的脱除噻吩硫的方法是加氢处理 ,需消耗大量氢气并导致辛烷值较大损失。OATS通过使噻吩型硫化物与石脑油馏分中的烯烃进行催化反应 ,生成沸点高于 2 0 0℃的重组分。更高沸点的含硫馏分很易通过分馏分离并加入到柴油馏分中 ,然后经传统的加氢处理去除硫。OATS进料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境保护协会 (EPA)要求到 2 0 0 6年路用柴油的硫含量从目前的 5 0 0 μg/g进一步降低到 15 μg/g ,利用传统的加氢处理在提高压力、降低空速的条件下也能达到该目标 ,但会提高氢耗及产品的成本。PhillipsSZorb技术已成功用于汽油脱硫 ,Phillips公司将该技术用于柴油 ,以迎接生产超低硫柴油 (ULDSD)的挑战。利用SZorb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硫含量范围较宽的柴油 ,生产ULDSD。在中、低压条件操作 ,吸附过程中没有氢耗也可以满足柴油规格的要求 ,与传统HDS相比 (产品硫含量均小于 15 μg/g…  相似文献   

4.
BP公司开发汽油脱硫的OATS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公司在第五届欧洲炼制技术年会 (ERTC)上披露了生产低硫汽油的OATS工艺。OATS (噻吩硫的烯烃烷基化 )工艺可生产含硫 <10 μg/g的汽油调合料。现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城的BP炼油厂和德国Bayern石油公司炼油厂的95 4m3 /d装置上进行小规模试验。如果试验成功 ,2 0 0 3年BP公司将在其炼油厂建设 7套OATS装置。OATS工艺通过噻吩与石脑油中存在的烯烃进行催化反应来分离噻吩 ,产生沸点大于 2 0 0℃的重质化合物。该重质馏分 (为OATS进料的 1%~ 4% )通过分馏分出 ,并加入到炼厂柴油物流中。该工艺可使汽…  相似文献   

5.
美国环境保护协会 (EPA)要求到 2 0 0 9年 ,所有的汽车和 6吨以上的卡车的尾气排放达到 0 .0 44g/km(0 .0 7g/mile)的标准。因此EPA决定将汽柴油的硫含量进一步降低到 30 μg/g和 15 μg/g。有数百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原油中 ,如硫醇、硫醚、二硫醚、噻吩等。柴油馏分中的二苯并噻吩 (DBT)是稳定结构 ,难以在HDS中脱除。为了将柴油硫含量降低到 10 μg/g ,HDS必须提高反应压力 ,降低空速 ,结果操作费用会大幅提高。选择性氧化脱硫在化学领域早已工业应用 ,DBT的氧化反应具有代表性。传统的氧化脱硫的脱硫率…  相似文献   

6.
SK公司开发成功一种新式间接工艺生产超低硫柴油(ULSD)。其技术关键是在加氢脱硫 (HDS)前采用双吸附床技术对进料进行脱氮化合物处理。进料经脱氮化合物预处理后 ,即可在较缓和的工况条件下进行加氢处理。  由SK公司研究发展部与Grace Davison公司共同开发的专利吸附剂可以脱除柴油进料中 90 %的氮化合物———天然极性化合物 (NPC)。在该预处理工艺中 ,双吸附塔可实现连续操作 ,即一塔操作时另一塔则进行吸附剂再生处理。此工艺即称为SKHDS预处理工艺 ,在接近室温和大气压力下操作。设备为碳钢结构 ,吸附…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新世纪汽油超低硫含量规范的要求 ,美国Hov erly系统公司应用GRTMPSⅡ线性规划平台对美国炼油厂催化裂化 (FCC)加工的原料建立了优化的基础模型。原油来源为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或中东 ,对加氢脱硫率 90 % (HDS)时FCC汽油硫含量的分析表明 ,FCC进料加氢处理的进料硫含量为 2 .0 3 4 %~ 2 .654% ,FCC进料硫含量为 0 .2 0 3 4 %~ 0 .2 654% ,此工况下 ,FCC汽油硫含量为 1 80~ 2 50 μg/g。若需汽油总组成硫含量小于 3 0 μg/g,则需加氢脱硫率97%。FCC进料加氢处理的脱硫率为 96.2 %~ 97…  相似文献   

8.
日本石油能源中心 (PEC)正在开发使用过氧化氢 (H2 O2 )脱硫的新技术 ,它可使柴油中硫含量由 5 0 0~ 6 0 0 μg/g减少到 1μg/g。该工艺使用缓和条件 ,故使所需设备简单 ,费用节约。而常规的深度加氢处理脱硫需在 30 0~ 40 0℃和 5~ 6MPa压力下进行。新技术的脱硫试验在 30 0mL连续反应器中进行。将30 %H2 O2 水溶液 (含有少量羧酸 ,如醋酸或三氟醋酸作为氧化促进剂 )加入含硫油中。在约 5 0℃、0 .1MPa压力下 ,约 1h后 ,油中的硫被转化成多烷基二苯并噻吩二氧化物和同量被氧化的有机硫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 ,…  相似文献   

