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的放射性活度变化,为降低控制放射性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口服3.70~5.55 GBq(100~150 mCi)131I胶囊后,收集2~48 h的唾液、汗液标本,使用一体化多道分析器测量其放射性活度并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在131I治疗后2、4、8、24、48 h测得的唾液放射性比活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53.58±478.94)×104、(484.72±431.76)×104、(389.78±254.63)×104、(141.15±104.83)×104、(53.23±49.8)×104 Bq/g;测得的手掌汗液排泌的131I放射性活度高于额头、左颈、前胸、左腋窝,并且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131I经汗液排出的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131I,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潜在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2.
现代都市中放射性污染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消费品,如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物质。建筑陶瓷(瓷砖、洗面盆和抽水马桶)主要是由黏土、沙石、矿渣或工业废渣和一些天然助料等材料成型涂釉经烧结而成。由于这些材料的地质历史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放射性元素,如钍、镭、钾-40等。特别是建筑陶瓷表面的一层“釉料”中,含有放射性较高的锆铟砂,虽然建筑陶瓷的烧成温度大多在1100℃~1300℃,但是并不能消除这些物质的放射性,其放射性高低决定于材料和釉料中的放射性,因而各地各品种瓷砖放射性有差异。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有效生产高放射性活度碘-124(124I)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制备和使用124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4Te(p, n)124I的质子核反应进行124I的制备,首先通过压片装置将靶材料124TeO2压制在圆形铂金靶上,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靶片6~10 h,然后采用放置12 h的方法除去核不良反应可能产生的杂核素,最后采用碘升华-放射化学分离的方法收集得到124I溶液。静脉注射740 kBq的124I生理盐水溶液至小鼠体内,观察124I的正常生理分布,利用micro-PET/CT可见其在甲状腺有明显富集。结果:通过压片装置能够有效实现200 mg的124TeO2在铂金靶片的压制。固体靶上124Te镀层平滑、均匀、致密,无明显凹坑和裂纹。采用医用回旋加速器以12.0 MeV能量,20.0 μA 质子束,轰击获得370~1 110 MBq的124I,经放射化学分离纯化后可获得370~740 MBq的高放射性活度124I,定容于45 000 Bq/μL 的0.01 mol/L氢氧化钠中,核纯度大于80.0%。经过尾部静脉注射124I生理盐水溶液到小鼠体内后,micro-PET/CT成像发现小鼠体内甲状腺部位具有明显的放射性信号浓聚,另在胃部也有富集,并观察到其从膀胱代谢,该代谢行为符合碘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结论:通过压片装置成功地进行了124I固体靶片的制备,并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已成功进行了124I的生产,通过碘升华纯化装置,获得370~740 MBq高放射性活度的124I,并实现了模型动物甲状腺的micro-PET/CT分子显像。124I的生产为我国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核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回旋加速器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水平,评价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性。方法:根据污染因子分析,用专用的辐射剂量监测仪器对回旋加速器开机状态下,机房外围环境进行γ、中子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在开机状态下回旋加速器机房门外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27~53) ×10-8Gy/h,中子辐射剂量为(0.009~0.019)uSv/h。结论:回旋加速器在开机状态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工作人员受到的年辐射剂量也远小于国家规定的个人年辐射剂量限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房间表面或周围空气的污染物对产品的污染就需要有洁净室。洁净室表面必须耐于清洗和消毒,并不致有微生物生长。一般采用光滑的、整体的墙、地面和天顶。布置上也应该做到易于清洗。由空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洁净室的进风、外部空气的进入及室内产生的污染。装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净化进风;保持室内正压可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采用层流可以去除人和设备产生的污染。洁净室要求控制生物体。而要直接测定生物体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抽检的样品必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现状。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场所包括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放射性药物合成室和注射室、PET/CT 以及 SPECT 的工作场所,调查并统计上述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β表面污染水平以及3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结果当工作人员在合成柜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操作的瞬时剂量率最高;核医学工作场所均或多或少有β表面污染,其中尤以放射性药物注射室操作台污染最高,其次是放射性药物合成室操作台;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控制较好,30名人员26名个人有效剂量在1 mSv 以下,4名在1~5 mSv 之间。结论虽然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未超标,但仍应加强放射防护,尤其是离放射药物最近地方,加强医务人员对于放射性药物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用回旋加速器引出束流轰靶的位置对液体靶生产正电子同位素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最佳磁场电流范围;固定轰靶的束流强度(30 μA)、靶室压力(350±10Psi)、核反应时间(T=30min)及靶水体积(1.5mL H2O18),利用18O(p,n)18F核反应生产"F同位素;以圆形靶膜正中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平面.调整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的引出位置,分别使2/3束流截面面积位于不同的两个相邻象限内,测量不同条件下反应结束后获得的18F的放射性活度.结果 束流中心定位于靶膜正中位置时获得的18F的放射性活度为(710±30)mCi(n=15);束流中心定位于靶膜正中位置垂直偏下,且2/3束流截面积位于圆形靶膜的第三、四象限内时,获得的18F的放射性活度为(860±50)mCi(n=15);束流中心定位于靶膜正中位置偏左或偏右.且2/3束流截面积位于第二、三象限或第一、四象限时,获得的18F的放射性活度都为(640±35)mCi(n=15);束流中心定位于靶膜正中位置偏上,且2/3束流截面积位于第一、二象限时,获得的18F的放射性活度为(550±40)mCi(n=15).结论 轰靶束流的引出位置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液体靶的工作效率;当束流中心定位于靶膜正中位置偏下通过时,液体靶的工作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随着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核能的利用已经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逐渐增多,污染空气、水源、土壤、生物和海洋,造成了一些危害。因此,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和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18F核素的效率,降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用药成本。【方法】通过对回旋加速器的各种运行条件(包括束流强度、轰靶时间和靶压)、不同质地的生产原料的重复测定,对结果进行对比优选。【结果】回旋加速器生产日常常用核素18F的最佳条件为束流强度为40μA,轰靶时间为70min,富氧水丰度大于94%,富氧水用量为1.2g时平均产量最高(超过30GBq)。有效降低PET日常生产18F-FDG用药成本。【结论】通过有选择地控制回旋加速器的运行参数、用不同质量、质地的原料可以根据日常用药量的需要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所需的放射性核素18F。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当前国内多发的各类传染病所引起流行问题而研制的,主要用于空气的终末消毒。方法 该装置有混合反应器,投加器,输送泵,转子流量计,PC控制器等组成的自动喷雾器;工作原理:稳态二氧化氯原液、活化剂分别被输送泵送到混合反应器进行反应,产生CLO2气液体被投加器以高能物理加速器的原理突然变径、形成负压直接吸入,生成二氧化氯消毒雾液,活化率达到100%后,直接喷入空气中灭菌杀毒。结果 细菌总数去除率100%;大肠菌群总数去除率100%HbsAg作用10min后破坏;其他病毒作用30min后灭活。结论 该课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卫生防疫的空气消毒。消灭细菌病毒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工作之一的防护消毒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二氧化氯自动活化装置还可以同时制作活化率高达100%的大量消毒源液,供分散小单位同时使用,或提供需要消毒的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