9.
柴油深度脱硫新技术--过氧化氢氧化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生产清洁燃料 ,世界各国在柴油脱硫领域主要致力于下述几种研究 :①加氢深度脱硫法 (含SynSat法 ) ;②生物脱硫法 ;③合成燃料法 (GTL) ;④氧化脱硫法。日本近畿大学最近报道了其 1 0年来对氧化脱硫法研究的成果。用氧化脱硫法精制直镏柴油及市售成品柴油 ,可将硫含量降低到小于 1 .0 μg/g。其原理是将有机硫化合物通过氧化反应 ,形成大原子价化合物。如硫醚生成亚砚磺化物。此时 ,硫与氧之间形成强大的极性结合 ,因而诱发各生成物的沸点、溶解度及吸附能力等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该现象将石油中的硫化物进行分离、精…  相似文献   

10.
以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哈油)与北疆原油的混合原油(质量比为9:1)生产的直馏柴油为原料,在柴油精制催化剂和反应压力为6.5 MPa条件下,通过调节进料体积空速、反应温度以及氢油比,开展直馏柴油加氢生产国V柴油的工艺条件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馏柴油在反应压力恒定和所选择的柴油精制催化剂作用下,生产国V柴油产品的硫质量分数控制在10 μg/g以内时,影响国V柴油产品硫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进料体积空速和反应温度.通过实验确定了在反应压力为6.5 MPa和氢油比为200的条件下,进料体积空速在1.2 ~2.0 h-1与反应温度在355 ~370℃的工艺条件下的对应关系,在硫质量分数10 μg/g基线的右下半部分区域的工艺条件范围内均能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的国V柴油产品.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采用荷兰Comprimo公司、加拿大Delta公司及美国Parsons公司硫回收及尾气处理先进技术的工业装置概况。KPE公司鹿特丹炼油厂应用Comprimo公司的Superclaus工艺,将二级常规Claus工艺改造为三级常规Claus和Superclaus工艺,硫产量由原来的50t/d上升到70t/d,硫回收率由94%上升到99.2%,液硫脱气采用Shell公司的技术,H_2S含量脱前约300μg/g,脱后低于10μg/g,混合烟气中SO_2浓度1500mg/m~3。加拿大Westcoast Enger-gy公司的天然气工厂采用Deltu公司的四级MCRC工艺,硫产量1050t/d,余热锅炉产生3.5 MPa蒸汽,过程气采用蒸汽加热及气-气换热,硫回收率99.3%,液硫采用循环脱气,脱后液硫中H_2S含量为对20~30μg/g。Alliance、LakeCharles及Texaco三家公司的炼油厂应用Parsons公司的BSR工艺,都用三级Claus工艺,前两者余热锅炉产生4 MPa蒸汽,后者产生1MPa蒸汽。尾气采用还原吸收工艺,硫回收率99.8%,排入大气的尾气H_2S浓度低于10μL/L。  相似文献   

12.
欧美汽油含硫规范正面临新的挑战。按照欧盟汽车 油料计划 ,汽油含硫量已从 1999年 5 0 0 μg/g减小到 2 0 0 0年汽车 油粒计划Ⅰ的 15 0 μg/g ,并将进一步减少到 2 0 0 5年汽车 油料计划Ⅱ的 10~ 5 0 μg/g。美国 2 0 0 0年汽油含硫已降到 338μg/g ,CARBⅡ (加州空气资源局第Ⅱ阶段 )已降到30 μg/g。 2 0 0 6年美国汽油含硫将达 30 μg/g ,CARBⅢ将达15 μg/g。Haverly系统公司采用GRTMPS线性规划平台为美国炼厂生产低硫汽油建立了优化模型。对催化裂化进料进行加氢预处理将是生产低硫汽油的可…  相似文献   

13.
标准催化剂公司 (CriterionCatalystCompanyL .P)开发了三种不同于以往的Co Mo和Co Ni新型加氢处理催化剂以满足各类深度或超深度脱硫工艺的应用 ,包括DC 1 85 ,DC 1 6 0 ,DC 2 0 0 0。其中DC 2 0 0 0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Century)。此外它还生产了CenturyNi Mo催化剂 (DC 1 90 )。这些催化剂在超低硫柴油的生产中起了关键作用。标准催化剂公司对超低脱硫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用新型催化剂 ,7种不同的原料油 (直馏油、直馏油与焦化循环油、循环油…  相似文献   

14.
由于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各国都采取行动降低CO2 排放量 ,其重点可能集中于运输业。要减少汽车排放CO2 和NOx 量 ,必须使用低硫燃油。欧盟在 1998年规定 ,到 2 0 0 5年把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排放物减少 6 0 %~70 %。美国于 1999年 5月规定 ,到 2 0 0 4年大大降低汽油含硫量。欧盟目前的汽油、柴油规格允许含 5 0 0 μg/g硫 ,到2 0 0 1年汽油含硫量降为 15 0 μg/g,柴油含硫量降为35 0 μg/g,2 0 0 5年以后 ,汽油、柴油只允许含 5 0 μg/g硫。加拿大目前汽油含 10 0 0 μg/g硫 ,柴油含 5 0 0 μg/g硫 ,到 2 0 0 …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作用下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催化氧化脱硫是降低柴油硫含量的非加氢脱硫工艺,在催化氧化溶剂抽提的基础上,引入超声波为反应提供能量,考察了超声频率、声强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2O2-有机酸为氧化剂,在室温,剂油比为0.05,搅拌速率为300r/min,反应时间为15min,频率为28kHz,声强为0.408W/cm^2的条件下进行柴油催化氧化反应,将得到的产品与萃取剂(DMF)在室温下按照1:1混合,萃取两次后进行分离,其脱硫率为94.8%,而未加超声波的脱硫率仅为67.2%,说明超声氧化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未加超声波的氧化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丙烷制丙烯腈工艺中未反应氨的回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Amoco公司开发了一种在丙烷制丙烯腈工艺过程中未反应氨的回收方法。在传统的丙烷制丙烯腈工艺中 ,未反应的氨一般通过在急冷塔中用硫酸处理反应器流出物将其从该工艺过程中除去。产生的硫酸铵或者作为一种低价值肥料出售或者用泵抽到地下深处除去 ,结果是产品的氨消费提高 ,并且造成环境问题。BPAmoco公司提出的方法是使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工艺中未反应的氨通过与磷酸二氢铵水溶液反应来吸收。该方法的关键是起始溶液中铵离子与磷酸盐离子的比必须是 0 7/1左右 ,不能超过 1 3/1。研究者指出最佳的磷酸铵溶液可以通过混合…  相似文献   

17.
茂名石化公司炼油改扩建工程 ,是该公司 13.5 0Mt/a含硫原油加工能力的配套工程 ,1999年 12月 31日改扩建核心装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重点攻关项目 :2 .0Mt/a国产化渣油加氢装置 (S RHT)实现了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该装置设计原料为含硫 3.10 %、镍和钒为 10 .6 μg/g的常压渣油 ;产品除少量石脑油及约 10 %轻柴油外 ,其余作RFCCU原料油。与该装置同期建设但已先其投产的还有 :6 0 0 0 0m3 /h制氢装置、1.6 0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6 0kt/a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2 5 0t/h脱硫溶剂再生装置、10 0t/h…  相似文献   

18.
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开发了SZorb汽油吸附脱硫新工艺 ,该工艺可用于FCC汽油脱硫 ,工艺过程中使用少量氮气 ,主要用于防止焦炭沉积在SZorb吸附剂上。氢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流在进料加热炉中蒸发 ,注入膨胀的流化床反应器底部 ,物流通过床层 ,与吸附剂接触 ,硫化物从油气中除去。低硫产品离开反应器并冷却。吸附剂从反应器中连续抽出 ,用风送至再生器。再生产生的排气送到现有的硫回收装置。再生后的吸附剂进一步用氢气处理后返回反应器。该工艺对汽油脱硫选择性高 ,汽油辛烷值和体积损失小。SZorb工艺可用单一反应器…  相似文献   

19.
在功率超声下柴油氧化脱硫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Fe盐、Cu盐的加入和不同吸附剂及其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2O2作为氧化剂,无机混合酸(硫酸与磷酸等体积混合)和Fe盐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0 ℃, 柴油体积为80 mL,H2O2体积为1.2 mL,无机酸)体积为1.2 mL,Fe与H2O2质量比为30/100,在功率超声作用下将柴油氧化,氧化后的油样用等体积的2 mol/L KOH溶液进行碱洗;碱洗后的油样,用经硝酸氧化处理的活性炭进行吸附, 剂油体积比为20/10,脱硫后柴油中的硫含量从起始的699.12 μg/g下降到16.08 μg/g,脱硫率为97.70%,油收率为90.87%。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生产低含硫量柴油和汽油的挑战 ,必须采用高活性的加氢脱硫 (HDS)和加氢脱氮 (HDN)催化剂 ,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催化剂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 1998年推出了STARS(超级Ⅱ型活性反应中心 )催化剂技术。此后 ,两种STARS催化剂———Ketjenfine 75 7和Ketjenfine 848(KF 75 7和KF 848)实现了工业化应用。KF 848是应用于较高压力下的NiMo催化剂 ,KF 75 7是应用于低 中压装置的CoMo催化剂。STARS催化剂的HDS和HDN活性 ,以及稳定性都比前一代催化剂高出 5 0 %~ 6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